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典型旅游

 圆角望 2017-10-11

     ◎ 马继远(深圳 公务员)

国庆长假期间,我回乡探亲。知道那些热点名胜必定人山人海,去了,极有可能只是挤在风景区里面看人头,便决定进行一次“非典型旅游”,在家乡那些少人问津的山川、村宅间随意走走看看,深入了解家乡,同时放松身心。家乡洛阳作为千年古都,所辖各县区内许多看似无名的山川乡村,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让我此次“非典型旅游”别添趣味。

住在洛阳西边的宜阳县城里,锦屏山必定要去。这座如屏风般伫立宜阳城南的小山,据说过去柏林如海,古木参天,“体如雕琢,色如翡翠”,则天女皇还曾挥毫题写“锦屏奇观”四个大字。可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开山采石,山体向城一面被炸得伤痕累累。后来虽禁止开采,但山体已无法恢复原貌。好在禁采二十余年,未遭破坏的山顶、山体上,植被倒是蓊郁茂盛了许多。

与友人一块登锦屏山,高中时代走过的登山路已完全湮没,我们费力穿过山南坡的草丛荆棘,抵达山脊,像从前那般沿山脊而行,极目欣赏锦屏山两侧风景。南望,群山连绵、绿海林涛。北望,小城风光尽览。多年未登顶,小城变化很大。南北两山对峙,洛水碧波中流,街巷纵横交织,新建的红顶楼房中林立着不少高层建筑,飞跨洛河的大桥从一座变成了四座。天蓝云白,风清日暖,我与友人站在山巅,临风观景,叹往慨今,久久不愿下山。这番感受,大约去再有名的风景名胜区也无法获得。

锦屏山山腰古时有不少寺观,惜已全毁。而今在开山形成的巉岩绝壁间,民间香客信徒因势就简,重建了过往的不少寺观。这些简陋的寺观,比不过那些大寺名观,但进去走走,也别有感触。山腰一个小洞,塑了神像,名曰“狐仙洞”,给人感觉很魅惑,洞口对联却是“千年生态,万代流芳”,环境保护和狐仙传说的“混搭”,令我颇觉神奇。在祭拜姜子牙的姜公庙里,供着代表忠义神勇的关羽的小铜像。边上,毛主席的画像也恭敬地被供奉着,显示着民众的爱戴之情。在香山寺、老天爷洞,一样地,殿宇都很简陋,神像都不高大。可看过这些,我对民众在信仰方面的广泛接受度和融合度大为叹服。

一个阴雨天,我与友人去洛阳北面孟津县横水古镇看那里的明清古建筑。几十所青砖灰瓦、已显破败的老宅,夹杂在村民居住的红砖墙、水泥顶的平房中,似乎有点不协调。细雨霏霏中,老房子古朴无声,透露着沧桑、厚重,而村民居住的现代平房建筑内,不时传出人声、鸡鸣、狗吠。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生活,在乡道旁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村镇内,相依相存,相伴而生,并行着走向未来。

同样让我触摸到沧桑感的,还有洛宁县小界乡的李家原古村落。以前未听说过这个村庄,是去嶕峣山的路上,看到路旁电线杆上的指示,才临时绕进去的。问村民,说不知道什么古村,只有五棵千年古槐。我们找到其中三棵古槐,果然气势非凡,树身需两人合抱,枝干黧黑苍劲,爬着些寄生蔓藤,树叶苍翠繁茂、生机勃勃。三株千年古树,肃严无声,人站在它们面前,立马感到渺小。古树边上座座青灰瓦顶、黄土坯墙的房子,看着有些年头了,想必即是古村落的代表建筑。在几株老槐树的守护下,隐藏于崤山山岭间的这个偏僻村庄里,人、土瓦房历经风雨,几经更迭,村庄却依然生生不息。

少不得要吃美食的,在外地朝思暮想洛阳的美食,有机会了自然要大吃特吃。洛阳是“汤城”,牛肉汤、羊肉汤、豆腐汤、不翻汤、胡辣汤……轮流喝个遍。到了孟津横水,横水卤肉必须吃。去洛宁玩,洛宁蒸肉、洛宁酸牛肉可不能错过。别具风味的“三皮一线”(凉皮、米皮、擀面皮、米线),烧烤、涮肚片,抽空也得吃吃过把瘾。离乡只数年,时光似乎已过去许久,这些美食吃起来,感受与看那些不大出名的景致一样,让我满心的新鲜和乐趣。旅游的要义,岂不就在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