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芹包衣家族没有写作红楼梦的潜质(下) 文古清 乾隆朝文字狱魔剑高悬,死气沉沉超稳定,社会不但没有大变革,甚至没有微小变化。满汉旗人的思想意识,文化生活就更没丁点自由。曹某在这时期名不见经传,诗不见流传。即便在雍乾时期,要说程渔门,吴敏轩,袁简斋,蒋心畬,郑板桥等等也还值得一提,也算名满天下。无论怎么说,曹雪芹在世时与他们处于同时代却没有半点才名,更不是文人社会的名流显达,曹某果系何人在当时及至两百年来默默无闻,无人知晓,只是经胡适之徒子徒孙挖来挖去,仅仅挖出个别无名之辈敦诚,敦敏以及什么张宜泉与之偶尔交游。至于“高人逸士,奇优名倡”,曹某有什么传世诗词歌赋,剧作传奇与之匹配?风流儒雅又何时何地为天下人所知。没有任何文学成就能配“应运而生”之说。曹芹又是一个被朋友拉下老脸劝阻“莫弹食客铗”“莫扣富人门”的蒙吃蒙喝的失学纨绔。就从为了蹭吃蹭喝不顾脸面看,曹某绝不是什么贵族出身,更没享受过饫甘餍肥,锦衣玉食的生活!据说出身豪门,甚至有人认为曹某有反满意识,咄!相声!曹某专门扣满族旗人的豪门作食客,相公,篾片子摇尾乞食!满人的宠物狗而已,廉耻何在,不但不反什么满,此犬根本不可能有哭成此书的眷眷之心,真挚情感,清高人格!绝类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早起,迤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迤迤从外来,骄其妻妾。 今日胡适之徒,其实是以“曹乞食”的“餍足之道”骄其天真无辜的读者群! 果真“曹乞食”乃当日女子之“绛洞花主”,如此“餍足之道”有何面目复见九泉之下的钗,黛,探,湘,琴?所以曹某之拙荆也绝非“梦”中人。至于文才,“曹乞食”就凭“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这两句代表曹某诗作的最高水平,唯一能给二敦有映像的蹩脚“警句”,这种土俗粗陋的诗文与以上明末清初的“高人逸士,奇优名倡” 作应声虫,跟屁虫都不配。唐伯虎,祝枝山之后该数谁,还请参阅明清文学史去查找!只有张岱,吴梅村,钱谦益,冒辟疆,顾景星,洪昇,孔尚任等等等等当之无愧。 或者某些曹奴会说曹雪芹的疑祖疑父,曹包衣织造府曾被罢免抄家,着!曹包衣,李包衣之被雍正帝抄家,恰恰证明雍正乃是清朝有作为的政治家,其对满汉贪官庸才,误国之人,不论亲疏一律严惩不贷。一个因巨额亏空,转移财产,骚扰驿站的碌碌庸才,包衣贱奴被罢免抄没恰恰是正国法,明正气,罪有应得。 仰慕岳武穆庙前松柏,袁简斋云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忠诚恤国,义贯长虹,太史公曰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曹包衣身事胡虏,因拍异族皇上马屁,挪用公款,以及奢侈腐化致使亏空,转移财产,骚扰驿站获罪抄家与历史上千古奇冤,民族英雄岳飞,于谦遇害抄家没有半点可比之处。岳于双少保高风亮节名并日月重于泰山,曹包衣被抄家哼哼唧唧声同蚊蝇轻于鸿毛。所以曹包衣家族所有人所经世故,所处时代没有任何假语村所说的“应运而生”或者“应劫而生”的因素。曹某纯粹是胡试,胡说假设为亚东图书馆作新版标点红楼梦广告,路边走路踢石子踢出来的土疙瘩,无聊之际捧成香饽饽,但是这种路边顽童撒尿和泥的土饽饽只能用于过家家游戏式的“曹学”之用。之后没有头脑的人才跟着起哄,继续捧臭,三人成虎。 当然,明末清初的风流才子与书中无事忙的怡红公子的行止不甚匹配,而是指几十年后哭成此书的大宝玉石兄,其可为之代表,其可为之前辈思想的集大成者。不然文章口气怎敢如此之大,甚至自以为其曲弥高,其和弥寡:“谁解其中味”。但是据实而论,红楼梦的确远远不够资格担当庄子离骚之高标清风!所以作者也深具自知之明“斯亦太过”。 红楼梦比的了屈子离骚尚有距离。其实踞杜甫的忧国忧民,陆游,辛弃疾的恢复中原的志向都相去还远。可以说既无能反清,也无力复明。 愁听关塞遍吹笳,不见中原有战车。三户已亡熊绎国,一成犹启少康家。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生更著花。待得汉庭明诏近,五湖同觅钓鱼槎。 红楼梦作者们不曾有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反清复明的肝胆志向。明亡之后光复神州之心志,道德文章,启蒙思想,身体力行,谁人敢比以上三大家。 所以红楼梦作者们家境也许出身位极人臣,不能没有一点屈原之忧,但是仅能作宋玉之悲,距离骚之亚还是相去远的很,比较顾,王,黄三大家无以望尘。 好比新亭对泣。“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红楼梦作者们无才无能戮力王室,何况明朝王室早已不复存在矣,只能作楚囚,演奏楚国之音! 红楼梦似有意继承庄子之超脱思想。但是好了歌寓意却极端颓丧,似乎与王右军兰亭集序多少有所接近,恰恰是对庄子的质疑。81回宝玉偶读晋文,突觉怵目警心“好一个放浪形骸之外”。 东晋王右军兰亭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所以红楼梦本身超脱的很不彻底,引入细枝末节,却不能深入浅出,读者因而屡陷迷津。 红楼梦既然仅有宋玉之悲,又意在超脱,当然没有反清复明寓意,也没有刻意渲染汉族文化,因为书中没有文化对立面,更不涉及少数民族文化,所谓汉文化只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流露。17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18回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何似宋玉之献楚欣襄王《风赋》。黛,纨,探,惜,玉包括妙玉共同组成贾府的屈原宋玉!因之芙蓉女儿诔又与“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贾谊湘水哀吊有几分相似,其实是为“潇湘诸子”所作的“儿女离骚”《吊屈原赋》。 书中所描绘的奸邪恶毒的行为与人物与楚国屈原的陷害者有所相似,如出一辙。即其所似楚怀王,楚欣襄王的偏狭,相信谗言(王夫人,甚至贾母,甚至政老脱不了干系)。靳尚,子兰的贪婪,奸佞,自私又无能(赦老,环哥,老邢,老赵,王善宝家的,秦显家的等等何其似也)。终致楚国灭亡。所以借史湘云之名,用事楚国历史风云之意。湘江水逝楚云飞,未必特意写某姑娘个人之事迹,而是稍有贾谊湘水招魂之意。 至于诗文,大观园咏物诗词很少用典,红楼梦诗词较之西游记少的可怜,能够说西游记是在刻意渲染汉文化吗。所以石头记原意是想做成一部演绎庄子离骚之亚的叙事诗。脂批种种动辄潸然泪下,哭评此书。须知,男儿有泪不轻弹!必稍微孝法“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才堪憾痛,若非“新亭对泣”,寓意仅为家长里短,儿女情长,则其泪就一文不值。但是恰恰因为自传成分太多,太重写实,细节太令人痴迷,作者自己也似时常陷入少年时代生活细节的回忆不能自拔。所以世俗读者就更难以作出超脱升华的感悟,这就使其效果与本意渐行渐远。渐渐更多移作传统诗礼簪缨之家的《长恨歌》,《长生殿》。宝玉失去黛玉的遗憾岂不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第109回宝玉独眠寻梦与《长生殿》的《雨梦》何其相似。特别是曹芹在批阅增删时违背原书主旨,加入贾瑞,二尤等等风月宝鉴淫乱内容,使得红楼离庄子离骚“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狂”的宗旨愈行愈远,甚至面目全非。为此还请读者不妨再将司马迁的《屈原列传》细读一遍,必会有所顿悟。为此曹编辑对红楼的整理存小功而负大罪。 因而与红楼梦的主题寓意相符合的作者人选何始于洪昇,又何止于洪昇。张岱,冒辟疆,侯方域,陈贞慧,方以智,吴梅村,钱谦益,等等,以及后来的吴乔,王渔阳,李笠翁,顾景星,洪昇等等。文才阅历以及思想意识皆堪匹配,只看最终谁是多情(情不情)的有心人,谁必能者多劳,也为了却末世诸公的共同心愿,也共同为逝去的千红“一哭”。 若论声色犬马,《夜航船》《陶庵梦忆》杂说旁典,远出红楼之上,谁比的了张岱。若论风流情种,又岂能有第二个冒辟疆。明亡之后,内心之殇焉能平复。这些人不可能不作各种范围场合的“新亭对泣”,相互缅怀兴叹。但是,感慨万千,哀伤遗憾,最终只能汇聚成就楚囚之音!千百末世之人,富贵之家的红楼一梦。“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江山故国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这些明末遗民,未必没有直接操笔,更难避免间接参与。生平家境被洪昇结合己身洪府,采纳汇总势在必然。 至于薛姓且待研究。其实,以往很多研究者认为,薛(雪),林两姓只是才女双峰对立的小通用:取自《平山冷燕》的冷绛雪(冷香雪,冷香薛,冷香丸)和山黛(林黛)。何况《好逑传》还有个水冰心(宝玉:女孩是水作的骨头,冰筋玉骨)。《玉娇梨》有红玉,玉梨。双才女名姓离不开玉,黛,山林,水,冰,雪(薛)。 思想意识的汇集,活动场所何尝不可概括。贾府是位极人臣的四王八公府邸,意取贾似道窃据的洪国公府,再借鉴冒家东西两府,也未尝不借用明朝荣国公张玉,英国公张辅的敕造南京,北京两地两府。而大观园竟取西溪之壮观实景嵌入北京城北三里半张园轮廓,大有深意存耶!(至于曹家,曹頫的跪奏,隋赫德的查抄账目说的清清楚楚:桌椅板凳都登记造册。曹家根本没有任何私家花园,所以曹家扯不出任何大观园,小观园的臊!) 贾宝玉既有洪昇的文学之才,张岱之杂学杂览,冒襄之情种,四公子之风流儒雅,吴梅村,钱谦益,顾景星的诗才,等等,等等,在假保域少年之身皆有所表现乎! 所以,既欲孝庄子离骚之亚,洪昇,冒辟疆等辈任何一人很难担当。正因如此,题目欲之大,安敢,焉能以一姓之家隐之。所以真正的作者洪昇(或者冒辟疆,吴梅村,张岱,顾景星,方以智)绝不敢将自家姓氏暴之于世,以为智者疑虑,进而详察,甚至耻笑。 至于曹家任织造府伪职,食异族之禄,作异族的包衣贱奴,认贼作父,不具任何华夏传统文化世家的典型意义,低级庸俗,不伦不类,仅凭亏空抄家,与高阳之苗裔楚之同姓,左徒屈原的资历,离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意识,《长恨歌》的汉唐皇家气派,正是南辕北辙,毫不搭界,更无末世之思。其家族,特别是扣满贵门,摇尾乞食的失学纨绔曹某雪芹,若其主动被动参与成书,倒真是自形污秽,只是借机插入淫乱段子竭力歪曲庄子离骚之亚,长恨歌的原创意境而已。 |
|
来自: 昵称41625791 > 《红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