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露|一滴寒露送秋凉,一声关切暖心房

 物道 2017-10-10


《是日诗》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寒露 · 牵挂的时节

水风轻、蘋花渐老,

月露冷、梧叶飘黄。

在诗意的白露之后,

寒露,蒙上了一层寒凉的威慑。

每当此时,耳边总会响起父母的叮咛:

“天凉了,记得加衣裳。”

亲人的爱,

总会紧随时节的脚步,如期而至,

天气再冷,

耳边总不乏一声关切,暖意洋洋

这个寒露,不太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寒露,标志天地从温凉转向寒冷。“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草尖上凝结的露珠,散发出寒气,串串滚落,沾湿行人单薄的衣衫。

 

天寒露重之时,最显人心的温柔。秋风再紧,父母的关怀也不会迟到:天凉了,记得加衣裳!无论是远方的游子,还是归家的人,都有一袭披肩抵薄凉,一声关切暖心房。


➊ ➋ 图片来源于小白funny 摄 」


寒露,万物藏热心。正午,天地沉淀出浓郁的底色,放眼望,红叶似火,南飞的鸿雁,蓬松的羽翼下悬着一颗火热的归心,在晴空中写下思念的轨迹。

 

人间深处,金菊满堂,丹桂飘香,柿子枝头笑,蟹黄味道长。馋嘴的孩子肚子圆圆,老人们笑着说,寒露过后,秋才有神形,才有味道。


不经一番寒凉,怎见人心温暖。迎着深秋,我们要稳稳地走,用心地活。心中,始终不忘温和的呼吸、柔软的关怀。

➊ 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鸿雁漫长的南迁之旅仍在继续,海边蛤蜊盛产,野外金菊始盛。

➊ 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


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雨水渐少,空气干燥,更显冷冽。乍暖还寒时候,最想念母亲做的饭。


一口喷香芝麻糯米饭周身俱暖,一口雪莲子银耳糖水滋润心田,哪怕是最简单的熬煮粥食,涓涓粥水下肚,也足够温暖整个深秋。

➊ 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枫林尽染暖阳色


寒露前后,宜人的气候十分适合登香山,赏红叶。叶子像是喝了醇厚的美酒,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如天边红霞,缭绕群山。鲜活饱满的色彩,给这个逐渐萧条的季节平添了许多生机。

➊ 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深秋斗蛐蛐儿


京城秋意浓,正是老北京人斗蛐蛐儿的高潮。古语有云:“促织鸣,懒妇惊”,促织就是蛐蛐,蛐蛐儿叫意味着秋至,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

➊ 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寒露柿红皮,摘下去赶集


“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会发现满山满坡挂满了火红的柿子,圆润盈实,透着一种喜气,人们称之为“吊红”。


刚采下来的柿子味道涩涩的,乡村的人们会把它放在米糠框里,将涩味去掉,再挑到集子上卖。这样的柿子剥皮吃,才味道甜美、滋润可口。

➊ 图片来源于老C 摄

图片来源于「小白funny 摄」


寒露养生


寒露之味:木瓜栗子寒露煮

深秋之时,阳气收敛,阴气渐盛,人体也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应以甘、淡、滋润为宜,像下面这一味木瓜栗子寒露煮,既补脾胃,又养肺润肠。

|原料|

木瓜半个、栗子10颗、牛奶适量。


|做法|

① 生栗子祛除内外皮(生栗子用刀在顶部切十字口,扔进沸水中煮3-5分钟,捞出即可方便祛皮),切成小粒;木瓜祛皮祛籽切块,最好去掉跟籽连着的那层内皮,以免有木瓜的怪味道;


② 如果做两人份,就用两饭碗水煮栗子,煮约15分钟栗子软烂,加入木瓜一起再煮5-8分钟(水不要放太多,以煮完木瓜所剩无几为最好)


③煮到锅中缺水少水,倒入适量牛奶,煮至沸腾,即可关火。

晚秋,栗子最适合补肾。先天肾气不足的小孩子,脚弱无力,或者讲话晚,可以吃栗子补肾气。老人腰脚无力,也可以吃栗子强筋骨。

 

木瓜性平味甘,不寒不燥,消食健脾,清润不生湿,和栗子搭配消积,不容易滞气。牛奶,古人认为有“养血脉,润五脏”的功效,把它作为一味药煮到甜品里,只留它的“润”,而不让它过分阴寒。

 

煮好的甜品,栗子的香糯、木瓜的甜软,牛奶的滑润,层层递进,不滋腻,不生湿,无后顾之忧。

有一个人可以牵挂,是缘分,

有一个人牵挂自己,是幸福。

叹天寒露重心凄冷,

常记嘘寒问暖念亲恩。

一滴寒露送秋凉,一声关切暖心房,

在这个外冷内热的季节,

愿世上所有被牵挂的人们,

天涯海角,各自珍重。

➊ 图片来源于二二 摄

图片来源于「惠小亚 摄」


物道 × 72物候元气生活    联合出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