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点丨静听石语砚展“金奖作品”启示录

 灰二琅 2017-10-11

传承海岱文化丨品鉴齐鲁经典

透视协会业界丨服务工匠大师

指导收藏鉴赏丨满足百姓需求


2017年“静听石语”首届砚艺专项奖在临沂岭上博物馆圆满完成,经过诸多评委(李铁民、姜书璞、高星阳、丁辉、傅绍祥)认真、负责、严谨的评审下,最终评出:特别金奖1名,金奖3名,创意金奖3名,银奖7名,铜奖15名,优秀作品奖若干。作为一个公众事件,行业盛会。各种新闻我们也看了,本不想多说,转念一想还是写点吧,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没有“影评”就显得单调了。于是笔者就此次评选出的7方金奖作品,谈下自己的一点粗浅的认识。

从奖项的设置看,组委会一反往常的一些评奖,设置了“头名状元”。同时还新添加了“创意金奖”,就是尊重制砚人自己的艺术风格,可谓用心良苦。加上砚界的大咖们集体评审,,此次砚艺评奖的含金量不言自明。言归正传,说说金奖砚台吧,到底给制砚人那些启示呢? 

1.传统题材要回归

此次砚展有两方“海天旭日”砚上榜,其一为张洪星老师的田横石“海天旭日砚”,一方是王涛老师天景石 “海天旭日”。都是属于传统“文人砚”系列。“海天旭日”的题材是有套路的,上面是云纹,下面是水纹,中间当然就是旭日了。大体意境就是太阳升起云雾消散,波涛汹涌。从天景石 “海天旭日”可见一斑,这里特别说一下云纹,最近看一些砚台上的云纹,真的让人觉得是“雾霾”哎!云不像云,雾不像雾,水不像水,尘不像尘。看看这方砚台或许就懂了。造“雾霾”砚的人或许就能醒了!田横石“海天旭日砚”描述的场景是旭日全部出来了,云雾消散了,海面波涛汹涌,气势逼人。不在海边待一段时间,或许还真就体会不到。看到此砚,顿然生弄潮之感,和其快哉!此砚获得特别金奖,当“状元”郎,实至名归。

 

2.砚台包装需用功

此次砚展出颇为抢眼的是一套王龙老师创作的红丝石“十八罗汉砚”,里面的砚台我没敢打开,想必一定也不错,不然怎么会雕刻如此精美之砚盒呢?联想我们当代的一些制砚人,绝不是像王龙老师一样的爱砚人。品牌和包装对我们工美从业者的确是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你看看去超市200-300块钱买的手镯都有收藏证书,咱的“石头”怎么就不能呢?

3.天然子石应巧思

第三块金奖作品是董西全老师创作的徐公石“瓦当砚”,这块徐公石上面是一个斜角子,怎可看着都像老式带天线的“迪比特手机”,因徐公石及一些其他类子石都不那么完美,或多或少的有些不足。这个不足让董西全老师稍作加工就完美的处理了,不多不少,正合适。这里就要说一下了,我们好多制砚人不是把石头的不足处理了,就是连石头的特有“石品”也给雕刻了,这是何必呢?

以上说的是四块金奖作品,说的问题也是砚界较为普遍存在的,下面简要说下3块创意金奖,这个奖很好,极大限度的展示个人的艺术方向。似乎更有其显示意义,因为好些人做艺术吧,老是走不出自己的路子,那种风格也做,那种也不拿手,这样其实不利于整体行业发展,也不利于个人的艺术成就。看看这三方吧!

4.简约主义的创新绽放

祝纪军老师的红丝石“长方蝉池砚”,化繁为简,很接近宋人的审美。还记得“瘦金体”吗?那是一种耐看的线条,和不可名状的美。感官上的简约整洁,当然是来源于品味和思想上的优雅。

5.仿生写实的典型代表

王法元老师的天景石“木桩砚”,初看一眼你会觉得是石头吗?因为你知道这就是石头,所以没有问过自己。我媳妇看了还真以为真是木头打磨出来的,王法元老师是用了功夫的,要仿当然要仿的实,不然还有啥意思。

6.巧色运用的极致体现

袁清老师浮莱山石“戏水砚”,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吗?还是一直“孤独的天鹅”,反正他在嬉戏,不然怎么会有水的颜色。此石解开之后的文理色彩,加上袁清老师的巧妙成就这方砚台,点缀的不多不少,正合适。

 

这次的主题是“静听石语”,初衷是让人静一静,学一学,想一想,今后的制砚之路该怎么走。是不是真该总结一下自己走过的制砚之路,找好目标再起航。或许您的启示更多,更正确。只要您在想我想这次砚评的目的就达到了。在此,再次向组织这次砚展的刘克唐先生和岭上砚文化博物馆刘刚馆长以及为这次活动辛劳的所有人致敬,毕竟如万会长所说“这是近几年,最高档次的一个活动”,有此才能有眼福,才有这难得的学习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