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东路怎么逛?数一数那些经久未衰的百年老字号

 zhongxl入云龙 2017-10-11

“十里南京路,一个步行街”,熙熙攘攘的南京东路是人们到上海旅游的必经之地,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百货和最著名的老字号一条街。南京东路步行街的由来,本身就自带老字号属性,感兴趣的话可参考上一期文章:

而南京东路上,除了那些扎眼的大牌商厦,还有许多沿街名店,可都是上海历经百年响当当的老字号。逛街的朋友千万莫说“旅游步行街”上的商店都是骗外地游客的,你可知很多上海本地人还要不辞辛苦特地跑到南京路上的这些百年老字号,就为了买一口从小到大吃着的熟悉的味道呢!!

这些传奇老字号们伴随着南京路,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经历了许多坎坷,也见证了上海的历史变迁,让我们来数一数这些老字号的故事,下次你再去逛南京东路,又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南京东路463-477号 亨达利钟表

南京东路怎么逛?数一数那些经久未衰的百年老字号

亨达利洋行由法国人霍普于1864年创建,英文名是霍普兄弟公司,中文招牌即为“亨达利”,含义是亨通、发达、盈利,专门经营欧美侨民所需的日用品。因为都是进口商品,就连末代皇帝溥仪结婚用的镜台也是通过亨达利定制的。

19世纪末时“亨达利”易主,由德商礼和洋行经营,迁到英租界繁华的南京路抛球场,也就是今天位于南京东路河南路路口的这家表行。1915年,浙江钟表世家孙梅堂将家族工场从宁波搬到上海杨树浦,新建美华利时钟厂。美华利钟表做工考究,制作精美,屡屡创造国产钟表的奇迹,闻名大江南北,还以100英寸的四面单套大钟闯出国门,一举获得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质奖章。孙梅堂从此成为钟表大王,享誉上海滩。1917年,孙梅堂接盘了亨达利洋行,取消了洋酒杂货,专营高级钟表。因为与洋商的特殊关系,再加上美华利的销售渠道,亨达利的货源充沛,声势之盛为同业所望尘莫及,号称远东第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马克和法国法朗贬值,亨达利趁机低价购进手表数十万只,在上海销售,获利数倍,资本实力更加雄厚。以后又在全国各地开设23家分店,成为首屈一指的“钟表大王”。80年代,亨达利在全市最先上柜供应日本西铁城石英钟表。90年代初,引进劳力士等世界著名品牌,曾以132万元(人民币)一只的价格出售名贵手表,而创下中国大陆单只手表最高零售价。

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亨达利收归国有,归属百联集团旗下专营钟表、眼镜、照相器材的三联集团。如今,亨达利以中高端市场作为目标,以销售进口中高档表为主,劳力士、欧米茄、雷达、浪琴、西铁城等在这里都有专卖厅,同时,钟表精修也是亨达利经久不衰的一大法宝。货品精良、精工修理的亨达利企业精神一直延续至今。

南京东路636号 沈大成点心店

沈大成点心店是上海享有盛誉的糕团大王,专营点心与风味小吃。这是一家百年中华老字号,创建于光绪六年(1875年)。

沈大成看上去像是个人名,其实不是。他的创始人叫沈阿金。当年,一位名叫“沈阿金”的无锡人在湖北路福州路口开了一家“沈大成粥店”,后来,取“集大成”的缩略之义,将店铺改叫“沈大成”。三年后,他用赚来的第一桶金在广西路九江路附近开设了一家糕团店,1924年,沈老板的儿子沈子芳子承父业,将糕团店搬到了南京东路浙江路口。沈家父子善于经营,糕团品种多,点心味道好,使得沈大成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享誉海内外,成为旧上海著名的糕团店。

集大成的沈大成,其糕团系列就有寿桃、猪油赤豆糕、豆沙方糕、双酿团、肉粽、肉包、青团、月饼、松糕、八宝饭等等,还有面条、馄饨、蟹粉小笼、生煎、烧卖等等,正所谓无所不包。沈大成注重选料,制作精细,立意创新,2006年沈大成的八宝饭、松糕、馄饨、烧卖,被认定为“点心大王”。近年来推出带有浓郁上海风味的醉虾、醉蟹和香糟系列,这些风味菜都深得广大消费者欢迎,已成为沈大成的特色菜之一。

南京东路怎么逛?数一数那些经久未衰的百年老字号

南京东路的这家沈大成总店名气很大,一楼专设外卖窗口,对外供应特色糕团,有赤豆糕、细沙条头糕、金团、双酿团、寿桃寿糕等几十种,条头糕是这里的一绝,糯而不烂,豆沙细腻。此外,在不同时节供应当令的糕点,如春节有花式松糕、八宝饭,清明节的青团,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鲜肉月饼,重阳节的重阳糕。在这里常常可以看见人们排着长队。

沈大成一楼的堂吃同样集聚人气,在那里,顾客可以品尝极具特色的蟹粉小笼、虾仁馄饨和各式面点。

南京东路怎么逛?数一数那些经久未衰的百年老字号

逛街累了,在沈大成可以歇歇脚,同时品尝这家百年老店的独特口味。

南京东路630号 三阳南货店

三阳南货店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以经营全国各地名、特、优土特产食品和自制宁式糕点而闻名遐迩。它创始于1870年,由宁波八位唐姓股东合伙开办,最早叫“甬江三阳南货店”,南货店,顾名思意是供应南方地区的土特产品的商店。上海有许多宁波人,他们想吃具有家乡风味的食品,三阳南货店就适应这种需求自产自销宁式糕点和宁波地区土特产,后来拓展经营南北货,改叫上海三阳南货店。三阳南货店制作糕点采用前店后场的形式,糕点都是现做现卖,并根据宁波人的风俗,一年四季制作不同的食品:“春酥”、“夏糕”、“秋饼”、“冬糖”。

南京东路怎么逛?数一数那些经久未衰的百年老字号

过去,上海人到过年买年货时,一般都要到三阳南货店去购买,主要原因三阳南货店的特色是同样的商品,各种级别档次的价格都有,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消费习惯,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能在三阳南货店找到自已心仪的食品。由于商品质量高、服务好、加上经营有方,三阳南货店的生意一直很兴隆,在上海有着很高的知名度。1956年,三阳南货店实现公私合营,同时上海邵万生南货店和天福南货店并入。

三阳南货经营的食品中,以宁帮特色糕点和各类腌腊肉最为知名,其中梨膏糖、云片糕、卤鸭头很受欢迎,金华火腿更是销量第一!另外苔菜月饼也是他家的特色,里面有苔菜、松子、核桃,可谓苏式月饼创意版,是其他店里不太常见的。

南京东路450号 蔡同德堂

蔡同德堂创始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是国内开业最早、规模最大的中华中药老字号商店。蔡同德的创始人蔡鸿仪,字嵋青,祖籍浙江省宁波府,自幼喜欢中医中药,成年后当过布商,也行医卖药,但在汉口经营药铺不景气,便决定移址上海发展。

南京东路怎么逛?数一数那些经久未衰的百年老字号

蔡嵋青借用“同心同德”一词,冠以蔡氏姓,取店名为蔡同德堂。还聘请当时的名画家吴道之重绘“鹿鹤寿星”图,悬挂在店堂正中,这张“鹿鹤寿星”图至今仍是蔡同德堂的注册商标之一。蔡同德堂分工细巧,门面店堂出售人参鹿茸、丸散膏丹、胶露药酒、饮片配方,后场切制饮片、炮制药酒、煎膏炒药。店内选料精良、严格把关,精心制药,又恪守店规“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从而深得用户的信任,生意十分兴旺,很快就与胡庆余、童涵春、雷允上并肩成为旧上海的中药四大户。

历经世纪沧桑之变,蔡同德堂铸就了沪上的一块独一无二的老字号“蔡同德堂”品牌,其著名的“小商品、小生意、小病问讯、小料加工”的“四小”便民服务特色,数十年来为人所津津乐道,提供电话订购、送货上门、医药咨询、函购邮寄、真伪鉴别药材、顾客预约定制加工等服务,并为消费者举办免费的科普知识讲座。

如今的蔡同德堂是南京路步行街上惟一的一家中华老字号中药店,楼高八层,专业经营中药饮片、中西成药、天然名贵参茸补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等,还开设有“蔡同德堂中医门诊部”,聘请市内离退休的名老中医坐堂开诊,成为取得医疗保险定点药店资格和上海首批批准的5家饮片配方医保定点资格的零售药店之一。

南京东路542号 真老大房

南京东路怎么逛?数一数那些经久未衰的百年老字号

提起真老大房,最先让人想起的就是鲜肉月饼。这是一家老字号的小吃店,是全上海创办最早自产自销的糖果茶食号,主要经营中式小点与卤菜、熟食等,质量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准,以选料讲究、制作精细、品味纯正、滋润饱满而著称,名扬海内外。

说起真老大房的名字,同时还会让人想起同样名声在外的老大房,什么时候开始老大房的名字前面多了一个“真”字呢?这说起来是一个漫长的品牌故事,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在上海老城厢董家渡路天主堂街口,有一家广受欢迎的“陈大房”茶食店,做糕点的师傅陈奎甫发现自己做的糕点很受欢迎,于是辞职自己创业,在黄浦江边的董家渡码头开起了茶食店,挂起了上海第一块“老大房”的招牌。后来老大房搬到南京东路542号,改名协记老大房,并请当时上海知名的书法大家唐驼先生为其题写“协记老大房”匾额,开张后,生意日增月益,随后开设了许多分店。

但随着老大房的名气,上海冒出来许多各式各样的大房,那时的生意人觉得只要自家店挂上“老大房”的招牌,就是走上了致富之道。商务局为此曾专门成立调查小组,最终证实南京路“协记老大房”的前身才是最早的老大房,“协记老大房”注册了“真”老大房的商标,又在“真”字的外面加了一个圈,以示区别,突出自己的货真价实,“真老大房”也真正成为上海滩名符其实的创办最早的茶食号,成为上海茶食业的经典。

真老大房除了鲜肉月饼,还有萨其马、桔红糕、云片糕、开口笑等苏式糕点,其鲜肉月饼和苏式月饼最受欢迎,年销售鲜肉月饼达到300万只左右,都以手工制作,销售量处于同行业前茅。每到中秋佳节,居民在老大房店面前排队买鲜肉月饼已成为南京路步行街上的亮丽风景。

南京东路456号 亨得利钟表

在不长的南京路步行街上,竟然有两家钟表老字号店铺,而且名字还十分接近,一个叫亨达利,一个叫亨得利,这不能不说让人十分费解,禁不住要问:这两家店铺有什么渊源吗?哪一个更好?

南京东路怎么逛?数一数那些经久未衰的百年老字号

亨达利钟表店位于南京东路463号,起源于1864年法国人霍普创办的日用品百货霍普兄弟公司,中文招牌“亨达利”,含义是亨通、发达、盈利。而位于南京东路456号的亨得利钟表店,则来源于浙江商人王光祖于清同治十三年,即1874年,在宁波开设的二妙春钟表修理店,既有销售又有修理,由于钟表店生意新路,1915年创办“亨得利”钟表眼镜商店,意寓“万事亨通得利”并来到上海发展。说起来二者的寓意确实十分接近,只能说做生意的人都想要一个生意亨通的招牌吧。说起来1915年亨得利品牌创办的时候,亨达利这一品牌在上海早就闻名了,但当时亨达利主要是经营针对欧美侨民的进口日用品,1917年浙商钟表世家商人孙梅堂接手亨达利后改为钟表专营。

王光祖的亨得利钟表店生意兴隆,1928年搬到南京路广西路口,挂出“亨得利钟表总行”的招牌,与亨达利直面竞争,使得亨达利的营业额逐月下降。两家同样是钟表行的店铺名字如此接近,就少不了一番招牌撞击的风波了。亨得利是中国人自己开办的企业,而亨达利却有洋行的背景,于是亨达利以“一字之差”的缘由状告亨得利商标侵权,但亨得利以从宁波迁到沪上之时就注册登记了商标为由,最终获得了法律的保护。此后的若干年里,两家钟表店互相竞争,不相上下,两家本就重视品质和服务的老字号在产品和服务上不断推陈出新,这使得消费者大大受益。新中国成立后,两家公司都经过公私合营,成为国营企业。亨得利的特色在于全国联保,亨达利则坚持品质,修理水平高。如今的亨得利和亨达利都隶属于上海三联集团。

南京东路456号2楼 吴良材眼镜

吴良材眼镜是上海最著名的专业眼镜店之一,创始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原来这么早中国就有卖眼镜的店铺了,其实眼镜是从中国传到外国的,据说很早以前中国就有人戴水晶眼镜医治眼睛,宋代时就有人用水晶镜来提高视力,例如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而明朝时眼镜开始普及,年老的大臣常用来矫正视力老花,到清朝时眼镜越来越流行,出现了民间专门制作眼镜的作坊。

吴良材是浙江人,1716年,21岁的吴良材来到上海,在“澄名斋珠宝玉器店”就职,澄名斋起初主营珠宝,兼营眼镜。年轻有为的吴良才踏实肯干人又聪明,1806年开始经营商号,因为眼镜生意十分兴旺,于是在1927年改为专营眼镜,取名“吴良材眼镜店”。

那个时候吴良材出售的每幅眼镜都刻有“吴良材制”的字样,眼镜制作工艺精良,明码标价,包退包换,从而深受顾客的信任和称赞。1935年,吴良材眼镜在南京东路开设总店,在国内首创专业验光服务,以验光准确、研磨工艺精良、制作考究而享誉海内外。

南京东路怎么逛?数一数那些经久未衰的百年老字号

1956年吴良材公私合营,通过国家赎买政策,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国家对吴良材眼镜公司注入了大量的财力进行改造,众多的人才,精湛的技艺,可靠的质量和周到的服务使吴良材眼镜始终在我国眼镜业中保持龙头老大的地位。他们曾为我国空军成功地试制了第一副航空防风镜,也为我国成功地研磨了第一架国产照相机镜头。现在吴良材眼镜隶属于上海三联集团。

南京东路490号 张小泉剪刀

张小泉剪刀是我国手工业的传统名牌,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其传统锻造技艺被国务院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

张小泉家原是安徽人,后来到了杭州,他的父亲原是个铁匠,开了一个“张大隆剪刀店”在火炉旁做剪刀。据说张小泉一落娘胎便跌进泉水里,于是便起名“张小泉”。张小泉家的剪刀因为手艺超群,制作精良,又选用浙江龙泉云和之钢,生意格外兴隆。因仿冒的人多,张小泉于1663年将店名改为“张小泉剪刀店”。后来仿冒者越来越多,张小泉的传人又将店名改为“张小泉近记”。乾隆年间,“张小泉近记”剪刀进贡朝廷,乾隆皇帝亲笔写下“张小泉”石碑。从此张小泉剪刀声誉更盛。

大概是因为张小泉的剪刀名气太旺,而过去对商标缺乏监管,导致只要是做剪刀的,都自称张小泉。当时杭州的所有刀剪店几乎都称“张小泉”。辛亥革命后,杭州张小泉忠记来沪设店,于是上海张小泉刀剪店也日渐出名。在上海,解放前就有近百家“张小泉”,以前大多与老字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后来分属各地管理,在上海档案馆还保存着这些“张小泉”签订的公约,公约规定“字号共用,责任自负”。

南京东路怎么逛?数一数那些经久未衰的百年老字号

位于南京东路490的这家张小泉,是上海张小泉刀剪总店有限公司,1956年公私合营时,由开设于福建路351号的“张小泉协记”、南京东路450号的“张小泉鸿记”和南京东路490号的“陆大隆刀店”三家合并组建。1987年注册“泉”字牌商标,继承张小泉的传统特色,以“品种全、规格多、质量优、服务好”闻名,经营业绩创南京路每平方米营业面积销售之最。商店各色名牌剪刀规格齐全,小至6厘米绣花剪,大到60厘米的铁皮剪;从125克重的小菜刀到3000克以上的砍肉刀,大小俱全。1990年商店更名为“上海张小泉刀剪总店”。这家张小泉剪刀总是人来人往,可谓一个热闹的“剪刀博物馆”!

南京东路432号 老凤祥银楼

南京东路怎么逛?数一数那些经久未衰的百年老字号

老凤祥是中国首饰业的世纪品牌,曾作为中国内陆唯一的珠宝首饰品牌,荣登“全球珠宝100强”,多次入围《财富》“中国500强”,“全球100大奢侈品公司排行榜”。南京东路上有好多家老凤祥,各家的款式略有差异,南京东路432号的这一家老凤祥总店,一二层是首饰柜台,经营各种金、银、铂和钻石镶嵌饰品,三层提供珠宝检测。“牌子老,款式新,工艺精,信誉好”是消费者对老凤祥品牌的共识。

老凤祥银楼创立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当时设在上海南市大东门,即今天的黄浦区方浜路,叫做“凤祥裕记银楼”,“凤祥”的意思,既寓意了女性至善至美,也预示它给佩带首饰的主人带来吉祥。1908年老凤祥第二代传承人费祖寿将老凤祥迁往南京东路山西路口,改号为“庆记”,戳记改为“吉庆”。当年在银楼大门上方,雕刻着一个初升的旭日,下面则是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组成“丹凤朝阳”的图案。

上海是我国早期银楼业的发祥地,上世纪30年代,上海银楼业组成同业会,老凤祥与杨庆和、裘天宝、方九霞、宝成、庆云、景福、费文元、庆福星等九家设立于清代的信誉较好的银楼,号称上海的九大银楼。当时,能拥有“老凤祥”的产品是一种荣耀。1931年上海滩大亨杜月笙的家族祠堂落成典礼时,特意向老凤祥定制了中型水缸尺寸的银鼎礼器,如此破纪录的大型银器,当时上海其他银楼都望而却步,唯独老凤祥接下了这笔生意,成为当时上海银楼行业的一个创举,令同业望尘莫及,由此老凤祥银楼在声势上超越了杨庆和,裘天宝等其他著名的老店,成为上海滩最负盛名的顶级银楼。民国19年,1930年,老凤祥银楼翻建为三层楼宇,店员有40多名、库存黄金数以万两计,日销售黄金曾达到千两,老凤祥的招牌深入人心。1948年由于国民政府的一系列经济措施,老凤祥停业。1951年中国人民银行购买了老凤祥银楼的全部固定资产,转为“国营上海金银饰品店”,1985年恢复老凤祥的称号。当年的九大银楼,都在时代的磨砺下自生自灭了,唯有“老凤祥”得以留存,并不断扩容,蒸蒸日上。

南京东路422号 朵云轩

朵云轩创设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最初位于河南中路,是一家制作信笺和扇子的普通小店。当时的信笺和扇面都是采用中国古老的雕版印刷技艺——木板水印工艺印制的。由于熟悉木板水印工艺的技师被雇在朵云轩工作,不出几年,由朵云轩手工印制的信笺和扇面便蜚声四起。朵云轩的创办人沈吉甫有着独特的经营头脑。他开店经营文房四宝、艺术雅扇,不只是做些柜台的买卖生意,更注重以书画交朋友、求知音。经常与书画同好聊天切磋,时间长了,上海滩上许多文人雅士都成为朵云轩的好朋友,朵云轩也有了“书画之家”的美誉,并凭借优质的产品和诚信服务,很快跻身沪上主流艺术圈。朵云轩还帮助过许多书画家:张大千初来上海,朵云轩介绍他投名家曾熙门下;沈尹默不为人知时,朵云轩慧眼识才,大力推介,助其声名鹊起……鼎盛之时,朵云轩代理书画家达数百人,“书画之家”“江南艺苑”的美名不胫而走。中国木版水印的历史已有千年,如今只有朵云轩与北京的老字号荣宝斋仍保留着完整的传统木版水印技艺,被近代书画界并称为“南朵北荣”。

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随后上海荣宝斋、九华堂、九福堂、清秘阁、松华阁相继并入,成为上海最具实力的书画店。1959年迁往南京东路。1978年在朵云轩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创设国内第一家艺术品拍卖公司,现在的朵云轩主要是由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出版业务和朵云轩的文化经营业务两大部分构成。

南京东路怎么逛?数一数那些经久未衰的百年老字号

南京东路的朵云轩,一楼出售一些中西文具、木版水印、工艺美术品和珠宝首饰,还提供裱画、配框、定制胎毛笔等服务项目;二楼画厅,陈列各类书画作品。三楼特设“朵云画廊”,经常举办国内外书画展。朵云轩经营的笔、墨、纸、砚、印泥等文房用品因其品质的保证性而受到众多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的喜爱。朵云轩还经常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征集书画金石艺术精品,提供海内外艺术家鉴赏和收藏。

南京东路414号 邵万生南货店

邵万生创立于咸丰二年1852年,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邵万生的创始人是浙江宁波人,因为是一个邵姓渔民花600银元买来的养子,因而被叫做'邵六百头'。当年,邵六百头来到上海在虹口开了一家'邵万兴'的店卖自制的醉糟食品,很合宁绍人士口味。清同治九年(1870年)迁往南京路,改名邵万生南货店。

南京东路怎么逛?数一数那些经久未衰的百年老字号

邵万生的经营特色是'精制四时醉糟'。过去每到春天,新鲜的河虾大量上市,邵万生的前店后工场,就精制虾子酱油,到了夏天,气候炎热,上海的居民大多忌食油腻,邵万生就趁着黄泥螺、鲜鱼的市场供应量大,糟制黄泥螺、青鱼;秋天卤制醉蟹,当年每天由专人送阳澄湖的蟹到店门口,伙计当众拣蟹,如今所用的河蟹大多为苏北蟹,但只挑三四两之间,疾爬有力、膏肥肉壮的青壳白肚蟹。分量过轻或过重的、死样怪气的都不要。醉蟹料是古传秘制的,醉蟹所用的酒,民间多用花雕,邵万生用的却是米酒。花雕酒的酒色天生不够澄澈,只有米酒清透无色,不用担心会让醉蟹染色。这样经过严格挑选的蟹制成的邵万生醉蟹声名远扬。

黄泥螺也是他家主打特色产品,必选沈家门认母渡的泥螺,时间是阴历四月中旬旺产季节。此时的泥螺形大、肉厚、无沙、味鲜,以高档陈年黄酒加以腌制。然后是鸡鸭鱼肉蛋,无所不'糟'(此糟非'糟糕'之糟),四季不断,故有'春上银蚶,夏食糟鱼,秋持醉蟹,冬品糟鸡'之誉。价格虽然小贵,但是质量有保证。而门口卖的很火的香素鸭和豆腐干,总是被哄抢一空;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及国外朋友来沪时,都纷纷慕名前往采购。

南京东路378号 王开照相

王开照相馆创建于1923年。创始人王炽开,广东人,乳名阿开,他15岁到上海谋生,先在德商“辉华照相馆”当学徒,满师后在美商照相馆从业。不久,自己开了个店取名为“王开照相馆”,最初生意并不起色。

“王开”的出名,始于1927年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选拔赛,王开抓住这一机会,以最高投标价格获得运动会摄影权,要求各报社在刊登相片的同时注名“上海王开照相馆摄”的字样,随着报纸传播,王开照相名扬全国,各地顾客慕名而来,生意随之兴隆。王开最广为人知的是民国年间的明星照,几乎珍藏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所有上海滩当红明星的原版留影。周璇、胡蝶、阮玲玉等上海滩头光鲜亮丽的影视明星都是在“王开”这家照相馆出入的常客。

南京东路怎么逛?数一数那些经久未衰的百年老字号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王开”的拳头产品是结婚照,是上海人心目中的拍结婚照大师。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里,结婚照一定是要到南京东路378号的王开照相馆去拍的。王开宣称他所拍摄的结婚照会使新人红颜长驻、永不褪色,这是因为王开设专人负责漂水这道工序,坚持用“四层水洗”过滤药水,直到彻底漂清,这样就可以使照片能存放很长时间,历久如新。此外,王炽开选用的底片、相纸、洗印药水等照相材料,都是货真价实的进口品牌。为抵制日货,他甚至不惜出高价从美国、德国购买高档原材料,而原料一旦过期,王开一定将之全部报废,坚决不用。当时“王开”的拍摄费用是上海滩最昂贵的,尽管如此,王开常常门庭若市。

解放后,“王开”经历公私合营,与“中国”、“人民”、“爱好者”一道跻身上海四大特级照相馆之列。现在改为上海王开摄影有限公司。


南京东路上的这些老字号,可谓构成了一部精彩的创业传奇史,历经百年,经久不衰,必有它的道理,不信下次你去看看,是不是能称得上“好”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