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养老成发展趋势顶层设计难题待解

 快乐英平 2017-10-11

过快的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严峻的挑战,传统养老产业如何升级创新,也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而当前,如何实现养老服务社会化、智慧化,不仅关系着养老服务的创新,也是应对快速老龄化的必然选择。 

然而,对于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今后的发展前途会是怎样的呢? 

日前,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乔跃山在出席2017年互联网+健康中国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健康科普创新大赛时表示,工信部电子信息司正在组织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建设和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制定等相关工作。 

据记者了解,近几年,监管层将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创新融合发展作为重点项目持续推进。而在今年2月份,工信部、民政部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就联合发布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据了解,这一政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提质增效作用,并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加快发展。 

福建思扬弘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海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智慧养老就是融合解决老年人所需求的任何事的综合体,它不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传统养老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次革新。 

“智慧养老中最重要的技术就是传感器,它可以随身携带GPS定位等。如果有老人有心脏方面的疾病,且他(她)又佩戴了传感器,那么一旦心脏病发作,传感器就会自动报警并定位。另外,传感器除能实时监控老年人的脉搏血压外,还能兼顾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胡海庆告诉记者说,老年人如果需要交流,在相应的数据库中边会列出该位老人的详细背景资料,包括兴趣爱好、性格、习惯等,从而挑选出相应的服务人员与她(她)对话。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传感器可以装在地面、马桶、冰箱等任何地方,对于一些失智老人来说,还有预防老人外出走失的功能。 

那么,传感器是怎样的一项技术呢?胡海庆告诉记者,传感器属于一种即时的通信技术,是通过终端的数据采集进行网络在线上传。一般情况下,通过手机端的绑定上传到指定的云端或者数据库中心等。 

通过胡海庆的分析可以明确,传感器的核心是需要先进的IT手段,这种技术可以把医疗机构、社区及老年人互通起来,因此,在传感器使用中,大数据承担着“桥梁”的作用。因此,大数据在其中的发挥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是缓解老龄化的“减压阀” 

前不久,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情况》指出,我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未来20-30年是老龄化加速期,老年人口将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而这一数字在2030年将增长至总人口的25%左右。

 面对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传统的养老问题在长期的实践中其瓶颈也在凸显。而事实上,“穷家难舍”的背后也诠释着中国人的心态和民族性格的决定,也是对家的一种意识。 

其实,这也是传统养老问题的一个传统的观念,而智慧养老恰好能够解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式的养老难题。 

那么,什么是智慧养老呢?智慧养老,顾名思义就是以老年人为需求,运用当代互联网科技手段,研发面向居家养老、社区及养老院物联网系统与信息平台为载体,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据记者了解,智慧养老最早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提出,又称为“全智能老年体系”,它是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其核心在于用先进的管理和信息技术。例如,传感网、3G移动通信、云计算、WEB服务、智能数据处理等IT手段,从而将老人、政府、社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等密集联系起来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智慧养老模式,既能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的有效路径,还能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些年来,依托互联网及大数据为支撑的养老产品、服务及项目也频繁落地。 

而事实上,这种新型养老模式的作用也在逐渐释放。“在未来,智慧养老将成为养老产业的一个发展趋势。”胡海庆告诉记者,就目前来看,护理人员招工比较困难的同时,老龄人口也越来越多。因此,就需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提供需求对接服务,这样会满足老年人口的各种需求。 

“未来20-30年,智慧养老或成为趋势。”曾经参与并主持多个养老课题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城市经济管理硕士生导师王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3-5年内,智慧养老仍会停留在试点上。 

在王晖看来,虽然智慧养老理念很好。但是,智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建立在雄厚的市级财政基础上。 

王晖向记者举例说,南京某养老公司宣传他们的智慧健康养老每个月只需要几百元钱。但我深入剖析后发现,其实这更多的是一种商业营销模式。稍早之前,北京市建议北京老人去北京周边的河北养老,我们课题组去了门头沟某养老院调研,他们是国资委一家大型企业开发的,类似于高尔夫球会员制,每位老人光入门费就得50万元,就这样,还供不应求。 

瓶颈多 

智慧养老,无疑是解决传统养老问题的“一剂良药”。然而,智慧养老当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从近些年来各地方的实践情况来看,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依然面临不少“痛点”。 

胡海庆告诉记者,智慧养老目前缺乏顶层设计,且政出多门,没有一个统一标准,这也影响了智慧养老下一步的发展。 

有分析文章认为,智慧养老老龄智能产品的设计与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存在脱节,市场管理缺乏规范等问题,成为当前智能产品进入养老领域时遭遇的尴尬。帮助智慧养老破局,不仅需要产品更具智能化和便捷性,还包括技术和服务标准统一及推动养老服务信息化的标准建设和整体产业链的完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玉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首先,受到传统观念、文化水平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对于老年人口来说,智慧养老的认知度目前还比较低;其次,对于一些农村的老年人口,在消费理念及能力方面也存在不足。观念的转变是需求方最大的瓶颈,而供给方的问题是格局和标准的设计。 

资深互联网金融专家、河北金融学院教授赵永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虽然智慧养老前景好,市场大,但是真正做好,除了国家政策支持以外,还有几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方面,产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再加上数据资源共享不易,智慧养老产业涉及行业较多,医疗、养老、信息等多个部门管理,导致数据标准不统一,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另一方面,服务模式运营单一,智慧养老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商业模式还在探索中,线上与线下服务建设还不能有效协调,特别是缺少专业智慧服务机构及人才。 

赵永新说,而这些瓶颈首先需要政府引导,进一步加大对智慧医疗养老资金扶持力度,引导市场主体积极进入;其次,主管牵头部门要统一整合健康医疗养老大数据,建设统一的数据平台并向行业“未来5-10年内,仍然会以传统的721模式养老,70%的老人在家庭养老,20%在社区养老,10%在养老院养老。”王辉认为,科技改变生活,而智慧养老也将改变传统养老模式。随着传感器技术逐渐成熟,关键技术逐步攻破,尤其是物联网的大面积推广使用,使得成本日渐降低,智慧养老前途光明,但在此攻破各项技术上,道路仍曲折。 

对于当前智慧养老在发展中还存在多种问题,赵永新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打破民政与卫生、公安、人社等部门信息“孤岛”,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数据发展对接平台。另外,要加强金融支持,设立智慧养老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采取先建后补或PPP合作的形式,鼓励社会资本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和示范项目。 

通过多位业内人士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建设智慧养老服务体系还存在很多“障碍”,需要监管层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相信在高层的引导下,建设集约、高效、合理的养老服务体系也为时不远。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梁文艳报道【整理编辑:时英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