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7广东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遗忘原因及其规律(教育心理学)
2017-10-10 | 阅:  转:  |  分享 
  
2017广东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遗忘原因及其规律(教育心理学)遗忘原因及其规律一、概念遗忘:是指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再认或回
忆发生错误。(注意:遗忘并不是单独的心理过程。)二、遗忘的原因(1)记忆痕迹衰退说:(自动消退)代表人物:巴甫洛夫主张:遗忘是记忆
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其实这就像我们在沙滩上写字一样,如果不及时强化,自然就会发生遗忘。(2)干扰抑制说代
表人物:詹金斯和达伦巴希主张: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这种学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短时记
忆的遗忘主要是干扰的作用。★前摄抑制: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倒摄抑制: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
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给大家举两个例子来理解一下,前摄抑制:如先学习油画,后学习水彩,油画对学习水彩画产生的干扰。倒摄抑制:如
学习水彩之后,对之前学习过的油画产生了干扰。再比如说当我们学习英语单词时,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汉语拼音对我们的记忆有干扰,这就是前摄抑
制,前面学习过的材料对记忆的影响;当我们能熟练使用英语单词时,英语单词又对我们回忆汉语拼音会有干扰,这就是倒摄抑制。拓展:系列位置
效应人们发现在回忆系列材料时,材料的顺序对记忆效果有重要影响。在一项实验中,实验者要求被试学习32个单词的词表,并在学习后要求他们
进行回忆,回忆时可以不按原来的先后顺序。结果发现,最后呈现的项目最先回忆起来,其次是最先呈现的那些项目,而最后回忆起来的是词表的中
间部分。在回忆的正确率上,最后呈现的词遗忘得最少,其次是最先呈现的词,遗忘最多的是中间部分。这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叫系列位
置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3)同化说代表人物:奥苏贝尔
主张: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
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比如人们头脑中原来有的对于电脑的概念,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日新月异后,电脑的概念变得更加高级,
所以就会用如今高级的概念去替代原有的头脑中的低级概念,从而导致知识的遗忘。(4)动机说(压抑说)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张:认为遗忘由
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如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就是动机说的体现。举个
例子来理解一下,如相隔十多年未见的初恋,再次见面时会异常紧张,原本准备好的话却也想不起来。这就是由于情绪过分紧张,从而导出现致知识
遗忘。(5)提取失败说主张:这种理论认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遗忘是因为于失去了线索或线索错误所致,而一旦有了正
确的线索,经过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因此,在记忆材料时,我们尽量多地记住材料的其他线索,会帮助我们在需要时较容易地提取。
比如说有一个多年未见的好友,突然间见面后,记不起名字。当对方给了一个线索或者一个提示之后,自然就会想起对方的名字。拓展:舌尖现象明
明知道而当时又回忆不起来的现象叫做“舌尖现象”,即话到嘴边又说不出来。比如对于明星的名字,明明知道,也记得容貌却在某一瞬间记不起她
的名字。话到嘴边却又说不出来。三、遗忘规律规律:遗忘是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的,遗忘的进程不均匀,有先快后慢的特点。人物:19世纪末德
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由此可以看出,遗忘是
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以上是《遗忘原因及其规律》,更多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考点,可查看中公教师网-教育心理学频道。中公讲师解析
献花(0)
+1
(本文系河源中公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