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粤剧》邮票主图揭秘

 QIANSHI 2017-10-11

中国邮政定于2017年10月15日发行《粤剧》特种邮票一套3枚,图案内容分别为:香花山大贺寿、六国大封相、玉皇登殿。全套邮票面值为3.90元。

该套邮票采用中国工笔重彩技法绘制,线条采用传统的“高古游丝描”与“钉头鼠尾描”结合,全部依据佛山粤剧院演员穿戴传统广绣戏服造型手绘,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用色方面,着重在粤剧舞台服装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中国画重彩元素,使整体画面更具传统审美韵味,同时也将三幅作品统一到粤剧特有的热烈、考究的色彩风格里。

粤剧的传统例戏,是四百多年粤剧史上不断积淀而成的,累计有11360多部。其中有四部传统例戏被全球粤剧同行公认为“粤剧四件宝”,它们分别是:《香花山大贺寿》、《六国大封相》、《玉皇登殿》和《天姬送子》。

粤剧“四件宝”是粤剧集传统大成的完整体系,是粤剧传承发展的特色和依据。

《粤剧》邮票主图揭秘

《香花山大贺寿》《六国大封相》《玉皇登殿》

前面所说粤剧四件宝呢?怎么邮票只有三件?

原来第四件宝《天姬送子》传统例戏将在大版过桥位置体现,过桥位还融入了佛山祖庙万福台元素。

《粤剧》邮票主图揭秘

《粤剧》邮票主图揭秘

《粤剧》邮票主图揭秘

这是中国戏曲题材邮票大版中唯一采用过桥设计,并体现戏曲发源地元素的邮票。

选材讲究

该套邮票选材讲究,表现了建国后由佛山粤剧院重排,被广东省戏工室整理保存的粤剧“四件宝”,是粤剧集传统大成的完整体系。

2015年起,佛山粤剧传习所(佛山粤剧院)启动粤剧“四件宝”的保护传承工作程,2017年3月成功复排公演《香花山大贺寿》,引起省港澳桂的轰动,成为广东省非遗保护中心直接参与的粤剧非遗抢救性项目。三枚邮票分别表现颇具岭南特色的《香花山大贺寿》《六国大封相》《玉皇登殿》三出粤剧传统例戏,《天姬送子》则在邮票大版的边饰上呈现。

《粤剧》邮票设计原型

《粤剧》邮票的制作,以佛山粤剧院的年青演员复排四大例戏《香花山大贺寿》中的观音十八变、韦驮架,《六国大封相》推车、坐车,《玉皇登殿》日月架,《天妃送子》之送子等典型排场和功架,再现粤剧表演技艺的精湛内涵,并以新一代演员的真人形态作为邮票手绘的摹本,表现了粤剧技艺传承的真实状态。

在佛山粤剧传习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于2016年12月安排演员穿着1960年粤剧四件宝原装戏服拍照。

此次造型手绘的纹饰,依据是60年前手工专制的粤绣袍甲,其威风秀丽今已难觅,佛山粤剧院年青演员能重批再现,正是佛山粤剧的底蕴所在,实属奇迹!

《粤剧》邮票主图揭秘

 《香花山大贺寿》-韦驮架、观音十八变

《香花山大贺寿》是粤剧独有的四大传统例戏之一。叙述天上诸神齐向观音祝寿的礼仪过程,场面浩大热烈,艺术处理颇具岭南地域色彩。其目的是借为观音贺寿的戏剧内容,以表演功架或做手为目的,只重程式表演。展现艺术价值较高、具有传统粤剧特色的 “插花”、“摆花”、“降龙架”、“伏虎架”、“韦驮桨” “观音十八变” “洒金钱”等武功功架、仪式排场,取其意头来为粤剧祖师爷华光师父祝寿。

剧中出场大约需用演员80余人,角色人物众多。开始由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上场,商量前去为观音贺寿,接着出现跟斗与武功表演的插花,八位仙女表演摆花程式,再到四海龙王在水晶宫带齐珍宝,准备同去贺寿,恰巧各路神仙在途中相遇,然后众仙前往贺寿的地点“紫竹林”,正式向观音礼拜祝寿,最后大家一齐到“菩提岩”大洒金钱营造喜庆场面。但因为全剧冗长,全部演出近五个小时,一般演出都只演“贺寿”的过程。其中八位花旦以舞蹈砌出“天下太平”四个字,由正印花旦表演的“观音十八变”以象征 “龙、虎、将、相、渔、樵、耕、读”等八个人物,都表现花旦的精湛造功。由武打演员表演翻腾跌扑功夫及“降龙架”、“伏虎架”、“韦驮桨” 等高难度传统技艺更是几近失传的瑰宝。全场不用弦索,只用大笛和锣鼓,也是重要的传统特色。一九六零年佛山地区青年粤剧团整理重排《香花山大贺寿》成为经典,二零一五年由佛山地区青年粤剧团发展而成的佛山粤剧传习所从非遗保护的高度提出重新挖掘抢救《香花山大贺寿》的复排和数字化纪录工程,以复排推动传统技艺的继承保护和活化,并由此带动了广西、香港等地粤剧例戏的复排工作。


《粤剧》邮票主图揭秘
《六国大封相》-公孙衍坐车

《六国大封相》是粤剧独有的传统例戏。粤剧的演出惯例,第一晚的开台戏,必定上演《六国大封相》,全班老倌出齐,仪式隆重,热闹非凡。粤剧行内有着“晒实力”之说。

《六国大封相》讲的是战国时期的功臣苏秦的故事。

苏秦,口才了得,洞悉秦国无道,日有蚕食六国的诡计。为挽救六国危亡,他游说六国联合抗秦。六国王侯相约在魏国商议。一致接受苏秦建议并齐拜苏秦为垂相。苏秦说和六国阀秦有功,六龙会议封苏秦为六国都丞相。万民兴贺,欢送苏秦衣锦还乡。他一身而配六国相印,可说是前无古人,威风之极。

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粤剧艺人李文茂响应太平天国号召,起义反抗满清。清政府追剿并下令禁演粤剧,解散所有粤剧戏班。焚毁粤剧艺人的 “琼花会馆”。 后被禁锢16年的粤剧得以解禁。刘华东受托编写名噪多年、至今仍历演不衰的《六国大封相》。

此剧的角色众多,按班规由相应的行当担纲。没有“生旦”重场戏,只有 “拜相”“推车”“坐车”“罗伞架”“耍须口”等粤剧特有的传统表演程式。全场由锣鼓兜搭,延续已有100多年,常由粤港澳三地60多位演员联合演出,戏中要求演员的动作表演要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并且可从角色岗位中知道某人的身份职位。以场面雄伟壮观,版装头饰华丽,行当齐全为优势,各戏班均借此剧以展示戏班阵容、功力。这部例戏一直是粤剧展示、检验演员表演技艺水平的平台,过去演出的技巧和精彩的部分都已成粤剧的演出惯例保留,是粤剧教育的经典教材。

 

《粤剧》邮票主图揭秘

《玉皇登殿》-日月架

     《玉皇登殿》 是粤剧独有的四大传统例戏之一,其内容是说天上玉皇大帝登上大殿,命众星官稽查日间诸事,各星官遵命分别稽查完毕,回禀人间善恶之事,演至灶君门官向玉帝启奏后,各星官回归本位。唱腔均为高昆牌子。此戏是过去戏班日场开场的例戏之一。此剧参演的演员需要108人之多,除正印小武和第二小武外,全班演员都要登台参演,所以非大型的戏班没有能力演出。《玉皇登殿》一剧的程式表演比较丰富和独特,像老太监的“开天门”,桃花女的桃花女架,太阳星和太阴星的日月架等表演,都具有古朴、严谨、规范的特色。香港一直坚持该剧的演出,内陆50多年缀演,技艺多面临失传,一九六零至一九六二年佛山地区青年粤剧团,以数十位东南亚回国粤剧名伶培养的新中国粤剧人才,整理重排的《玉皇登殿》,并运用了踩跷等传统演技,复原了“桃花女架”,“日月架”、“雷公架”等传统功架表演。

《粤剧》邮票主图揭秘

《天姬送子》-送子、罗伞

《天姬送子》是粤剧独有的四大传统例戏之一, 过去戏班下乡,每一个台期的第二天日场正本戏演出之前,要先演这个例戏,主要是在农村的神诞期间作酬神演出。这个戏有三个演出版本:

一是“宫装送子”,行内称为“十三支”,因为剧中包含了十三支牌子。全剧分为三场:第一场“别洞”,叙述七仙姬寿辰,六位神仙姐姐前来祝寿。随后玉帝降旨,命七仙姬下凡将她与董永相恋而生下的儿子,送回给董永。第二场“别府”,叙述董永因献绢有功,被封为进宝状元奉旨巡游。第三场“送子”,叙述七仙姬与董永相会,送回儿子。“宫装送子”是因为七位神仙都身穿宫装,在剧中表演一个名为“反宫装”的舞蹈技巧性动作而得名,能演“宫装送子”的都是粤剧大班;

二是“纱衫送子”。同样由主要演员担纲演出,但只演其中第三场“送子”,删去二羽扇和女罗伞三个角色,而众位神仙都不穿宫装,也就不能表演“反宫装”了。仙姬不穿宫装只穿纱衫,所以叫“纱衫送子”;

三是“大佛图贺寿小送子”,俗称“小送子”。这个版本极为简单,只由一般群角演员演出,剧中人物只有七仙姬、董永、四堂旦和罗伞,台词也只有几句口白,现在农村演出的都是这个“小送子”。

《天姬送子》(简称送子,平日只演简单的送子,称“小送子”。正诞演“大送子”。特别节日时,在演戏换幕途中,演员会在师父神位前演送子,称“后台送子”)。除“反宫装”,这个戏全场用粤剧的古腔演唱,至今几近失传,传统意义深远,急需抢救传承。一九六零至一九六二年佛山地区青年粤剧团整理重排的《天姬送子》,保留了“反宫装”技巧并传授复原了全套古腔演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