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总说拍人像难(尤其是给妹子拍照),毕竟风景拍差了删掉就好,人像要是拍差了、那模特可就一万个不愿意了。 光线要用好,背景要选好,构图要巧妙,对焦还不能虚掉,尤其是用徕卡 M 系列的中长焦镜头拍人,似乎就更难了... ... 今天小编就简单总结一下长焦拍人像的几个要点,先掌握这些,相信会对你拍人有所帮助。 Leica APO 90/2 ASPH镜头 1. 了解镜头特点一般来说,我们拍人像都会用中长焦镜头,比如 75mm 拍半身,90mm 拍肩部以上,135mm 拍面部特写,这种焦段最主要的成像特点是形变小,透视弱,具有空间压缩感。 所谓空间压缩感,就是能减小不同距离景物之间的空间感,有利于画面各元素的结合,使画面更充实、紧凑而饱满,更突出“人”这个主体。 Sony a72+Leica 90 f/2.8,by Justin Robinson 其次,长焦的透视形变很小,反映出的画面更“真实”。 在拍摄人像(或者是动物像)时,上述两个特性尤为重要。 在这里小编特别强调一点,如果你手中的是 Leica M 的中长焦镜头的话,那就要特别注意对焦问题了。 我们知道,黄斑对焦取景窗里,75mm 以上的框线就已经比较小了,再加上如果你开着大光圈、景深必定也很浅,这时对焦就比较困难,就算合上焦了,按快门时也有可能发生偏移导致照片最后跑焦,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愿用 M 拍人像的原因。 90mm 镜头的线框 不过这个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可以用屏幕实时取景、峰值辅助对焦,或者给取景窗上加一个放大目镜让框线和黄斑范围更大,要不干脆配一个电子取景器,三个方式都能有效改善使用中长焦镜头对焦的体验。 大拇指屈光放大目镜 Leica M10搭配Visoflex电子取景器 2. 选择背景中长焦的特性之一是形变小,这既是优势也是不足:透视效果弱,画面的空间纵深感和立体感、层次感就不太强,画面可能比较平。 将近处物体作为背景时,画面更是平得令人发指。为了避免这种缺乏立体感的现象,在用长焦拍人像时,我们需要尽量利用稍远处的背景元素为画面增添纵深感,或者增加前景内容。 寻找具有重复结构,向远方延伸的场景作为背景。 就比如两旁全是行道树的平直道路、显眼的栏杆、带大柱子的平直长廊等,利用长焦出色的虚化能力产生逐次虚化的效果,能有效增添画面纵深感。 如果你追求更好的虚化效果,就要让画面主体与背景足够远。 3. 用光技巧用光技巧,同样围绕着“长焦画面平”这一特性来展开。 既然长焦画面本来就平,就尽量不要再用正面光,让它平上加平了。 侧逆光能产生低对比度的朦胧感 用逆光和侧光,让人物更好地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吧。 逆光与人像更搭哦 在人物离镜头较近时,可以用闪光灯或者摄影灯进行补光。 闪光灯输出功率也可以略微比背景环境光高,让人物的亮度略微高于背景亮度,更能达到突出人物,增强立体感的效果。 4.环境人像拍摄长焦环境人像有一些特殊的注意事项。 因为若将背景囊括进画面,拍摄者就要与模特维持较远的距离,由于人物在画面中比例较小,对比不高,如果是可自动对焦相机的话,请选择手动对焦人物。 超远的距离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补光困难,只能依赖环境光进行照明。拍摄时需要寻找顺光位,保证人物的亮度足够且均匀。这个时候就不要强求逆光侧光了,保证主体亮度才是首要的。 要突出人物的话,可以从着装上着手,鲜艳亮丽的服装总能给画面加分的。 电影《英雄》中的经典场景,张曼玉一席红衣在金黄的胡杨林背景中尤其惊艳 长焦镜头使用起来并不困难,只要你对上了焦~开个玩笑,虽说90mm左右焦段的镜头被称为“人像头”,不过人像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没有什么明确的标准和固定的套路。掌握这些基础技巧之后,可以更好地自由发挥,拍出有自己特色的人像照片。 |
|
来自: 紫庐闲者sykpf1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