分享

加强兰花养护 提高鉴赏水平

 沙漠紫藤 2017-10-10

 

今天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讲,一是兰花施肥,重点是有机肥。二是怎样使用杀菌剂,三是如何提高鉴赏水平。
     一、兰花施肥

首先,重点是施有机肥。我们知道,兰花生长过程中,有机肥和化肥都要施。有机肥是纯天然的,所含营养元素比较全面。除了含有NPKCaMgS,各种微量元素都有,有的还含有植物激素,而且肥效稳定持久。而化肥较单一,即使是复合肥标了含有微量元素,兰花究竟能吸收多少也难说。

其次,有机肥能促使植料中的微生物活跃起来,提高植料养分有效性。兰花生长的植料中,有包括兰菌在内许多微生物,它们与兰花的生长关系非常密切。根里面的兰菌,植料中也有很多有益菌,当然也有一些有害菌。施肥后有些成分马上被兰花吸收,有的不能立即吸收,要通过兰菌、微生物分泌有机酸,溶解难溶解的矿物质,转化成有效成分,

             速效肥

有机肥

             有机质                     速效肥

微生物分泌有机酸          溶解难溶的矿物质

     如:P3O4          P2O5 (速效肥)                    

让兰花吸收。如磷是以四氧化三磷的形式存在,但四氧化三磷不能被兰花直接吸收,而五氧化二磷才能被吸收,所以说没有微生物,即使是磷肥,如过磷酸钙,也要通过微生物分泌有机酸使四氧化三磷逐步转化成可吸收的五氧化二磷。所以说,施有机肥可以营养微生物,而施化肥微生物没有营养,所以不活跃,新陈代谢不明显,发挥不了正常的作用。微生物还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吸收以后可以转化为营养物质;菌体老化后,分解成氨基酸;还会分解部分有害化学物质。如植料为腐殖土,可增加它的团粒结构,提高其通透性、保水、保肥功能。用杀菌剂灌根后,必须施点有机肥,以滋养菌群。

再,有机肥可以减少老草倒苗。兰花萌芽初期即四月下旬以后,新芽陆续出土,因还没有生根,其所消耗的糖与氨基酸等营养是老草提供的,是老草积蓄于假鳞茎的,要消耗母株的营养。如果母株不能提供足够的营养,将使母株叶片黄化,抽出有用物质提供新芽使用。因此,萌芽前半个月至4分芽时,应供给氮元素为主的足够养分,有利兰草的发芽及生长。在氮的消化过程中,如果施含氮量高的无机肥,能起到一定的补肥作用,但有副面的影响,无机氮在消化吸收过程中,会消耗母株的糖,才能把固体氮转化成蛋白质;当发芽时,母株一方面要供应新草的营养生长,另一方面无机氮的吸收要额外的消耗无机糖,这是容易倒草的原因。如果施有机肥,有机氮在消化吸收过程中,不需要消耗母株的糖,对母株起保护作用,这就是春天发草后,老草倒的很少的原因。所以,此段时间应施有机氮为主的肥料。

有的兰友在发新草时,注意施有机肥,不仅新草长得好,而且不易倒老草,其道理即在施此。

兰花秋天一般施PK肥,若想蕙兰秋天发秋芽,想提高发芽率,要适当施些氮肥。若施无机肥,会倒一部分老草;如施有机肥,可以避免此类事情发生。

最后,谈谈施肥与光线的关系。我们知道,发芽施什么肥,开花施什么肥,要使花苞孕育的好施什么肥,过冬要增加抗寒能力要施什么肥,日常增加抗能力等,都与光线关系密切。施肥和光线的关系,简单的说,施化肥,光线要强一点,相反,施有机肥,光线稍微暗一点,比正常稍微阴些。如果施化肥,阳光阴,引起叶片的徒长,根很短,头重脚轻,这是因为光线不够的原因。施有机肥,要阴些,如果光线偏强了,就会引起头轻脚重,草长不大,叶子很好,高度不够;根长得很好,但根易徒长,所以要疏根,就是去掉一些根,正常保留5条根,并不是越长越粗越好。养兰要根、叶、花都好,才算真的好。如果要养根,可以施有机肥,阳光强些,很快根就长出来了,然后再进入正常管理。

这里讲点施肥小帖士1、春季,为了提高发芽率,就以施氮肥为主,最好加一点铁元素,铁肥能促进氮肥的吸收。2、夏季,为了开花,以施磷钾肥为主,浓度要淡些,不能等到秋天。如春秋用12000,夏季则用130003、秋天,如为了增加发芽率,应施氮肥多一点。春兰在秋天基本生长已到位,若施氮肥,只长中心叶,边叶已停止生长,这样,边叶和中心叶不匹配就不美观。有了花苞之后,就施磷钾肥,不用施氮肥;但蕙兰要促使发芽,叶要长3年,可施一点氮肥。如何判定肥量是否足够?看叶尖上如有针尖大小的黑点(有小黑点没关系),说明肥料到位了,再施就偏多。若叶片碧绿,说明肥还不够。

在开花的时候,也可以看出肥量是否足够。以春兰为例,外三瓣特别是主瓣上,中间有一条黑线,即中心线,这就是肥料过多的表现,平时要注意观察,做到恰当为好。现在,许多兰友追求壮草,高杆,大花;讲究盆、盆面、草、几架等艺术化,开始从艺术的角度来养好草。蕙兰要养到壮草,高杆,嫩花,平时要做到:一盆小些,二光照强些,三氮肥少些,磷钾肥多些,四水扣些,五春化足些。拔杆时做到,一要保证湿度:即盆内湿度和环境湿度,二适当增加夜温,三光照为弱光。花杆高、直、花嫩,嫩到人见人爱,有个小窍门:准备一个缸,缸里放块砖,再放点水,创造一个小环境,小气候,湿度充足,见顶光,一定是弱光,不要强,花杆可以高达80公分,且朵距大、色嫩。我曾做过试验,春兰,用日本的方法,两个花苞,一个让它自然生长,另外一个,用锡纸套在花杆上,然后开花了,明显的高,明显的嫩。

二、兰花真菌病害的防治

兰花病害很多,共有七到八个方面,其中80%是真菌危害。我们中国的农药、外国的农药80%是针对真菌的,绝大部分农药都是能防能治的,所以我今天主要针对真菌来讲一讲。
    首先,要分清杀真菌的药物分为两类。一类是保护剂,一类是内吸杀菌剂,这两类不能混淆。保护剂起预防作用,内吸杀菌剂起治疗作用。就是说还没有发病的时候主要是预防作用,那就用保护剂;若病害已经发生,这时用保护剂就没效果,必须用杀菌剂了,所以这个必须要分清。保护剂不是内吸的,杀菌剂是内吸的;保护剂是广谱的,内吸杀菌剂相对范围要小些,也有广谱的,大部分针对性比较强。保护剂不会产生抗药性,内吸杀菌剂很容易产生抗药性,一般连用三次,再多就要产生耐药性,那就必须改用其它的药物,所以希望大家注意这一点。在用药时,预防用保护剂,治疗时用内吸杀菌剂,就像我们人出天花种牛痘一样,天花已经出了,再种牛痘就没有用。这里还要来讲一讲,好多人喜欢用外国的农药,比如美国的满穗、大生、喷克、速克净等,这名字很洋气,其实就是我们中国的代森锰锌,属保护剂,如果得了病用美国的大生、喷克等就没有用了。
    第二,一药多用和对症下药。真菌分为卵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四大类,危害兰花的约有30余属100多种。一药多用,首选甲基托布津,用它施用在兰花上,其在兰花体外起保护作用,体内起治疗作用。此药相当好,广谱、内吸、高效、低毒。真菌一般分为四类,除了其中卵菌外,对其它三类菌中的许多属、种有髙活性。甲基托布津一年最多用三次,再多用就会有抗药性。我曾一直连续用了10多年,后来就失效,停用了几年,然后又恢复使用,每年只用3次,很有效果。甲基托布津若失效后用什么药呢?用世高(学名苯醚甲环唑),有这两种药就足够了。我一开始养兰,用很多如美国的、台湾的、日本的,像赤脚医生的药箱一样,不如这两种效果好。防治病害对症下药。(1)炭疽病一一溴菌清又名炭特灵(初用一次即灵)。(2)白绢病一一甲基立枯磷。(3)根腐病一一五氯硝基苯。(4)花枯病、烧尖病一一腐霉利。(5)黑腐病又称冠腐病、猝倒病、心腐病一一甲霜灵.锰锌。这是只对卵菌有效的药物。防治黑腐病的药物与其它病害的药物不通用的,所以为了防止其发生,在梅雨前、梅雨中和梅雨后,分别施用一次专门防治药物,如此,对软腐和茎腐可能有所防治和减少。另外对炭疽病,系多发病种,梅雨季节,髙温髙湿环境,连续高温又相对干燥时,氮肥过量时,都能患上。所以,根据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治关键时期也要对症下药。一旦病害发生,必须用内吸杀菌剂连续防治3次,决不能一次了事。

第三,正交互抗性。什么叫正交互抗性?简单地说,如用甲药开始有效的,后来真菌不敏感了,产生抗性了,因此失效了;此时再換用乙药或其它几种毒害机理相同的药物也能产生抗性,同样无效,这就叫正交互抗性。有些药物换药不换汤,名称换了,成分换了,但这些换了没用,如:台湾的苯莱特、亿力这两种,实际上就是苯菌灵,和我们国内的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有正交互抗性。要懂得农药是內吸性,还是保护性?和什么是有正交互抗性?注意凡有正交互抗性的是无效的,不能相互取代。所以,用药一定要弄清楚药物的性质、成分、作用及注意事项,一点也不䏻盲目,不能跟风。

第四,防止药害。要注意三点:一是防止过量,必须按比例使用,不要提高浓度。二是防止过敏,铜剂如可杀得、氢氧化铜、及进口的很多药物,大家就感觉这些铜剂就相当于以前的波尔多液,波尔多液是很好的杀真菌、细菌的药物,且药效持久长达28天。缺点是叶上污染重、碱性重、叶易老化,可用液体可杀得来减轻这些副作用。如用铜剂,在阴湿天气、高温天气(30度以上)、低温天气(15度以下)不能用,因铜离子比较敏感,防止过敏。三是防止混配不当。有的不能与酸性药物混配,有的不能与碱性药物混配,有的不能与有机磷类药物混配也不能随意与杀虫剂、肥液混配,必须注意是否恰当,不能随心所欲。

 三、艺兰的基本功。

第一点,刻苦学习兰花鉴赏基本理论。我们每个人活在世界上有三种境界,第一个层面是物质的,第二个层面是艺术的,第三个层面是灵魂的,灵魂的境界是很难达到的。那么我们从养兰到艺兰,也是存在不同层面的,我们要提高一点层次。今天重点讲蕙兰,那么,首先要搞清楚蕙兰的分类。蕙兰分四大类,它包括正格花,奇花,叶艺和型艺。正格花,包括梅,荷,水仙,皱角门,蝶,素心和色花。奇花,包括牡丹,菊瓣,狮子头和树形花。叶艺,主要是爪,边,斑,缟,透。型艺,包括矮种,水晶叶蝶和鳞生体。兰花的知识方方面面,如汪洋大海,而且还在不断的发展。比如说现在时兴艺草,艺草里面有斑艺、缟艺、斑缟艺。我们兰花的艺,包括蕙兰的叶艺,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墨兰,它的斑有两种,一种是块斑,块斑有小斑、中斑和大斑,如虎斑,绿的叶子上带黄斑,白的块状斑,很大的斑。这种块斑是叶艺中最低端的艺,它不如爪艺、边艺和缟艺。第二种斑是线条型的,如果叶片上有和叶脉平行的细实线,如黄线、白线,这种叫缟;也有是虚线是细一点,断一下,再细线,再断一下,这叫斑;如果叶片上同时有这样的斑和缟在一起,这种艺就叫斑缟艺,属髙艺。但现在也有人说,蕙兰叶片上只要有两条平行的线就叫斑缟艺啦。说明理论在不断发展,真是学海无边。

兰花鉴赏知识中最重要的学说,是瓣型理论。我们从养兰到艺兰,必须要掌握瓣型学说。瓣型学说是传统理论,也是技术理论,我们只有通过传承,才能创新。我们鉴赏蕙兰,要依据蕙兰的属性,包括植物的属性、文化的属性和美学的属性,主要包括九个方面,一叶质,二色泽即颜色(花杆和花柄、外三瓣和捧瓣的颜色),三形相(花杆和花柄、外三瓣、捧瓣舌和鼻的形相),第四个朵距,第五个转茎,第六个香气,第七个花守,第八个匹配度,第九个神韵。其中香气、形相、色泽,花守和神韵是重点。当前流行现象,是不从九个方面来考虑的。第一个是求新腊奇。第二个,不看实物,只看照片。拍照,只拍一个特写,没有全貎。虽然都是一个品种,但照片看起来有很多修饰的成分在里面。拍出来的照片,不在同一个平面,角度不一样,都会拍出不同的效果。还常常只拍初开时的一朵,或者最好的一朵。而且总是只有花,没有叶。真是只見树木不见森林,只有局部没有整体,只知一瞬间不知久开时。

蕙兰要从九个方面来欣赏,有的花在上面开了,中间的还没开,全部开是什么样子,现在开的话外三瓣很好,开了两周后,开成长角梅瓣了,花守不行。一些新的品种,特别是一些高档的、价格昂贵的兰花,一定要看实物,一定要看整体的照片,不能看特写。什么叫转茎?转茎,转180度是最佳的,转茎一定要到位。兰花的小花柄很短,其转茎是很难的,到不了位的,一定会朝天开。间距拉不开,即使放在缸里也没有用。兰花排铃的时候,一朵一朵都是朝上的,贴着花葶的,舌头是朝上的,此时转茎180度才能到位,兰花的舌头要垂挂下来,这样就有180度了,花蕾开了以后,副瓣,捧瓣,都转过来了。这种概念对我们欣赏和选择都有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刻苦学习基础理论。

第二点,潜心研究活的兰花敎科书。传统品种就是实物,就是活的教科书,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知识,练就基本功,这也是需要慢慢积累,这是急不来的,我们要多注意观察这些。比如说兰花花蕾的头形,春兰是九式,蕙兰是五门八式,这个理论比较抽象,但是的确很重要,也就是说,这是小蕾的头形与开品很有关系,偶尔会变格,如老朵云,偶尔也会开行花,是一个很普通的行花,像新朵云,开行花时,不具备瓣型;再如常州蜂巧,开行花时,连水仙瓣都算不上。所以你要注意开花之前,花蕾的头型有没有发生变化?老朵云、新朵云和常州蜂巧都是石榴头形,凡石榴头形的开品必开飘门,如果小蕊头形出现尖头形,那必开行花。对这三个品种来说都是偶然现象,下次就又回归正常了。这种偶然现象在其它品种中也有出现,如老上海梅,因此不足为怪。这里讲的是头形决定开品。所以,我们要潜心研究花与小蕊头形的相关性。

我们还要潜心研究花、芽、壳、沙、晕的相关性;潜心研究花与叶甲、中心叶、叶幅、叶姿、叶型、叶脉、叶齿的相关性;同时还要潜心研究不同品种的个性特点。如赤蕙与绿蕙的不同,阴花与阳花的不同(阴花是花苞在草的北边;阳花是花苞在朝阳面,即在花的南面)。花在山上的位置不一样,它的特性也就不一样,有阴阳区别。现在大家都想提高发苗率,开始单切,如元字可以单切;但有的不可以去单切,单切后很难复壮,如潘绿。又比如说端梅,端梅的成熟期要比一般蕙兰生长期长,要养成大草,长到第三年还可以长,端梅的草如果没有长到位,当年六片叶,第二年不一定发芽。如果要追求发苗率,你就不要买人家的新草,一定要成熟草,回家以后必发芽,这是新草是达不到的,当然,老草也不行,要倒掉。

第三点,正确掌握新品发展的方向。

一是符合鉴赏标准的好荷瓣。

二是花叶多艺的品种。

 


(作者系江苏省兰协副会長,艺兰名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