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线原创】自是简约最丰腴 | 例谈语文课堂的精简策略

 天下知仓 2017-10-1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老师精心设计了每一个环节,细心地安排了每一项活动,悉心地诠释了每一个知识点,但学生却反应平淡,课堂沉闷压抑。老师们兢兢业业地付出努力,为什么得不到预期的收获和回报呢?课堂上,老师总是“放不下”“放不开”“放不了”,于是教学资源被过度开发,教师解读被过度讲析,教学媒体被过度运作和单项信息被过度排放,被塞得满满当当的课堂也让学生的思维被堵得严严实实。自是简约最丰腴,好的语文课堂一定是简约集中、最具活力的课堂。 


一、教学内容选择的精兵策略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传统的教学内容选择,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通过个人的教材研究和学科的教学任务,确定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这一过程,是教师与教材进行的对话,是教师个人对教材的选择,此时学生是缺位的。因此,老师总担心学生学不会,于是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一堂课事无巨细,枝枝叶叶,一股脑儿灌下去,结果学生的收获反而很少。用教师确定的教育内容去实现学生的主体学习,是比较荒谬的。


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遵循精兵策略,以最适合学生发展需要和学科的教学目标为核心原则,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达到牵一发动全身、触一点及其余的效果。


精选教学内容需依据学生的需求。


老师对教材的研究永远不能替代学生的思考,课堂中要通过学生思维的呈现,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从他们的学习起点入手,向思维的更纵深处发展。


教学《一面》时,我发现这个故事很简单,鲁迅先生对青年无私帮助的崇高品质,鲁迅先生坚强乐观的精神品质等,学生都能感受得到。那么,这便不是我们教学内容的首选,但学生对为什么这样的小事能够表现出上述精神思想是难以理解的。学生的困惑处便是课堂教学的首选之处。


教学中,我选择了鲁迅先生与阿累的对话作为教学主要内容。鲁迅对“我”这样的普通工人说,“这一本比那一本好”。热情的推荐不仅仅表现了鲁迅先生的谦逊和诚恳,更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陌生青年的关心和引导。“好”是因为该书中的思想能给予阿累积极的影响和指导,能引领阿累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这样的谆谆教诲不正是一位老师、一个父亲的关爱吗?读着这样的朴实真挚的话语,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便跃然纸上了。这样的学习过程会让学生记忆深刻,久难忘却。


精选教学内容需因循文本的特点。


不同的文章彰显着不同的文体特点和内容主旨,教学中我们要准确地把握这些特点和主旨,才能选择好更为恰当的教学内容。比如,关于小说的教学,人们常常关注文章塑造的主要人物,这当然极为重要,但有些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的塑造,却更能延拓文章深广的主题。


在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我选择了文章所描写的范进身边的人物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展开课堂交流。课堂上,我和学生围绕着“范进中举前后,他身边的人间百态”展开了讨论。学生最初从范进中举后,“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的描写中,感受到了那份温暖和谐的美好氛围。随着关联文章前后内容的深入研讨,学生渐渐读懂了那热情洋溢的面孔后的冷漠与势利。范进中举前,乡邻们坦然地接受着范进的拜见;范进中举后,乡邻们自然地表现对范进的恭维,包括报录人冷静地提出了救治范进疯病的主意,张乡绅热情地套着近乎,拉着关系。


这一切都是那样自然而然地发生着,无论是谁都觉得是那样顺理成章。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尺都被严重地扭曲了。通过阅读文章里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精妙描写,学生从范进身边的这些人物身上,看到的是整个社会“扭曲的常态”,这拓展了文章更为深广的社会主题。


王荣生教授认为“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确实是这样,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教师应在教学中将可有可无的内容放下,留下重要的内容,解决核心的问题。学生的思维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被激活、深化和丰富,语文课堂也会变得丰富和深刻。 


二、教学手段运用的简政原则

当下的很多语文课堂过度追求繁复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变化莫测,各种活动花样百出,让人眼花缭乱。很多老师也是言必称手段,语必谈技巧。这种故弄玄虚的虚张声势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


教学真的有那么神秘和复杂么?其实不然。把心沉静下来,透过那些纷繁复杂的热闹表象,我们会看到事物的本质。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安安静静读书,认认真真思考,走进语文的世界,读出语文的滋味,品出语文的内涵。“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越复杂,目的越不明确,结果是教者辛辛苦苦。”这是张志公先生的真切体会。


简化教学头绪要简掉纷乱无效的教学形式。


语文世界是一片宁静的个性天地。在这一天地里,每一个阅读者都会有自己的阅读感悟和情感共鸣。通过静静地品读思考,读者的心灵与文本融通,这样的感悟是任何人都无法介入和干预的。南京师大文学院何永康教授在回忆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的上课情形时有这样的一段叙述:“只见他老人家端坐在黑板前,一遍又一遍地将名篇诵读。‘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这抑扬顿挫的吟诵声,把我们渐渐地、静静地带入了美妙的诗境;然后‘柳永啊,他想啊,想啊,想啊……’想什么呢?唐老未做一字解释,只让我们全班同学由着性子自己去想象,去补充。”从这段叙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唐老那种朴实的教学风格和深厚的国学功底。这里没有那些形式上的花花草草,学生们在唐老的引领下不知不觉地沉浸在文章的意境之中,心灵与作者一起律动,情感随文章共同起伏。在这看似简单的教学之中,学生却真正品得了文章的精要,他们的思维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培养,阅读方法和能力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简化教学头绪还要减掉杂乱的辅助手段。


诚然,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某些时候,对拓展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更应该注重通过对文学语言的体会,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品悟丰富的文学形象。这种独特的阅读体悟,是再精彩的多媒体课件也无法传达的。曾听过一位年轻老师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在教学伊始老师便配合这一段音乐,展现了一幅画面。那圆圆的皎月下是一座黑乎乎的寺院,几棵树木的倒影映照在庭院之中。然后老师让学生结合图片,到文中寻找与这一画面相契合的文句并展开赏析。且不说那怪怪的音乐,就是看着这样的画面,是否就能真的理解和体悟苏轼的那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了呢?我想未必,甚至适得其反。这样的画面固化了学生创造的思维,矮化了文本体悟的高度,最后只能是草草收场,贻笑大方了。

于永正先生在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时深有感触地说:“五十多了才明白,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这看似简单朴质的话语,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铅华洗尽,天然无饰,最简约的课堂最接近语文教学的本源。


三、教学过程实践的放权意识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发生的决定者,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期待是促进课堂教学发展的根本因素。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老师在课堂上要么滔滔不绝,锐气逼人;要么精心设局,步步陷阱。学生像一个提线木偶,在老师的指挥下表演着老师需要的样子。这何其可悲!台湾学者赵镜中说:“生活中常常是不会的人问,会的人答;课堂里有一个扭曲的现象,会的人拼命地问,不会的人拼命地答。”要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就要将课堂的权力真正地放给学生。 


将课堂的设问权放给学生。


常常听到有老师感叹,我们的学生缺少问题意识。我想这板子是不能全部打在学生身上的。绝大多数的课堂上,在上课伊始,我们的老师总是暗含得意地将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抛给学生,然后学生循着问题思考解答。这样教学产生的可怕后果便是,一篇全新的文章摆在学生面前时,他不知道该从哪里阅读思考了。我们教师,把学生教迂了。老师再精妙的设问,也比不上学生提出的个性疑问。


在教学牛汉的《绵绵土》一文时,我没有将课前设计的问题直接交给学生,而是请他们谈一谈自己阅读后的认识和体会。这一认识便是学生目前的阅读起点,这是我们深入展开阅读教学的基础。结合学生现有的认识,我因势利导和学生一起确定了自己最想探究的问题——“作者为什么选择绵绵土,寄托对家乡的眷念”“这绵绵土中还蕴含着什么样的思想”。我循着学生的设疑,引导学生自己到文中阅读思考,学生拥有了自己的阅读选择权,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语文学习之门便悄然打开。


将课堂表达的自由权放给学生。


课堂学习中学生的表达自由度越开放,他们的学习思维便会越灵活,学习的投入度也便会越强。但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只这样的场景:老师总是急于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学生刚说了开头,便一把接过去自顾自地讲了起来,学生成为了摆设;或者,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思维偏差置之不理,便直接越俎代庖,按照自己的理解自顾自地讲下去。学生成为了陪衬;也或者学生明明没有这样回答问题,老师故作侧耳听到,煞有其事地说:“刚才有同学说……”然后再顺着自己的思路讲下去……


凡此种种,都是伪学生观。教师在课堂中更多的时候应是做最忠实的听众,而不是高明的学者。在静静的听中,学生的思路越来越丰富,表达越来越准确,更重要的是自信心越来越强烈。


安徽卫视的《超级演说家》栏目口号是“你说我们听”,这是一个充满温情和鼓动性的宣言,这个宣言更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师生关系原则——你说我听。语文老师,要做好听众,要刻意让自己“拙”一些,“浅”一些,“慢”一些,这样学生才会“巧”一些,“深”一些,“快”一些。


自是简约最丰腴。当我们以学生的立场精选教学内容、以学生的需要精简教学手段、以学生的发展精设教学过程的时候,我们课堂才会更加丰腴充实。


(江苏省淮阴中学 张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