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金融市场警惕风雨将至

 龙在天中 2017-10-10

中国商务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以美国股市为代表的主要金融市场指数屡创新高,全球金融“波动率下行”似乎成为了阶段性趋势,芝加哥期权交易所VIX指数(恐慌指数)从4月的高点(接近16%)渐次下降,8月底以来更是徘徊在历史低位附近(10%)。资料显示,自VIX指数开始编制以来的近30年间,其数值低于10%的情形在2017年以前仅出现过10次,而今年截至9月22日就已经出现21次。

虽然用VIX指数表征市场情绪有其特定缺陷,但工银国际还是在其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VIX指数持续在低位徘徊的原因在于流动性收紧迟到且全球货币政策周期存在错配,承受力的上升和临界点未至,在“赚钱效应”的驱使下没人愿意打破默契的氛围。然而,后期随着地缘政治风险再度发酵、加强金融监管日益成为共识、流动性进一步紧缩箭在弦上,金融市场的暴风雨将悄然而至。

隐患在酝酿

报告进一步解释说,今年以来VIX指数持续在低位徘徊,首先从风险事件上看,是因为一些令外界认为会造成不小波动的风险源并未造成预想中的冲击。比如朝鲜核问题;比如美国近一个月内接连遭遇“哈维”“艾尔玛”“何塞”三次强飓风袭击;再比如英国“脱欧”、美国总统特朗普当选等“黑天鹅”事件相继发生、民粹主义风潮席卷欧美等。然而随着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胜选,地缘政治冲击的连续性受挫,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也高开低走,以至于这些潜在的外部冲击缺少发酵的条件,市场切换的临界点悬而未至。

其次从市场角度来看。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分析说,一方面,伴随全球增长底线巩固,复苏趋于稳定,世界风险的重心也发生了关键性迁移。从分布来看,笼罩已久的复苏风险已经逐步消散,金融风险重新成为主要风险。但市场通常不会主动担忧自身的危险,特别是在“赚钱效应”的驱使下,谁都不愿意打破和谐的氛围,甚至还默默维护难得的默契,以期在未知的危机来临之前分一杯羹。另一方面,市场对政策妥协仍抱有侥幸心理。当前,发达国家短期的强劲反弹与低通胀相伴,使市场对货币政策出现鸽派期待的反复。而全球经济增长中枢始终处于长期下行状态也使内向型政策有重获青睐的预期,特别是在各国利益博弈加剧的情形下,金融领域的“监管竞次”可能与实体经济的保护主义相互叠加,以修复金融活力,推动经济复苏为旗号的金融监管放松给了全球市场乐观的理由。

另外,报告补充说,流动性收紧迟到,主动紧缩还未来临。自十年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超低甚至负利率环境搭配其他非传统货币政策成为常态,长期的货币宽松客观上推动了本轮全球复苏,更放松了金融条件,为满足收益而追逐风险更高资产的需求带动资产泡沫持续膨胀。流动性的灌溉为市场积蓄了充足的补给,也使其对温和的抽水并不敏感,甚至出现单向麻木。

风险一触即发

不过,程实强调,目前VIX指数已经接近触底,尽管难以判断极点在哪,但从历史经验来看,未来大波动往往是眼前大缓和的变奏曲。短期的市场主观感受最终逃不过理性的均衡之力,尤其是在集体风险认知低位趋同的情况下。从触发因素来看,战争的威胁尽管没有来临,但在拥核已成事实的情况下朝鲜失控的危险真正演化为“达摩克利斯之剑”,欧洲一体化倒退的潘多拉之盒也最终未能盖上,2018年民粹政党可能将意大利、匈牙利或塞浦路斯的大选重新变为“黑天鹅”事件;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美联储主席耶伦和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都聚焦于金融稳定的关键作用,并警示危机重演的可能性。这表明全球货币政策的目标重心正在适时轮动,金融稳定的边际位序正在上升,对金融监管框架大放松的幻想可能很快化为泡影;美联储的鸽派时代或将一去不返,加息与缩表二重奏对市场的冲击可能渐次加大,特别是在美联储主动缩表如期启动的情况下,金融环境的急剧收紧不再是传说。《报告》也强调,上述可能的导火索作用时间不一,共振影响更大,但最值得投资者担忧的恐怕是市场情绪的骤然逆转。一方面,尽管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路径在今年3月之后已经回归到了鹰派加息的正确轨道上,但是先期的步伐迟缓显然提升了资产价格相对膨胀的速度,市场风险继续积累。此外,比起直接的流动性收缩而言,低位加息更多影响边际借贷成本,而不是直接的信用投放,“借贵钱”的威慑力远逊于“借不到钱”。另一方面,全球货币周期错配是近年来影响国际流动性的重要趋势性特征,尽管收紧的基调不变,但步调的差异使得实质的紧缩效果并不明显。这尤其表现为在美联储开始讨论缩表之际,作为全球流动性其他重要来源的欧、日等央行仍然缺乏主动收缩的可能性和时间表。鹰派加息延迟与全面缩表待定也相应延长了金融市场的繁荣时光,并导致潜在风险的进一步聚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