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这么痛苦,都怪他们?

 若水情 2017-10-10



作者 | 胡慎之


当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痛苦从何而来的时候,

我们一定会为痛苦寻找到一个归宿。




工作原因,我经常去广东电视台参与节目《和事佬》的录制。工作内容是调解夫妻间的矛盾。该档节目,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一个不错的福利。

 

婚姻中的夫妻俩有无法解决的矛盾冲突时,在一个有律师,有咨询师,有街坊调解员的第三方平台上,能给到双方一个更客观的机会来看待自己,看待这段关系。

 

在调解的过程中,大家都会给到夫妻双方一些中肯的意见。

 

来寻求调解的夫妻,有的想借助该平台去暴露对方糟糕的一面。有的是为了把对方“坏”的一面公诸于世,让社会大众看到,并惩罚对方。

 

1

不离开的理由


来这调解的夫妻动机是什么,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

 

今天想分享的重点是我发现的一个常见的现象:妻子或丈夫把对方说的非常不堪,但当其他人问他们为什么不离婚时?有些人的回答是,因为孩子。也有一些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生活中,有时你身边的朋友或同事也有类似的问题。

 

作为朋友,你去劝架,“既然这个人如此糟糕,你可以离开他(她)啊,为什么对方如此的渣,一直在消耗你的资源,你还要养着他(她),为什么不离开呢?”

 

大部分夫妻找的理由是:为了孩子,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所以才没离婚。

 

表面上看,他们吵得天翻地覆,你死我活,似乎跟对方半秒钟都待不下去了,分分钟就要拿着结婚证去民政局离婚。


但从另一个层面去分析,他们谁也离不开谁,且关系非常紧密。

 

我们以为,所有人结婚的目的都是为了追求幸福和快乐。

 

然而,据我观察,答案并不尽然。

 

2

爱的邀请 

在亲密关系中,夫妻一方对另一方超级不满,受尽了委屈,那为什么你还会爱上并嫁给一个自己很讨厌的人呢?也许,刚开始的时候遇人不淑,然而,结了婚,对方暴露了本质,为什么你还不跟对方断绝关系,仍要留在这段关系里。

 

受虐也是让我们产生愉悦感觉的方式之一。

 

做一位悲剧英雄获得的满足感,不亚于做一位真正的英雄。甚至,可以说做“悲剧英雄”和“真正的英雄”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同等多的。悲剧英雄带有一种比较自恋的感觉。

 

受虐是人的一种需要,在一个糟糕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小孩,他内心的受虐需求会特别强大。

 

有人说:“你怎么这么贱啊,......?”实际上,贱的背后可能是一种强烈的受虐的倾向。

 

你是不是感到疑惑,为什么有的人喜欢受虐?

 

受虐的意思是,向你恨的人提出爱的邀请。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拗口。

 

解释一下:我们心里对妈妈一直有很多的愤怒,想远离她,同时,我们又特别忠于她,希望妈妈来爱我。

 

因此,有受虐愿望的人,内心中一定有想改变别人的愿望

 

希望别人能在我内心如此痛苦的状态下,发生改变,变成我想象中的样子。

 

可是,有时候对方真的改变了,变得蛮好的时候,有受虐倾向的人反而不适应了。因为他习惯了受虐的这种情境。

 

之所以我们会有受虐的倾向,更多的是和我们自己成长的环境有很大的关联。

 

被虐待是我们特别依赖和熟悉的环境,一旦虐待没有了,熟悉的环境就消失了,我们会特别的不适应。

 

这种感觉有点像“打是情,骂是爱”

 

如果把打和骂当成一种爱的话,那我们就会在这种打骂的环境中,在被虐待的状态里获得存在感。

 

对一个孩子来说,比打骂更恐慌的是父母抛弃我,不理我,不要我。

 

所以,很多在打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依赖这种环境,产生情境的依赖。

 

大家认为的好的环境,对我们来说是不熟悉的,在那种好的环境中,我们恰恰无法生存。

 

3

熟悉的环境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这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对自己的草窝更熟悉嘛。

 

人对熟悉的环境,天生有一种依赖感。

 

小时候,我家里的条件还可以。但若是让父母再去创造一个更好的条件时,他们是不愿意去的。

 

比如,我邀父母来广州,他们不愿意,为什么?因为家里的情境,邻居,环境,生活习惯等各方面是他们非常熟悉的。如果让他们去接受一个新的环境,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他们更愿意待在老家。

 

人对熟悉的环境产生的依赖感,不是谁离开谁就活不了,而是离开了对方,我就不知道我是谁了。这种感觉是糟糕的,是根本不想体验的。

 

我遇到过很多的夫妻,他们相互之间产生依赖,彼此相爱相杀,互相伤害,但是谁也离不开谁。

有一对夫妻,丈夫赌博,烂赌,乱搞女人,不管孩子,也不给家里创造财富,妻子一个人含辛茹苦地带着孩子,操持这个家。这是一个特别悲催,同时又特别伟大的女性。两人生活在一起,丈夫经常对她又打又骂。尽管妻子遭到了丈夫如此的对待,她依然没有离开他。


别人问她为什么还要跟他一起生活,她的回答是,为了孩子。

其实,她的孩子年龄已经蛮大了,足够独立了。但她还是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这位女性留在这段婚姻中的内心动力是什么呢?


第一,丈夫如此糟糕,是索取者。她是牺牲者。

 

她要牺牲自己很多的权益,包括被爱护的权利,被尊重的权益。

 

这位丈夫也确实获益了,毕竟家里的很多财富都是妻子创造出来的。

 

妻子之所以离不开这段关系,原因有点类似于“红花还需绿叶衬”的感觉,没有索取者的丈夫的衬托,怎么能体现出妻子牺牲的伟大呢?

 

第二,在女人面前,这个男人永远是一个很糟糕的人。

 

这么糟糕的男人对女人是非常依赖的。

 

这个男人没什么能力,也不能为家庭创造出更大的财富。男人离开她,会过的比现在艰辛几倍,因此,离开女人,对他来说很难很难很难,可能他永远都不会离开她。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之间的关系就非常牢固了。

 

哪怕他们说了一千次一万次的离婚,他们也不会离。

 

其实,在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她就找了一个会依赖自己更多的人。潜意识中,她对对方不能离开她有强烈的需要。

 

一旦对方离开,她是无法接受的。

 

第三,作为妻子,她可以把自己生命中产生的所有的痛苦都扔在这个男人身上。

 

这个男人如此的糟糕,我现在遭受到的所有的不幸都是他带给我的,这样我就不用为自己的生命承担任何责任了。

 

4

合理化解释 

就像现在很多的成年人,在工作方面或情感方面不顺利,心情不愉悦,内心特别痛苦的时候,就会把责任怪罪到父母身上一样。似乎成年人还是一个孩子,还没有长大,还不能为自己的人生承担责任。

 

这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合理化”

 

我们把所有的东西都合理化:正因为小时候你们对我不好,所以,我现在成了这个样子,我现在所有的痛苦都是你们造成的。

 

豆瓣上有一个“父母皆祸害”的小组,在小组内,你能看到很多的成年男女在那抱怨自己的父母。现实中,这类人过得也不如意。

 

当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痛苦从何而来的时候,我们一定会为痛苦寻找到一个归宿。

 

所谓的归宿是指:找到一个可以解释我们痛苦的理由

 

相比把不幸的理由归结于自身,推给别人,我们会更容易接受。这样,我们就可以自恋的认为:我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是你们的问题,我才这么痛苦,都怪你们。

 

也就是说,我们要把自己所有的挫折,以及无法掌控的东西全都扔给别人。只有这样,我才能继续保持一个我是非常好的,无所不能的形象。

 

这种现象,确实是在很多人身上都会存在。

 

可能,我们理解的自恋是:我是世界上最美的,最了不起的,最好的人。

 

温尼科特对自恋有另一种解释,叫否认式的自恋。通俗点来说,就是过分的谦虚等于骄傲。


悲剧地牺牲自己,去满足别人,在内心中,我们会有一种特别自怜的感觉,这种自怜的感觉就是自恋。

 

在被教育的情境中,我们会把所有人简单地分为好人和坏人。相对来说,坏人是可以攻击和指责的。而好的人,我们是没办法去攻击和指责的。

 

当我们内心有太多压抑的愤怒时或压抑的攻击时,我们必须找一个出口发泄出来。于是,我们找到了这样一个糟糕的男人去释放掉自己的攻击性,去抱怨他,去在很多人面前说他的不好,这个男人永远被钉在了耻辱架上。

 

如果这个男人离开了我,那他真不是一个东西。我对他这么好,为他牺牲了这么多,我已经这么忍气吞声了,我如此悲壮地牺牲自己来满足你,你还离开我,你还是人吗?

 

在这种情况下,对方也离不开。

 

5

离不开的原因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补偿另一个让我们特别恐惧的东西。

 

“我依赖别人,别人随时可以离开我。别人不要我了,我会死。”


这种恐惧的感觉存在的话,我们会自然而然受其驱使,去寻找更多的依赖,寻找一定不会离开我们的人。这样,我们就不用体会那种强烈的被遗弃的恐惧感了。

 

往往,这样的女性,从家庭来分析的话。在幼年的成长中,可能她有一个暴虐的妈妈,或含辛茹苦的妈妈和一个比较糟糕的爸爸。

 

在爸爸妈妈这段关系中,她看到了妈妈的牺牲,她在心里对妈妈有强烈的愧疚感,她无法在自己的妈妈那得到爱,照顾和被接受的需求。

 

有时,很多妈妈看上去是非常伟大的妈妈,但很多时候,她们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要。

 

类似这样的妈妈,也是我们所说的否认式自恋的人。

 

我们是一个能自我照顾和自我满足的成年人,需要花一点时间去重新审视,觉察自己。我们不需要从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中,去寻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当然,离开一个很糟糕的人,对自己来说,对自己的生活来说,是一种负责的表现。如果我们没办法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依赖对方,对方对待我们的方式有点自虐的状态,这就像一个自己在对一个恨的人发出爱的邀请。

 

如果我们心中有这种自虐的倾向,那我们未来遇到的一定是一个施虐者。



老胡轻心理第十二课

怎样把负面情绪转化成

可以利用的资源?

换个角度看负面情绪》,

下下周三晚上(10.17)21:20开课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