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受淳美乡村景观,回归原朴精神家园 ——乡村景观构成要素解析

 阳光普照一生 2017-10-10

\与天地对话—为自然梳妆\


导读:

乡村景观是相对于城市景观而言的,两者的区别在于地域划分和景观主体的不同。

风貌作为物质环境的名词,“风”表示为隐性的社会人文范畴,“貌”表示为显性的体型表现特征,一个完整的风貌是由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以一定的空间关系共同组成的,综合起来共同起作用。

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历史文脉发展的影响之下,渐渐形成了乡村景观风貌。正是这些丰富的环境要素才形成了乡村景观风貌的独特景象。

构成乡村景观的物质形态大致可以归纳为七个元素:地形地貌、民居建筑、农田景观、人文景观、生物景观、水体及道路铺装。农田不仅是指通常的农作物,在人们的心里更是野趣的象征,表达了人们对于淳朴乡土风情的精神回归。

◎本文来源:和美智业机构(www.ihmee.com)

1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乡村景观风貌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是乡村特色地域景观的宏观面貌。按照自然形态可以把地形地貌划分为五大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正是由于地形地貌的不同,才形成了不同的乡村景观风貌,并且海拔高度的不同也会影响自然景观风貌、农业景观风貌和村庄聚落景观风貌。

另外,乡村景观风貌中,土壤是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要素。土壤学家波雷诺夫院士说过,土壤是一面明亮的镜子,它能够反映出景观的特性与特征。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于不同植物的生长,对于乡村农业景观风貌和自然景观风貌而言,土壤显得尤为重要。

任何规模大小的景观的律动和美学特征都会受到地形地貌的直接影响。虽然乡村景观也同样受动植物、气候以及文化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地形地貌始终是最为明显的视觉特征之一。


2

——民居建筑——

民居建筑主要是指以传统民居为主是乡土建筑,诸如沿海岛屿的石屋、浙中的雕花木屋、乌镇的老街古巷等,无不反映着当地的自然、社会和文化背景。是体现乡村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居建筑大多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节约用地,因地制宜。依山之势、傍水之边。体现了民居建筑应有的乡土气息。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亦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古代民居的类型呈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反映出地理、气候、文化、社会环境不同的地方色彩。东、南、西、北区水乡,丘陵沿海,各具特色。当然,即使在同一地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民居的形式也在不断演变。

中国地域辽阔,粗略统计民居形式不下四十余种。大概划分为七大类,既:窑洞式民居干栏式民居庭院式民居土楼式民居江南水乡民居毡房和账房藏族和维吾尔族民居等。其中庭院式民居最为普遍。

民居建筑作为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景观的建设中,需要给予极大的关注,应该作为乡村景观建设中的重点之一。民居建筑往往能够体现一个地区的风貌特征与历史文化,挖掘其建筑特色,对乡村旅游业等发展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3

——农田景观——


不同于其他植被所营造的景观,农田景观是乡村景观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农田景观格局是人类及其环境空间分布差异的表现,是由人为干扰形成的,一般并非刻意为景观而设计,主要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作物为主,一般会大片栽植,形成既有美观而有震撼力的画面,给游客以回归大地母亲之感。

此类植被种类众多,常见的有水稻、小麦、玉米、桃树、杏树、油菜、花生、向日葵等等,形成“梯田稻花”、“风吹麦浪”、“油菜花田”、“十里桃林”等美丽的景观,展现了一些景观型经济作物,可以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加以充分利用,一举多得。

不同色相的作物,按不同地貌单元种植,可以在空间形成一幅优美的图画,还原人们心中的乡村意象。

成片栽植的果林,在其开花时节便可产生不一样的美景,没有过多的配饰,纯粹而绚烂,如桃林、杏林等,待到收获时节,除了欣赏果实累累的收获美景,参与采摘也是游客喜闻乐见的,既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也能给乡村景观增添一抹亮丽的风景。

花海花田近些年来也倍受欢迎,或以不同的花卉间隔种植,或同一花卉不同品种的间植,或同一品种花卉大片的种植、纯粹而美丽,具有非常好的观赏性,另外也可以用于精油香氛制造,产生经济价值。


4

——生物景观——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各类,是园林景观的重要要素和保持生态平衡的主体。因为植被与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等互相具有促进作用。

依据植物群落的性质及结构,植被可以划分为:森林热带稀树草原草原荒漠冻原五大类。动物作为自然界的物种之一,对于生态的平衡和环境保护方面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动物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对于乡村景观风貌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1.植物类景观 

植物包括森林草原花卉三大类。我国植物资源(基因库)最为丰富,有花植物约25000种,其中乔木2000种,灌木与草本约2300种,传播于世界各地。植物是园林景观中绿色生命的要素,与造园、人类生活关系极为密切。

植物区别于其他要素,最大的特点就是其自身具有生命力,能生长。植物的其他特性都来源于具有生命。

首先,植物随着季节的不同和生长的快慢变化而不断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植物的色彩、质地、叶丛的疏密程度以及全部特征。植物是具有生命的设计要素。

由于植物的生长受到土壤的肥力、土壤的排水、光照、风力、气候、温度等自然条件所影响,因此需要一系列特定的环境条件,供植物生存并能健康、茁壮的生长,这是植物第二个明显的特点。

2.动物类景观 

动物是景观中最活跃、最有生气的要素,有以动物为主体的动物园,或以动物为园中景观、景区,称观、馆、室等。全世界有动物约150万种,包括鱼类、爬行类、禽类、昆虫类及灵长类等。

而千百年以来,“鸡犬之声相闻”就是人们心目当中的乡村生活场景。自在活泼的乡村动物如飞鸟、野鸭、牛羊家禽等,自由而散漫的生活无疑使常年居于快节奏城市生活的人所喜爱而向往的。田间鸟鸣蛙叫,充满野趣,带来无尽的新奇,极致的生态环境给予人们不同的体验方式。


5

——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是乡村景观中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可以作为景观的灵魂核心起到主线作用,从某些方面也可以起到科普效果。人文景观是在历史繁衍过程中产生的,是有因素可循的,所以相比较城市的部分景观建设具有更多的立足点。

这些自然发展形成立足点作为人文景观中的资源,可以是历史繁衍下来、融合自然地形地貌条件建造房屋的方式,也可以是区域文化、宗教在建筑预言上的体现,甚至可以小到大门上的一对门环或一扇窗户的外形设计。

而这些资源是会直接应用于人的体验活动中的,所以人文景观可以说直接影响到人的游览体验。


6

——水体——


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经济命脉,也存在着自身的观赏价值,同时又是乡村景观风貌构成中最具活力和生动性的要素,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由于水的多样性特征,决定了其在不同的水体中都有各自不同的水文条件及特征,例如:河流湖泊冰川沼泽等等。

对于乡村来说水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供作物灌溉。对于比较干旱的位置,如果没有水的灌溉,植物就无法生长。除此此外也可将肥料溶在水中,凭借灌溉方式来施肥,这种方法既方便又可以节省时间和费用。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需要有水资源,人类对水的需求与对空气、食物、栖息地的需求是一样的。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有效的利用、观赏水资源都是源自于人类的本能。

而在现代社会中,水不仅是起到了维持人类生命的作用,更是为人类带来了食物、运输以及娱乐休闲的作用。也由于水资源自身具有的灵动性,人类在情感上也倾向于喜爱亲水和做具有亲水性质的活动。

可以说,水体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它具有特殊的魅力,不自觉地吸引着人类的注意。


7

——路面铺装——


林间小道、田埂边的野花都能够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思,沿路欣赏乡村的美景也是长居于城市的人们所向往的。

在空间构成中,铺地材料在路面上的使用和组织,在满足其他所需的美学和实用的功能方面,以及限制和完善空间的感受上,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所谓铺装材料,是指具有任何硬质的自然或人工的铺地材料。主要的铺装材料包括:水泥沥青木材鹅卵石沙石条石砖石瓷砖等。

图片来源:网络媒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