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湘源 | 你常去的鲁班殿,以前是用来做什么的?

 昵称21405352 2017-10-11

湖湘源

湘潭,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历经千年积淀,是历史文化名城。湘潭在线新闻网(xtolcn)开设的《湖湘源》专栏,不定期推送湘潭文史类内容,通过地名探源、揽胜、收藏、手艺、非遗等,为微友呈现一档具有历史文化厚味的精神大餐。


《湖湘源》以关注湘潭本地文化新闻,发掘、发现本地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人和事为主,带有浓郁“湘潭味”。


聆听历史的回响,是为了一种不忘的情怀;还原历史的“碎片”,是为了寻求家园深处的美丽;品读历史的变迁,是为了重温一座城市的温度。敬请关注!





雨湖区自力街附近,

坐落着一座古香古色的老房子,

大门正中的牌匾上写着“鲁班殿”三个字,

精致的泥塑浮雕、马头墙、青砖灰瓦,

诉说着它的过去和曾经的辉煌。


泥塑浮雕、马头墙、青砖灰瓦诉说着鲁班殿的过去和曾经的辉煌。(记者 欧阳天 摄)


据记载,鲁班殿始建于明朝,是古代泥木工会活动、议事的场所,也是旧时泥木工匠祭拜祖师爷鲁班的地方。1915年,鲁班殿重建,是湘潭市内三大古建筑之一。


泥塑浮雕再现湘潭古城全景


8月12日,我们来到鲁班殿,仰望殿门之上,一幅“湘潭古城全景泥塑浮雕”进入眼帘,全景图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宽0.6米,左右各长5.2米。该图镶嵌于殿门之上,分为3部分。右边为文昌阁至小东门图景,左部是杨梅洲,中部主体部分保存最好,为古县城至窑湾的图景,左右两部分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


鲁班殿一角。(资料图 记者 欧阳天 摄


浮雕上原湘潭古城蜿蜒的城墙,观湘、文星诸门上的城楼垛口明晰可见,老街的吊脚楼、万寿宫的高墙、关圣殿的飞檐、唐兴寺的唐兴桥、杨梅洲码头、江面上的船舶江帆,形貌栩栩如生。整幅泥塑做工精细,布局和谐,宛如一幅湘潭版的“清明上河图”


湘潭古城全景图泥塑(资料图)


当地87岁的老居民李汉生介绍,据他了解,1912年,鲁班殿毁于一场大火后,1915年湘潭的泥木工人集资开始重建,他们通过走访湘江边湘潭的各街景,制作图纸后,用石灰、糯米、桐油等材料制作这幅“湘潭上河图”。


湘潭古城全景图泥塑(资料图)


“据目前了解,‘湘潭古城全景泥塑浮雕’是湘潭仅有的,尚未听到其他地方有出现关于城市古城全景泥塑浮雕的报道。”湘潭市地方文史专家何歌劲介绍,这幅全景图很有可能是全国泥塑浮雕的孤本,泥塑不太好保存,也很容易被破坏掉,“湘潭古城全景泥塑浮雕”能够保存这么长的时间实属不易,展现了湘潭旧时泥木工人高超的技术。


鲁班殿的戏最难唱


走进鲁班殿内,我们看到殿堂正中间设有一尊鲁班雕像,殿内的红墙、红柱、戏台等都已翻新,隐去了历史的沧桑感,戏台两侧设有耳房充当戏房。兴盛时期,这里香火不断,每逢重大节日殿里都要演戏,整个湘潭的泥木工匠都集聚于此,祭拜鲁班祖师,交流制作工艺


鲁班殿一角。(资料图 记者 欧阳天 摄


“当时过殿的坪上还有东西两道约1.5米宽的走廊。走廊顶端一到演戏的日子会临时设座椅,那是看戏的‘上宾席’。上面坐的都是泥木工会里的重头人物。”李汉生还谈到,解放前民间流传一句话,鲁班殿的戏最难唱。这是因为泥木工人也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他们都懂戏、懂古典文学。戏子不管唱好唱坏都要挨打。“唱不好,观众就往台上丢草鞋;唱好了,观众就往台上丢钱。”


精美的浮雕作品。(资料图 记者 欧阳天 摄


文革期间,殿内的鲁班像和财神像被破坏,很长一段时间内殿内并无鲁班像,前来祭拜的人均感到遗憾,鲁班殿逐渐没落。直到2008年,湘潭市的建筑行业“认祖归宗”,重塑了一尊鲁班像,并在此举行了祭祀大典。“与以前的鲁班像英姿飒爽的形象不同,现在这一尊显得文质彬彬。”李汉生说。


鲁班殿一角。(资料图 记者 欧阳天 摄


鲁班殿的大门平时都是上锁紧闭的,钥匙由居住在附近的谭师傅掌管。他告诉我们,每逢春节或者其他重大节假日,依旧有人来到鲁班殿参观、祭拜,其中一些还是外地来的,他们站在大殿门口合影留念,还向附近居民打听鲁班殿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