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中国没有把漠北纳入版图?

 书中淘乐 2017-10-10

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是两回事。

为什么中国没有把漠北纳入版图?

对于农耕时代的中原王朝来说,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威胁始终是非常严重的。

虽然游牧民族茹毛饮血,逐水草而居,但实际上并不是他们不吃粮食,也是要吃的。否则只靠牛羊肉,是很难维持一个部落联盟国家的长期繁衍和人口不断增加的。而要从中原获取粮食,最为简便的办法便是通过劫掠汉族地区,直接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生活和生产物资。

所以,从拉铁摩尔开始,近现代的中国边疆和中亚少数民族研究中就差不多形成了一个共识,游牧民族侵略汉族地区,主要的目的并不是征服这些地区,建立直接统治,因为这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而是通过持续的侵略战争,迫使中原王朝与他们达成稳定的朝贡贸易,以他们的马牛羊等物资与中原地区进行贸易交换,来获得粮食等物资。

也是因此,长城实际上也是农耕时代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的边界线,长城以南种地,长城以北放牧。因为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汉族的农耕技术还不足以在长城以北发展农业,而长城以北地区相对蒙古高原来说,气候更为适宜,传统上就是游牧民族重要的草场。

为什么中国没有把漠北纳入版图?

而对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来说,漠南更接近中原王朝,游牧条件更好,沙漠戈壁自然无法生存,在漠南受到中原王朝的进攻,无力组织有效抵抗的时候,只能放弃漠南,越过沙漠戈壁,进入漠北,实际上也就是今天的西伯利亚地区。

蒙古高原上的沙漠戈壁对习惯了茹毛饮血、迁徙无定、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来说,并不是不可逾越的天险,强盛的时候穿越沙漠南下,进入漠南,衰弱的时候退回漠北,,休养生息,种落繁衍,积蓄力量,伺机反攻回到漠南。

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是,中原王朝既然能在漠南草原上击败游牧民族,为什么不越过沙漠戈壁,追击游牧民族呢?

因为中原王朝的军队都是农民组成的,他们的饮食习惯是必须以粮食为主要口粮的,不可能像游牧民族那样茹毛饮血。所以,中原王朝军队大规模出征,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准备,就是要储备粮食,而军队的作战半径往往也受到后勤补给能力的限制。

而且,中原王朝即使远征草原,也不可能是纯骑兵组成的军队,而是以步兵占绝大多数的,行军速度和纯骑兵组成的草原游牧民族不能同日而语。所以,要进行长距离的远程行军,追击进入漠北,这超过了中原王朝的后勤补给能力。

为什么中国没有把漠北纳入版图?

即便是在东汉时期出现过窦宪这样抽调骑兵组成的军队穷追,进入漠北的情况,在找不到匈奴主力军队决战的时候,也只能勒石记功,振旅而还,而不能在当地设立屯戍,留兵戍守。

在这方面,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条件就要比漠北强很多。中原王朝一旦征服某个地区,就可以在当地设立军事据点,从中原组织移民来进行屯垦,逐步进行农业开发。所以,中原王朝在河西走廊和西域更容易建立稳固有效的统治,而在漠北则做不到。

到俄国进入漠北地区和西伯利亚的时候,俄国的农业技术水平远非此前中国中原王朝可比。而且,当时的俄国已经有了部分工业能力,还在不断提高之中,因此,他们更容易在当地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

而且,从人种和生活习性上来说,俄国人也比中原汉人更容易适应当地的严寒气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