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中最痛的不是分娩,而是偏爱

 汕头能率 2017-10-10


当一个人手中的灯被点亮的时候

就有一个人的灯光被熄灭

 

很多人都知道,分娩的痛可达十级,几乎是女人一生中所能够承受的极限,但是,相比于偏爱来说,分娩还不算最痛,分娩只痛苦那一次,但是偏爱的痛,却贯彻一个人的一生。不被偏爱的人,从童年开始,就不得不面对和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不爱你,至少最爱的不是你。

 

毁灭一个孩子的一生真的很简单,只要你偏爱,就足可以令他一生都缺乏安全感,都活在自我纠缠之中。而许多电影也表现了偏爱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希望看过这些电影的人,能够尽力做到公平,不要在不经意之间,为孩子的人生埋下隐患。

 

《孔雀》

 

说起偏爱,不得不提的一部电影大概就是《孔雀》,张静初凭借这部电影出道,一炮而红晋级一线花旦行列,而这部电影的落脚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河南古城安阳,某个五口之家中,因为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其中的姐姐,哥哥,和弟弟的人物形象,都极其贴切于那个时候的安阳人民的真实生活。

  ▲姐姐高卫红自己做了降落伞

首先是姐姐。姐姐清瘦文静,内心执拗,行为乖张,身上有一种清教徒的气质,略带神经质。电影一开场是她怀抱着一个小孩,漫不经心的哄着,却把孩子摔倒在地上。


后来幼儿园辞退了她的工作,她在田野的时候看到了伞兵,于是报名去做伞兵,幻想从此离开这个冷漠的城市,却被别人抢了名额,于是她自己制作了一个降落伞,却被母亲视为耻辱,拿去扔了,被一个男人捡了去。

 

她去向男人讨回自己的降落伞,二话不说便脱下了自己的裤子,于是重得降落伞,可是,梦想终究遭遇现实,她进了工厂做了一名普通的女工。


她在家里得不到亲情和爱,于是在外边寻找,认了一个老男人做干爹,可是被老男人的家人误会,大家都认为她是破鞋。


哥哥因为小时候得过脑疾,所以备受家人宠爱,父母的眼里似乎只有哥哥。哥哥看似愚蠢,处处被人欺负,可是有父母护着,也过的不错,看中了一个美丽的女工,父母不惜恳求女工前来见他一面。后来和一个跛脚的女孩相恋,两个人开了一家店,生活过得不错。

 

弟弟因为内心敏感和丰盛。所以行事懦弱和慵懒,无人宠爱的他和姐姐经常自娱自乐,他们曾经想联合杀死哥哥,却被父亲发现。弟弟最后被赶出家门,多年后他又回来了,活出了自己的惨败人生。

 

电影的最后一幕,全家人都来公园里看孔雀,可是孔雀没有开屏,等到孔雀开屏的时候,他们已经离开了,所有的人,就这样不知不觉的错过了最好的时代。

 ▲没人等到孔雀开屏

这是一个非常不健康的家庭。父母只对愚蠢的哥哥关心备至,却对姐姐和弟弟置若罔闻,以至于他们从来没有享受过亲情的温暖,以至于他们想要联合杀死哥哥。归根到底,还是太贫穷,经济的捉襟见肘必然使得人心偏颇。家里有三个孩子,可是不可能人人都有糖吃,没有父母能够做到平均。

 

张静初的另一部电影《唐山大地震》里也有重男轻女的影子,在那部电影中,母亲的两个孩子都被压在了石板之下,在那么紧急的环境下她只能救一个人,她最终救了男孩,给张静初饰演的女孩带来了一生的伤痛。


其实母亲的做法是情有可原的,但令人悲伤的不是她选择了谁,而是她无法两全。如果孩子之间没有利益冲突的话,尚可以平等对待,但如果爆发了利益冲突,恐怕无论选择谁,都会对另外一方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我相信一个道理,那就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被其他人的出场顺序给左右的,先出场的人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影响,直接决定了我们对待后出场的人的态度,也就是说,先出场的人就成为了我们的经历,他们会协助我们塑造三观。

 ▲面容清秀的松子


无论是谁,最先出场的人一定是父母,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松子。松子的家境应该还算不错,松子长得也算漂亮,身材很好,电影中很多人形容她“性感”,可见在硬件条件上,松子很优秀。

 

但是松子的父母却并不疼爱松子,也并不能说完全不爱,而是更爱松子的妹妹,松子的妹妹久美因为疾病而长期卧床,所以父母从小到大就对久美更加疼爱,其实每个家庭都不害怕贫困,而是害怕不平均,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这个道理,放在中国,可能就是所谓的“重男轻女”现象。

 

总之,因为家庭长期对一个人的偏爱,导致了另外一个人的伤害,而松子就成为了那个不被爱的人,她为了让自己的父亲多看自己两眼,不惜频繁的扮鬼脸,得到的却是“如果久美能够这样该多好”的答案。


人心都是肉长的,即便久美常病不起,身为姐姐的松子也理应理解,可是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谁会去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理解别人委屈自己。


因此在一次饭桌上父亲提起久美的时候,对松子说“你不觉得久美很可怜吗?”松子摔了饭碗,对着久美大喊“我一点都不觉得你可怜”。

 

其实,相比于心灵上的残缺,大多数人还都是宁愿身体残缺的。身体再完好有什么用,如果连最亲近的人都对自己充满恶意,那么我们的精神就会残缺,我们会因此伤害自己的身体,使自己的身体也残缺。

 

《娜内,莫扎特的姐姐》

 

或许我们都听过一个词语,叫做一将功成万骨枯,以前的时候我没有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直到看了一部影片,一部讲述莫扎特姐姐的影片,才猛然间发现。


原来当我们把目光投射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另一些人就会被我们所忽视,比如,娜奈尔,她是大名鼎鼎的莫扎特的姐姐,她有着完全不输于莫扎特的天赋,但又有谁在意她的天赋呢?

 ▲与莫扎特在一起的娜奈尔


这部电影从莫扎特尚未出生开始,那时,莫扎特家族有一个叫娜奈尔的女儿。她是一位天才音乐家,从小就和莫扎特在欧洲各个皇家宫廷表演


在一次长达三年的家庭旅行中,娜奈尔在凡尔赛宫结识了路易十五的儿子,他鼓励娜奈尔进行音乐创作。在王子的赏识之下,娜奈尔努力创作,成为全欧洲最出名的音乐家,然而这一切的辉煌,都截止在莫扎特六岁之时。

 

莫扎特六岁的时候,也显示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可是家里只能够供养一个人走上音乐道路,虽然姐姐娜奈尔已经小有名气,但是她是女孩,将来总要嫁作他人,无法专心从事音乐事业,于是父亲就禁止娜奈尔从事音乐工作,当音乐家,并要求她尽快嫁人,以为弟弟的发展腾出空间。

 

 ▲音乐家娜奈尔


在影片里有一个场景,是弟弟莫扎特要外出进行演出,姐姐娜奈尔也想去,哪怕只是围观,但是其父将她锁在家里,要求她不许外出,于是最后,娜奈尔就只能看着他们一起走远的身影,感慨自己的生命竟如同蝼蚁。

 

即便是同样优秀的儿女,但是有限的教育资源只能给其中一个,这是多生子女家庭注定的痛。更痛的是,在很多女儿明明比儿子优秀数倍的情况下,有限的教育资源仍旧给的是儿子,这是生为女人所不可承受的痛处。


 ▲最终嫁做人妇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公平,几乎任何一对父母,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更偏爱自己众多孩子中的一个,或许我们的表现,不会有电影中的父母一样明显,但是漫长的时光,足以让孩子们找到偏爱的蛛丝马迹。


从而在不被偏爱的孩子心里形成阴影,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对他们的伤害,尽量公平的对待每一个人。

 

希望每一对父母都能够相对公平的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孩子,他们就像你伸出的双手的五根指头一样,即便长短不一,粗细不同,但是不论戳破了哪一根,都会带来痛彻心扉的感受。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