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学那会,我是个不太合群的人。 同宿舍的女生忙着刷韩剧,忙着追求男生,忙着各种饭局搭建人脉,而我忙着在教室、宿舍、图书馆三点一线地穿行。 学校的图书馆,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吸引着我每天都去那里报到,流连忘返。 回到宿舍,跟舍友聊天,她们说的欧巴、欧尼,我几乎不曾了解;她们说的网红化妆品,我也没用过。就更别提,那些热闹的社会饭局了。 用她们的话说,我很无趣。 她们慢慢不再愿意愿意搭理我。吃饭、上课、聊天、聚餐,都不会叫上我。 最开始,我觉得有些不安。 后来,我想通了。也许她们觉得跟我没什么可聊的,这样保持距离,大家都能自在一点。 这样一想,我也就慢慢不再在意。 有时,晚上看书回来,她们会冷嘲热讽地说,又学习回来了呀,跟你一比,我们每天就是在浪费生命呢。 这样的话,让人有些难过。 2 同样受到排斥的,还有同宿舍的安晴。 她是个很有追求的姑娘,每天忙忙碌碌,为了自己的目标,十分努力。 唯一跟我不同的是,她在校外租了房子,很少回宿舍住。舍友们对她的排斥没有对我那么明显。 安晴看我不高兴,就悄悄跟我说,以后整个宿舍,最有出息的只有我们两个。不要太在意她们说的话。 话是这么说,但是,我仍然住在这个宿舍,还是很害怕自己的不合群,会让自己成为大家的敌人。 于是,我强打着精神,去跟舍友聊天,跟她们一起追剧,跟她们一起各种买买买,跟她们一起睡懒觉,迟到,旷课。 这么做的效果显而易见。 她们开始慢慢接纳我了。有什么活动都会叫上我。看上去,我跟舍友们完美地融合成了一个集体。 我仿佛在这个群体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3 让人遗憾的是,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认真读过什么书,刷过什么题。我静不下心来做这些事。 所有的学科成绩都下滑了很多,有两门专业课都只是刚刚过了及格线;奖学金离我而去;班导表达了他对我的失望。 我查了查宿舍其他同学的成绩。她们的成绩比我还差。基本上都是在及格线上徘徊,有的甚至挂了好几门课。 我又查了安晴的成绩,她的成绩仍旧是名列前茅。 在这之前,我和安晴的成绩不相上下。 当我放下学习,强制自己合群后,我的退步有目共睹。 我再度感觉到了不安。这种不安,来自于对未来的恐惧。 我很害怕,害怕自己什么都不会,进入社会后,会被淘汰。 刻意合群,并没有给我带来快乐,也没有给我带来真正的朋友,更没有给我带来任何成就感。 它只是在无休无止地浪费我的时间和精力,带给我新的不安全感。 4 我跟舍友,并不适合做朋友。我们彼此都欣赏不了对方,也认同不了对方。 但是,这不意味着我就不合群。我只是还没有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认识到了这点后,我开始重新做回自己。 我不再在意她们的评价和冷淡,全力以赴地学习、拼搏。 参加培训班时,我认识了一些新人。很幸运的是,我们彼此认同,彼此欣赏,相谈甚欢。 在图书馆学习时,我认识了一些有趣有料的校友。我们在一起聊天,有聊不完的话。 我跟这群朋友相处得既轻松又快乐。并且,我的成绩进步飞速。 5 毕业多年后,我跟舍友们早就没了联系。 而我和安晴却一直保持着互动。 我们都有了自己的事业,生活也是一路高歌向前。正如她所说,我和她是宿舍里活得最精彩的两个人。 交朋友,是讲究顺其自然的。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我将就你,你将就我。 更不是藏起自己的需求,带上一副别人喜欢的面具,去融入某些群体。 交朋友,也是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事情。我欣赏你,而你刚好也认同我。我们能让彼此变得更好。 有时,我们并不是不合群,而是没遇到那个合适的群体。 不要急着去融入某个群体,更不要为了融合,放弃自我。 恰恰是坚持自我,发展自我,我们才能更清楚的认清自己和他人,才能脱离错误的圈子,找到真正适合我们的圈子。 |
|
来自: 从前慢a8m3w2yg > 《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