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峰之巅

 胡宝勒德 2017-10-10

在所有追随人类的动物中,它可能不是最出色的,它没有马儿那般矫健善跑,也没有猫的乖巧聪明,甚至没有狗那么忠诚和勇敢。但它却拥有吃苦耐劳,不畏艰险,淡定从容的品格和气质,它一定是最敦厚最坚韧的,它有着极强的耐力和膂力,是的,它就是骆驼!骆驼是沙漠之船,无论沙峰有多高,无论沙暴有多强,它都能沉着淡定如履平地攀上沙漠的最高处,站在沙山之上——驼峰才是沙漠之巅。在高高的驼峰之上,有一条长路蜿蜒,丝绸柔滑茶叶芬芳,琥珀和玻璃的光泽交相辉映!驼铃和篝火带来了远方的文明!

  总记得骆驼的眼神,是那么清澈深邃,目光永远落在很远的地方。那清澈中又仿佛有着深不见底的思想,所以梭罗说骆驼是“动物中唯一可以一边散步一边沉思的”,而在养驼人眼里,骆驼是天赐的神物,是吉祥的生灵。

  位居西北一隅的阿拉善是“中国骆驼之乡”,曾经有二十多万峰骆驼生活在这片苍茫的土地上。

  阿拉善蒙古人把马牛骆驼绵羊和山羊称为“五畜”,也叫“五宝”,其中骆驼被尊为“五畜之王”,当地养驼人对骆驼的情感朴素而深厚,他们对骆驼的赞赏和偏爱酿就民族传统文化酒一般的浓郁醇香,这一切就折射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之中。阿拉善蒙古人讲骆驼虽不在十二生肖之列,但他们认为骆驼兼具十二生肖的美德和特征——“马头兔嘴羊鼻梁,鼠耳猴毛虎胸膛。蛇眼牛蹄猪尾短,龙脖狗肚鸡腿长”

  由于骆驼的珍奇、灵性、美德和对人类的贡献,在人们眼里,骆驼始终被人们视作吉祥和深情的象征,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在阿拉善,养驼人把体型好、毛色亮、产羔多、驮稳行疾,贡献巨大的骆驼视为“功臣骆驼”,(蒙古语称为“达尔罕特莫”)退役后不得宰杀售卖,成为自由之身,直到自然终老。

  在阿拉善牧区,还盛行着将骆驼作为祭祀实体对象的习俗。这种祭驼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祭儿驼(种公驼)、祭母驼、祭驼群等,以祭祀祈愿公驼强健,母驼繁育和骆驼种群不断壮大,那祭祀仪轨也是颇有文化的。

  就像蒙古人敬畏自然,钟情于神山圣水一样,因为过于钟爱,蒙古族养驼人把在他们看来具有某种神性的骆驼作为祭祀对象就不足为怪了。现在,“祭驼”已然成为阿拉善蒙古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和民俗景观。

  在阿拉善别具一格的骆驼民俗文化中,“劝奶”是最具人文色彩和民族文化魅力的风俗。产后的母驼烦躁不安并常常排斥幼崽,嗷嗷待哺的驼羔一直不为母亲所接受。在这种情况下牧驼人就会想办法给骆驼“劝奶”,通过“劝奶”的方式诱导母驼分泌乳汁,让母子相认。其方法就是为母驼唱歌,用舒缓哀婉的歌声打动母驼,唤醒其母性。有时还要“对驼弹琴”,请琴师弹琴伴奏。劝奶一般选择在户外,参加仪式的人们或站在母驼身边或分坐在旁边的沙丘上,琴师先将把马头琴挂在驼峰上,风拂琴鸣,骆驼要先接受一会儿琴声弦韵熏陶。这时牧驼人歌声缓缓响起,并且一边歌唱一边轻轻抚慰母驼,悠扬低沉的琴声亦随之奏响,养驼人在歌中唱到:

  没有喝过金色乳汁的小驼羔啊

  没有戴过围兜的小驼羔啊

  没有用绳子绑过的小驼羔啊

  没有吃过榆钱树叶的小驼羔啊

  鼻子上没打过绳扣的小驼羔啊

  没有经过大河溪流的小驼羔啊——

  琴声悠扬,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狗吠,躁动的母驼鼻息放缓,渐渐安静下来,在哀婉的曲调中母驼流泪了,开始咀嚼反刍,慢慢张开后肢,开始给幼崽哺乳。这真是一个令人无不动容的过程,人与骆驼的交流交融是如此自然和谐,充满了爱意,每一个在场的人都会感动。于是人们说骆驼是懂感情的动物。

  骆驼虽然高大顽强,但是它也有“软肋”,两年前去阿拉善北部作“驼道”考察。亲眼看见一峰“仰死的”骆驼,在当地方言里,“仰”发一声。自重原本就大的骆驼吃饱喝足后倒卧在一处低洼避风地,而这种仰卧却往往是致命的,因为庞大的腹背位于斜坡的下端,蹄子空悬后导致骆驼“一卧不起”,最终四脚朝天“仰死”在那里,场面极其令人不解和震撼!强壮的骆驼也有脆弱的一面,在牧区常常可以看到被围栏铁丝缠绕困住的骆驼,或被疾驰的汽车撞死撞伤的骆驼,面对“哭泣的骆驼”,有动物保护者在“朋友圈”奔走呼吁,也有人到现场“救死扶伤”。

  依然记得第一次骑乘骆驼的情景,第一次骑上驼背,先是高大的骆驼温顺俯卧下来,然后,当它站立时,倏忽之间,你便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视野瞬间打开。驼峰之上是另一番天地。

  据说,骆驼的的驯化史已有六千年。人类离不开骆驼,那不仅仅是因为骆驼温顺耐劳,是人类忠实可靠的朋友,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爱着骆驼,甚至敬畏骆驼。

作者:王秋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