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佛研究:你一定不会相信,打通孩子思维命脉的学科居然是它

 未来决定现在 2017-10-10

点 美国教育一直以“全面”著称。不仅在学业上对孩子提出要求,艺术更是他们看重的能力。因为艺术可以培养儿童有开发其潜力的能力,甚至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哈佛大学“零点计划”提出,艺术学习应被视为一种严肃的认知活动,这项有50年历史的研究认为,艺术教育是找到了科学与艺术的共同源头,是一种多通道“思维教育”。该计划的“艺术思维”项目,将思维分为六类,并用“调色板”表示,颜色间互相作用。下面,就随外滩君来看看怎样通过思维“调色板”来达到思维训练的目标。

文丨孙康宁 编辑丨李臻

学艺术有什么用?

长期以来,艺术在中国的教育中似乎只是饭后茶余可有可无的东西。很多家长只重视主要课程的学习,其他一切与升学和考试无关的东西都要从时间表上去掉。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今天在许多家长甚至老师的脑海里还是根深蒂固。从牙牙学语就开始数数、背乘法表、甚至背元素周期表,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教育,是赢在起跑线,却输在了终点站。

反观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却非常重视儿童早期的艺术教育。因为艺术在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及手脑协调能力、审美能力方面具有开发其潜力的重要意义,甚至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早在1967年,哲学家Nelson Goodman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就成立了“零点计划(Project Zero)”,旨在通过对艺术教育的研究来提升思考能力和学习效率。Goodman认为,艺术学习应被视为一种严肃的认知活动,但这个领域尚未牢固确立。因此,美国哈佛大学研究者们用‘零’来表示对文化艺术素质教育认识的空白,‘零’也同时意味着一切从头开始。

哈佛研究:你一定不会相信,打通孩子思维命脉的学科居然是它

今年是零点计划的第50个年头

多年来,零点计划在艺术领域具有强有力的影响力,同时逐渐扩展到包括智力、理解、思维、创造力、跨学科和跨文化思维以及道德性质的研究调查。该组织开展了数十项主要研究活动,出版了90多部书籍和数百篇文章和报告,并拥有成千上万的合作机构。

零点计划通过艺术教育实施智商与情商的同时培养,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同时培养,更重要的意义是找到了科学与艺术的共同源头,是一种多通道“思维教育”。如今,许多家长教孩子弹琴,却不是教孩子懂音乐;教孩子画画,却不是让孩子懂美术。而这种“技能教育”,从本质上讲,其实和零点计划倡导的“思维教育”并非一回事。

由于艺术作品是隐喻性的,往往是多层次的、模糊的,而且充满细节,它们表达了艺术家的意图,凝聚了许多意义和目的。此外,艺术作品的产生本身就具有引起人们注意的目的。艺术家们通常希望我们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因此,看待艺术和学习思考之间的一个深层联系就是:艺术自然地会引发深层次和延伸性的思考。

那么,怎么引导和启发学生对艺术的思考从而进行“思维教育”?零点计划的其中一个项目“艺术思维”(Artful thinking)就给出了一个可行的答案。

通过艺术思维,学生能在艺术作品和课程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对视觉艺术和音乐作品的学习和欣赏,增强学生在艺术及其他领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艺术思考以艺术家的调色板为中心隐喻,巧妙的思维“调色板”由六种思维方式组成,通过这些思维方式的锻炼,能逐步培养出深度、批判性与创造性思考的习惯。

这六种思维方式分别是:

  • 推理论证(reasoning)

  • 探索观点(exploringviewpoints)

  • 质疑与调查(questioning &investigating)

  • 观察与描述(observing &describing)

  • 比较与联系(comparing &connecting)

  • 发现复杂性(findingcomplexity)

每种“颜色”都有几个特定的操作方式。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被灵活而频繁地使用,学生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在各种小组中使用;它们不仅可以适用广泛的主题和艺术作品,还可以在各种学科中进行运用,不论是绘画、历史事件还是数学运算。

作为一个整体,这六个环节之间是相互作用的:观察自然导致推理,这与质疑联系在一起,反过来又关乎联系,等等。下面,就跟着外滩君一起来看看,怎么通过思维“调色板”来达到思维训练的目标。

哈佛研究:你一定不会相信,打通孩子思维命脉的学科居然是它

思维调色板

1

推理论证(reasoning)

推理论证强调形成合理的解释和想法。我们所熟知的学术写作(academic writing),就非常注重论据的运用。这一部分就是着重培养如何使用证据,捕捉本质意义,并讲述合理的故事来解释事物运行的方式。这一环节包含了下面三个步骤。

  • 提问

首先,提出两个中心问题:

1. 发生了什么?

2. 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通过提问能帮助学生描述他们看到或知道的东西,并建立解释。它能促进基于证据的推理,而且学生通过分享他们的解释,能加深对多种替代方案和多元视角的理解。

由于这个提问程序中的基本问题是灵活的,因此不仅能运用在欣赏艺术品或历史文物等对象时,也可以用来探索一首诗,进行科学观察和假设,或者调查更多概念性的想法(比如什么是民主)。它几乎可以适用于任何学科。

  • 提出想法/找到支持/提出质疑

对艺术作品或讨论主题提出一个观点,通常是对作品或主题某些方面的解释或演绎;并找到对观点的支撑,比如你所见、所感受到的,或者已知的信息;最后提一个与观点相关的问题,比如有没有什么是难以解释的?你的观点提出了什么新的理由?通过对作品和主题的思考来鼓励他们对证据进行推理。

  • 分享观点

花几分钟时间对前两步进行思考,然后与附近的学生分享想法。通过积极的推理和解释,促进对主题的理解。同时,因为倾听和分享想法,我们更能理解多种不同观点。

这种分享思考的方式在许多西方教育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例如,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在开始一个科学实验之前,或者读完一本书的一章之后,老师都会要求学生花点时间去思考一个特定的问题,然后和同组的同学分享他们的想法。

2

探索观点(exploring viewpoints)

探索观点旨在通过不同的角度或观点来观察事物从而发展洞察力,强调观点采纳、角色扮演,以及从不同职业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例如,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

它要求学生进入人物或物体的角色,包括照片、故事、艺术作品和历史事件等等,想象他们自己在那个观点中,并从所选择的观点发言或写作。

  • 接受/知道/关心

首先,在面对一件艺术品中的一个人、物或者元素时,有三个中心问题:

1. 这个人或物能感知到什么?

2. 这个人或物可能会知道什么或相信什么吗?

3. 这个人或物会关心什么?

这三个问题可以作为一种最初的解决问题的头脑风暴,用来打开一个话题、一个问题或一个项目。探索不同的视角可以使人们对所研究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想象自己是一个数学问题中一个分数的分母。在其他环境中,寻求不同的观点可以为进一步的探索开辟可能性。按照这三个问题,学生甚至可以从“战场上被士兵留下的一把剑”的角度写一首诗。

  • 观点周边

头脑风暴列出不同的观点,然后使用这个脚本框架来探索每一个观点:

1. 我在从____(你的观点) 来想____ (这个话题)。

2. 我想____(从你的角度描述话题)。成为一个演员——表现出你的观点。

3. 我从这个观点发现一个问题是____(从这个角度问一个问题)。

总结:对这个话题,你没有什么之前没有的新想法?你有什么新问题吗?

在一个学习单元开始时,观点围绕有助于学生集思广益,进行讨论,想象不同的人物、主题和问题。理解不同的人对事物的看法和感受是学会公平处事的一个关键方面。在我们很难看到其他的观点或者事情看起来太绝对的时候,使用这样的思考方法,也许可以打开所面临的困境。

3

质疑与调查(questioning & investigating)

质疑与调查强调提问,是激发好奇心和引导探究的一种方式。重点在于如何问好问题,对困惑更敏感,以及发现和探索问题。问题是一切教育开始的契机。

  • 看见/思考/疑惑

当我们思考有些事物为什么是它看起来那样的时候,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1. 你看见了什么?

2. 你想到了什么?

3. 有什么让你感到疑惑的吗?

在思考问题时,要尽量有理有据,解释自己的观点。刚开始学习这种思考方式时也可以写下来,这样能帮助我们进一步仔细观察和思考解释,激发好奇心。

  • 创造性问题

当我们需要深入思考课程中的艺术或主题,我们可以使用创造性的问题,学会提出一些“好”问题。

1. 头脑风暴出一个清单,写下关于该艺术品或主题的至少12个问题。用这些问题帮助你思考觉得有趣的部分。其中有一些关键词,例如:

为什么…?

…原因是什么?

如果……怎么办?

…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会有什么不同?

假设……?

如果我们知道……会怎么样?

如果……,会发生什么变化?

2. 回顾你的清单,标注你觉得最有趣的问题。然后,选择一个标注的问题并讨论几分钟。(如果有时间,可以讨论更多的问题。)

3. 反映:对于这件艺术品或话题,你有之前没有的什么新想法吗?

哈佛研究:你一定不会相信,打通孩子思维命脉的学科居然是它

零点计划探讨的话题

4

观察与描述(observing & describing)

观察和描述的主题在于注意和交流印象(包括情感和感官印象),并强调仔细和广泛的观察,自我意识和详细描述。

  • 开头/中间/结尾

这一方法运用叙事的力量,帮助我们进行观察,并利用他们的想象力来阐述和扩展他们的思想。它强调讲故事也鼓励学生寻找联系、模式和意义,从而进行想象力的探索。

如果这件作品是一个故事的开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如果这个作品是一个故事的中间,会发生什么呢?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如果这件作品是一个故事的结束,故事可能是什么?

当我们想练习写作或讲故事的技巧时,就必定会涉及到开头、中间或结尾。这几个问题可以使用到我们碰到的任何一个主题上。例如,如果你正在研究人口密度问题,你可以要求自己在想象故事时记住这个话题,用进故事里。

  • 颜色、形状和线条

1. 花一点时间观察艺术品,让你的眼睛自由“漫游”。你看到了什么?

2. 观察细节并详细描述颜色,形状,和线条。可以制作一个表格:



颜色

形状

线条

3. 选择一种你列出的颜色、形状或线条。它对这件艺术品的整体有什么帮助?思考:

它如何有助于艺术品给人的感觉吗?

它如何有助于艺术品的外观?

它如何有助于作品讲述的故事吗?

它对艺术作品的思想贡献?

4. 对艺术品有什么新的想法吗?你现在看到了什么你之前没有看到?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思想过程,能让我们慢下来进行仔细观察。另外,它也要求我们思考一些细节或更深层次的单词或短语来描述一件事物,而并非第一眼就能想到的显而易见的描述。对于非艺术品的观察或是其他学科,也一样可以使用这样的思考方法。这对于我们的写作是必不可少的。

5

比较与联系(comparing & connecting)

比较和联系包括使用想象力进行有见地的比较和连接。这个思考程序注重比较和类比。

  • 起标题

这个程序借鉴了报纸标题的概念,作为总结和捕捉事件、思想、概念、主题等内容的工具。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学会总结和初步下结论。

核心问题:

1. 如果你现在要写一个标题,要抓住主题或问题最重要的方面,这个标题是什么?

2. 经过对这个主题的了解和讨论,你的标题会发生什么改变吗?

  • 联系、延伸、挑战

不论学的内容多少或者深浅,知道如何在学习一些新的内容后和先前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是很重要的。这一思考方式就能帮助我们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着手解决新的问题。

我们同样可以使用一个表格:

联系:你现在的想法和信息是怎么跟你过去已知的知识联系的?扩展:有什么新的想法扩展了之前的想法或者把你的想法推向了新的方向?挑战:现在还有什么问题或者困惑?

  • 我曾经认为……我现在认为……

在阅读新资料、看电影、听演讲、体验新事物、学习新的课堂内容时,我们最初的想法、观点或信念都会发生改变。而当我们发现自己有了新的理解、观点和信念时,一定程度上能巩固新学到的知识。

核心问题:

我曾经认为……

现在,我想…

主题可以是正在学习的内容,或者是一个概念:公平、真理、理解或创造力,并以这两个开头写几句话。

这个思考方式能让我们反思对某一主题或问题的思考,并探究这种想法的变化方式和原因。通过研究和解释思维方式是如何变化的,我们能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并认识因果关系。

6

发现复杂性(finding complexity)

复杂性强调发现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事物。这个领域的思维方式集中在发现多个维度,揭示多个层次,探索组成部分与最终目的的关系。

  • 拆解:部分/目的/复杂性

选择一个话题并问自己:

它的各部分是什么?(它的组成、零件、要素是什么?)

其目的是什么(它是为了什么,它是怎么做的?)

它的复杂性是什么?(它的各部分和目的都有哪些复杂性,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反思:你对这个主题有什么样的新见解或新问题?

思考的对象可以是物体(海贝壳、显微镜、建筑物)、主题(分数、语法、电力、民主),或艺术作品。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这个话题都很容易接近。如果物体是有形可见的,就不需要太多的背景知识。如果它是一个概念性的话题(比如民主),那就有助于我们通过特定的实例加深对背景知识的理解。

“目的”问题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整个主题(例如:显微镜的目的是使我们能看见微小物体),或者是主题的一部分(例如:显微镜上目镜的目的是使眼睛保持稳定并保持额外的光线)。

当思考对象是艺术作品时,要特别灵活地使用目的的含义,即“它是如何工作的”,例如,如果鲜艳的颜色是艺术品的一部分,那么目的可能是:颜色使你的眼睛兴奋并围绕着绘画移动。

下图就是四年级学生通过该思维方式学习“分数”的一个例子:

哈佛研究:你一定不会相信,打通孩子思维命脉的学科居然是它

  • 程度判断:复杂性量表

1. 说出一些关于你所知道的一个话题事情的内容–观察、事实、观点。想出一些不同的东西。

2. 把每个语句放在复杂性量表的某个位置上(从简单到复杂)。

简单----------------------------------------复杂

3. 解释为什么你想把它放在那里。

4. 反映:你对这个话题有什么新的见解和问题吗?

这个方法能帮助学生通过识别主题的不同方面并考虑它们的复杂性,建立一个更为复杂的主题模型。重要的是把每个想法放在复杂性量表合适的地方。

当我们已经对某个主题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就是我们使用这个放的最好时机。但不要等到话题结束使用常规。复杂性量表对于展示学生的概念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对整个主题的理解到了哪个程度。

下图是4年级学生对“讲故事”这一主题做的复杂性量表:

哈佛研究:你一定不会相信,打通孩子思维命脉的学科居然是它

其实,“艺术思维”是利用艺术品这个实体,运用不同的问题和图表作为工具,训练并激发孩子的思维的过程,最终增强学生在艺术及其他领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只要孩子直接深入地思考艺术作品本身,真正的艺术思维既能发散又能清晰地思考,这种思维就有利于任何一门课程。

虽然这些训练看似和学习学科知识没有直接的联系,可能也不如直接补课和刷题那样可以迅速看到直观的结果,却能够实实在在地帮助孩子理清思路,真正学会思考。家长和老师作为启蒙者,应该为可能性思维提供支持,而不是执着于一个功利的结果。我们要做的,是利用这些思考方式和工具,帮助孩子得到思维的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