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传承的故事-CT快速入门丛书,李国珍教授作序,周纯武、杨正汉教授联合推荐

 zskyteacher 2017-10-10

CT快速入门——一个传承的故事


目前有关CT诊断的参考书种类繁多,内容层出不穷。然而对于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影像科医师,特别是住院医师、研究生尚缺少便携式的影像专科入门丛书,这类书既不像那些大型学术专著,从临床到影像面面俱到,错综复杂,不易查阅和携带,也不像简明的临床手册那样过于精简简单,忽略了临床及疾病鉴别诊断等。

1013日即将迎来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CCR 2017),据说在会上有一套重点图书要重磅推出,小编就提前剧透一下。这套丛书历经3年,由李果珍教授作序,周纯武教授、杨正汉教授联合推荐,他就是《CT快速入门丛书》。

《CT快速入门丛书》共6分册。该丛书按人体部位(颅脑和头颈、胸部、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关节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及从技术与临床的角度进行分册,以最新且全面的CT 知识为框架,以生动的病例为基础,深入浅出地为初学者讲述临床中最常见、最重要疾病的一般表现,使年轻医生能够全面、系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该丛书汇集了大量的影像图、简约线条图及示意图,以方便读者理解和记忆。

CT快速入门丛书》是一群热心肠的年轻学者送给刚刚或即将跨入医学影像学大门的学弟学妹的一份礼物。编者以过来人的体验和感悟总结临床经验、提炼知识点,希望以生动翔实的病例、浅显易懂的理论带领读者进入CT 的世界。

读者对象:影像专业实习医生、低年资影像科医生及各临床相关科室的医生。

 

 这是一套什么书,看看专家大咖的评语:

李果珍教授】(北放射科)

《CT快速入门丛书》作为一套初级宝典,为引领新人入门提供了一条捷径。

该丛书按人体部位(颅脑和头颈部、胸部、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关节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及从技术与临床的角度进行分册,以最新且全面的CT知识为框架,以生动的病例为基础,深入浅出地为初学者讲述临床中最常见、最重要疾病的一般表现,使年轻医生能够全面、系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大量的影像图、简约线条图及示意图,方便读者理解和记忆。

周纯武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CT快速入门丛书》以国内一流教学医院相关领域的顶尖影像专家为主审,以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青年专家为主编和副主编,从而明确了影像专业医学生及影像科年轻医生对该类书籍的需求点。临床一线青年专家和顶尖专家团队的结合,从根本上保证了书中内容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作为CT的入门丛书,值得推荐给影像专业医学生及影像科年轻医生。

杨正汉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

《CT快速入门丛书》以工作在临床一线、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青年专家为主导,有相关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审阅、校正,保证了丛书的科学性、系统性及权威性,贴近初学者需求。丛书以线条图、示意图、高清影像图的形式,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了详尽介绍,以便于初学者快速、有效地掌握疾病的CT诊断要点。相信该套丛书能够受到广大影像专业医学生及影像科年轻医生的认可和欢迎。

沈云博士(GE医疗中国CT影像研究中心—CTRC

从1985年李果珍教授主编的国内第一部《临床体部CT诊断学》,到当下的这套《CT快速入门丛书》,见证了CT技术的巨大变迁,也记录着中国放射界同行们的奋斗历程。也许这是在中国第一次,一家设备公司的一个团队组织了一套与自己公司设备没有直接关系的丛书,只是为了一群年轻人,还有更多的年轻医生、医学生。

 

 

分册介绍:

《消化系统CT诊断》

作者:林晓珠(瑞金医院),唐磊

CT 在消化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空腔脏器还是实质器官,无论是急腹症的筛查还是肿瘤的术前分期,无论是血管成像还是仿真内镜检查,CT 均能提供清晰细致的图像、获得快速准确的诊断。

《消化系统CT诊断》共章,内容涵盖消化系统CT 检查技术以及肝脏、胆道系统、胰腺、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和脾脏的常见疾病的CT 诊断基础、征象及相关知识点;消化系统相关急腹症另辟一章介绍。本书主要针对影像专业的初学者如规范化培训期间的住院医生,内容精练,着眼于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常见表现。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若想对消化系统某一疾病或知识点做更深入的了解,可参考其他相关专著。希望《消化系统CT诊断》能够起到引领读者入门的作用。


《心血管系统CT诊断》

作者:薛蕴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杜祥颖,邢艳

多层螺旋CT 的问世,为心血管系统CT 成像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近十年来,随着CT 软硬件技术的推陈出新,从64 CT 发展到目前的320 CT、双源CTRevolution CT 等,心血管系统CT成像的临床应用前景越加广阔,心血管系统CT 成像成为大多数心脏大血管疾病筛查、诊断与随访的重要检查手段,并能够为心血管功能的定量评估提供影像学信息。为使临床相关科室,尤其是心内科和心外科医生能够更好地开展心血管CT 成像检查、做好质量控制,同时掌握心血管CT 成像的适应证,了解心脏大血管常见疾病的CT血管成像(CTA)表现,我们编写了这本便于携带的“口袋书”。

《心血管系统CT诊断》共章,全面介绍了CT 设备、心血管系统CT 扫描和图像后处理技术、低剂量扫描和图像质量控制、对比剂应用原则、心血管基本解剖和变异,以及全身各部位大血管常见疾病的CT 表现、诊断要点及知识拓展,重点阐述了心血管系统CTA 的临床实用性;作为一本影像专业的参考书,本书简洁、系统、实用,且加入众多表格和图片。

书中图片来自于不同的CT 设备和后处理工作站,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心血管系统CT诊断》采用手工和电脑绘制的形式提供了大量色彩丰富的示意图。《心血管系统CT诊断》经多次讨论、修改,并对图片进行及时更新,希望《心血管系统CT诊断》能够对影像专业医学生、影像科医生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医院影像科医生的日常工作提供帮助。


《颅脑和头颈部CT诊断》

作者:高艳(首都医学大学宣武医院),郭锬,张璋

《颅脑和头颈部CT诊断》18 章,第章重点介绍了颅脑、五官及颈部病变的CT检查技术和新技术的临床实践应用。第章重点介绍了头颈部CT 正常解剖和报告书写规范。第~ 18 章重点介绍了颅脑、五官及颈部的各种常见疾病,包括脑血管病、颅脑肿瘤、颅脑损伤、颅内感染性疾病、颅脑先天性发育畸形、脑变性疾病、眼及眼眶病变、颞骨病变、鼻及鼻窦病变、口腔和咽喉部病变、涎腺病变、颈部软组织病变等。每种疾病的写作内容均格式统一,简单明了,分别从典型病例及图片、临床概述、CT 表现、鉴别诊断、重点提醒和知识拓展六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添加了示意图和表格,力争言简意赅。重点提醒部分强调了和疾病相关的临床和CT 表现的重要特点及易与其他疾病混淆的问题,提示读者临床工作中加以注意。知识拓展中适当地增加了一些比较影像学方法及检查的新技术、新方法,内容丰富、实用。

《颅脑和头颈部CT诊断》的读者群主要为影像专业医学生、影像科医师和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临床医师,本书具有编写形式新颖、重点突出、便于携带等特点,可供医师随时查阅,是颅脑、五官及头颈部疾病的实用CT 诊断参考书。

《颅脑和头颈部CT诊断》的编写历经一年多的时间,为了奉献出一本属于初学者的经典读物,全体参编人员投入了极大精力,付出了很多辛苦,希望本书能对影像科医生的日常工作提供帮助,同时成为初学者开启影像诊断大门的“钥匙”。


《胸部CT诊断》

作者:赵丽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李铭(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胸部CT诊断》章胸部CT 检查技术部分,除了展示与临床检查技术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外,还加入了当前一些新技术和研究热点,包括能谱CT 和低剂量CT,为读者了解相关新进展提供了信息。

同病异影、同影异病是影像的特点之一。《胸部CT诊断》章重点介绍了基本病变的CT 表现及征象识别,从胸部基本病变的CT 表现及征象识别着手,力求通过影像图、线条图生动、形象地展示胸部各基本病变的CT 特点。

《胸部CT诊断》章至第11 章从纵向角度重点介绍了胸部常见病、多发病的CT 表现、鉴别诊断,通过重点提醒及知识拓展,可以使读者对胸部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避免影像科医生变成单纯“看图说话”的机械医生,各论与总论相辅相成。

《胸部CT诊断》每一部分的写作,均是对编者的巨大挑战。本书不求大而全,而是选择更加适合本书读者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避免了“大本书”的缩小版;在充分参阅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力图通过影像图、线条图清晰地表述疾病的征象,使内容更通俗易懂,以帮助初学者更好、更快地掌握胸部常见病、多发病的CT征象。

 

《骨关节肌肉系统CT诊断》

作者:董越(辽宁省肿瘤医院),崔久法,李小虎

《骨关节肌肉系统CT诊断》全书共10 章(近90 种疾病)。第章重点介绍了骨关节肌肉系统CT 应用原则和检查技术;第章重点介绍了骨关节肌肉CT 正常解剖、基本病变和报告描述规范;第~ 10 章重点介绍了各种系统疾病,包括骨关节创伤、脊柱疾病、骨肿瘤、关节疾病、骨坏死和骨软骨病、感染性病变、软组织疾病和骨关节术后评估个方面。每种疾病均按统一格式进行介绍,简单明了,分别从典型病例图片和图解、临床特征、CT 表现、鉴别诊断、重点提醒和知识拓展个方面进行精炼讲解与总结,并配备高清晰度和极具参考价值的影像学图像与示意图。

《骨关节肌肉系统CT诊断》CT 检查技术、影像解剖、基本病变等基础知识入手,以丰富的病例资料对骨关节肌肉系统CT 基本征象和常见疾病的CT表现进行系统阐述,在内容上重点论述常见疾病的典型表现和鉴别诊断;重点提醒部分强调了和疾病相关的重要问题,以提示读者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注意;同时附加知识拓展,以帮助初学者扩展视野,进一步深入了解疾病,丰富对疾病的认识。

本书主要针对影像专业医学生、初涉CT 诊断工作的影像医师和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临床医师,编写形式新颖、重点突出,有助于广大初学者学习参考,还可作为了解骨关节肌肉系统疾病CT 诊断的基础参考书。

《骨关节肌肉系统CT诊断》体积小、便于携带,可作为口袋书随时查阅。《骨关节肌肉系统CT诊断》的编者均为来自国内著名三甲医院,并且在临床一线工作的青年骨干,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相对丰富的临床经验;众位编者在编写过程中更是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力争为广大读者奉献一本属于初学者的经典读物。

 

《泌尿生殖系统CT诊断》

作者:郭小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学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