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城中村”这三个字,提起来不像广州深圳的城中村那般给人难以抹灭的情怀和与成长奋斗相关的澎湃情绪,亦没有太多候鸟儿童与父母在异乡流离颠沛的心酸故事。 在同一个地方,你的前方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建筑,而你转过身,就可能发现一个个低矮破旧的房屋。 一边是光鲜亮丽的天价楼盘,一边是拥挤昏暗的村落,被豪宅高楼包围的村屋的城中村里,一定也隐藏了一部分人的无奈和徘徊吧~ 猪笼城寨 对上海城中村的思索 电影《功夫》里那句,“唯独这个贫穷到斧头帮不愿意注意的地方,却有着难得的安宁”,这里的贫民区,指的就是猪笼城寨。 这里租客密集,环境破旧,条件十分差,一个月的租金才30块,影片中的猪笼城寨有着宽楼梯、长楼道、晾衣竿,和现代建筑看起来格格不入。 在上海,最典型的城中村就是——猪笼城寨隆昌公寓,住着多是在附近的上班族或经商者,租金廉价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一大概有250多家住户。 公寓中间是个巨大的院子,而四周则被五层楼房围住,因为地方狭小,所以过道儿都被居民们开辟来建了厕所,厨房,楼梯、过道儿堆放着不用的旧沙发、桌椅。 范范姐曾经试图去这个地方拍一些照片,而此处的居民却对此有着很抗拒的情绪,大概是不愿他们的生活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吧。 城中村 存在或者活着 许浦村曾经是上海最大的城中村,从2000年开始它迎来大批来沪人员。到2008年前后,这个户籍人口不过2000人的村庄,居住的来沪人员却已达3.1万余人。 早在2015年,这里临近虹桥交通枢纽,这里几乎每隔5分钟就有一架飞机呼啸着从头上低空掠过,从河道旁的小巷里,办证的、贷款的、卖药的各类“牛皮癣”广告纸无所不在,像长在了墙体上。 居民自行搭起来的晾衣杆密密麻麻地架在违章建造的小楼之间,与村子上空的电线组成一张网,这些小楼里各地方言都能听闻。楼上人随手向下扔东西时有发生,有时也会向下泼水。 这里不仅存在安全隐患,环境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2013年数据显示许浦村来沪儿童496人,流动儿童现象十分严重。村中的流动儿童,绝大多数都随父母来沪居住,由于父母疲于应付生计,实质上对子女疏于管教。 对于孩子来说,流动儿童感到受压抑、被歧视,认为城里人看不起他们。不少孩子不愿与人交往。 这是我们从资料中找到的城中村村民的生活,而更多的资料也显示,城中村违建严重,也根本无法想象,霓虹闪烁的上海背后,竟然还有这样的地方。 越来越少的城中村, 是城市进步还是弄堂的流逝 上海的城中村除了隆昌公寓,还有很多很多,南京路旁街道里的城中村、新天地周围的棚户区、凝和路和望云路的城中村静安区安远路的棚户区等等。 而上海的城中村拆迁之路,却从来没有停过。 长宁也曾有大片棚户,从中山公园开始,一直到古北路桥棚户绵延不断。此外,越界筑路地区,尤其是大西路两侧,也分布着零星的小型贫民窟。90年代中期开始,两边的棚户一片片地被拆除。 2014年5月29日开始,上海对城中村实施综合治理,其中租住大量外来人员的月亮湾进行了整体拆除,剷除了2万多平方米的违章搭建建筑,这是迄今为止区域清理面积最大的一个城中村。 2015年许浦村经历了史上规模最大的拆违,这个为数不多的外来人口聚集地,以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与这个繁华都市诡异却和谐地存在着,最后难逃被拆的命运。 2017年8月17日,普陀区有一个名叫“俞家弄”的棚户区也被拆了。这里只有470户人家,却有500间出租房,全部人口数量1600人,其中有大量外来租户,还有二十多家违建商铺,是上海市区所剩无几的城中村。 原住民对城中村的态度: 一半是拆,一半是留 上海人对于城中村的感情,其实是很复杂的。 宝山路、宝源路、宝通路一带,可谓是石库门与棚户区交杂。其中还能看到一片和淮海中路上某小区造型完全一样的新里! 当年宝山路沿线可以说是华界的精华地段,虽然比不上租界,但远胜于南市老城厢。可惜1932、1937年两次轰炸,这里繁华不再。 如今宝山路那一片的城中村,在地铁上就能看见,一大片有些破旧的屋围和狭窄的弄堂,这里和其他城市的城中村一样,房屋密集,电线乱搭。 范范姐趁着周末的时间,去了宝山路的城中村,一些原始居民看到我们举着相机,以为是来了拆迁消息,不时地聚在我们身边问道,是要拆了吗? 我反问道,“阿姨,你希望这里被拆迁吗?”有个阿姨搓着背说,要不要拆都没办法,等了这么多年,也没有什么希望了。说罢,又感叹起前一段时间松江那户“钉子户”拆迁的款项到手多少。 “我在这里住了快60年,我不希望被拆掉。”一位上海爷叔告诉我。 我看着满天乱搭挂满衣服的电线和违章搭建的棚子,看着弄堂里原始的石头路和贴着小广告的墙面,一位剃头的师傅用着原始的推子给客人推头,楼底下放了自行车和几个花圈。 再走进宝山路的弄堂里,几个小孩在追跑打闹,狭小的弄堂穿过一个个窗户,有些人家开始做饭,沾满水渍的水头龙和起了青苔的水池,飘着香味的过道里尽是上海人家的老味道。 在上海,人们对于城中村有着太多复杂的感情。有些人守着拆迁摇身一变成为百万富翁,有些人不愿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城厢,还有些人在这里安了一个暂时的家,躲开了上海3、4千房租的压力,坚守在了上海。 而另外一些人,对遍地都是违法搭建出租的简屋棚户,里面大量外来人口、私接乱拉电线,自盖土锅炉房,竖起烟囱,将废旧板材等易燃物品当燃料表示颇为担忧。 有些人希望它存在,有些人希望它消失。 城中村, 这个终将成为历史符号的高级贫民窟。 城中村,这个终将成为历史符号的高级贫民窟。城中村,这个承载了我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的梦想天堂!亦如城中村人所言:“我们走出校园,我们痛失所爱;我们颓废堕落,我们迷茫前行;我们,还在城中村。 每当一个人在异乡的城市,感觉寂寞或失落时,逛逛这些地方,看着在那里居住、做生意的人。 或百无聊赖地看店、或几个打扮的非主流样子的人在开心地嬉笑、或者大声地像吵架一样地说话、狭窄拥挤的街道上电动自行车快速而灵活地在身边穿梭。 上海曾经有很多城中村,现在已经建成高楼大厦,变成繁华的商业中心。那里不能再容纳刚毕业的人的生活,但盛着他们的梦想。 上海现在还有很多城中村,多少年轻人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梦想,就从这里开始。 #今日话题# 你对城中村是怎么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