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乡村全科教师须重拾并创新复式教学

 meixitaba 2017-10-11



当下,一些省市为解决乡村教学点师资问题,开始有规模地培养地方免费师范生(也称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然而,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通过高校三四年的学习,这些大专生、本科生仍然很难胜任小学的全科教学。


原因何在?据笔者分析,原因大致在于我国师范生的实习时间远远不够,且其实习经历亦很少与全科教学相关。更何况,在当前教学点大多分布于比较偏僻闭塞的地区、教师职称评定分学科的大背景下,让刚毕业的免费师范生做包班教师并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


与此同时,笔者还在调研中发现,农村教学点即使有“包班”,也通常是“合作包班”。如一位教师承包某两个年级的语文科目,另一位老师对应承包这两个年级的数学科目。而许多承担双“主科”教学的教师,并不认为自己能够在学科之间游刃有余地游走。他们中的不少人谈及,对自己不熟悉的学科,“只是完成知识教学,毕竟各学科特性有所差异”,如从事语文与数学教学需要不同的语言风格,前者华丽繁复,后者准确简洁。


因此,虽然我们的设想很美好——教师在教学点开展包班教学可以做跨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但一个年轻教师能否承担得起一批孩子成长的各个方面,这个问题实在值得深思。


在笔者看来,解决乡村教学点教育问题,除了培养全科教师,还应重拾并创新复式教学。


在家庭维持较少子女数的今天,幼儿园混龄班的优势也正逐渐得到家长的理解和认可。那么,小学是否也能成为混龄教育的试验田呢?


早在20世纪,我国在小学复式教学方面就曾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比如俞子夷、马安健、崔石挺等人的尝试。苏联教学法专家莫·阿·梅列尼可夫介绍的复式教学组织和方法,也对我国教育界影响较大。有不少研究表明,复式教学的教育效果有时比单班教学还好,而在班额较小(少于等于15名学生)的教学点,采用复式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性行为。前人在复式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方面,除了采用一个班级多个年级“交替一静一动”“同堂异科”外,也有邻近年级、同堂同科的尝试。后者比起前者,在平均“一师一班”的教学点,老师能将部分时间解放出来用于备课、批改作业、教学反思或休息。


实证研究表明,基础教育的教材主要满足的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不可能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能力。针对这种情况,上世纪中叶,美国兴起了“不分级小学”。著名课程论专家古德莱德在其《不分级小学》一书中,梳理了部分地区的相关尝试,发现淡化年级的学校环境更有益于黑人孩子、男孩、学困生以及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孩子的学业进步和心理健康。古德莱德等人认为,与“次序性”较强的数学学科作对比,科学和社会研究两门学科在小学阶段有大量共同性,如“整理数据,解释事实,搜集资料,与他人合作等”是串起整个教学活动的线索,故而更适合跨年级教学。作为强调“首创”类表现性目标的体、音、美课程,美国教育家华虚朋在文纳特卡镇小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中也很推崇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


当前,美国的部分学校仍存在“依托分级制的课程设置”与“不依托分级制的课程设置”。研究者屈博、孙丽丽在德国几所包含复式教学的小学考察时也发现,复式教学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日本研究者山田肖子在《日本的农村小规模学校与复式教学》一文中还指出:“如今,在和二战后截然不同的背景下,复式教育问题再次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有部分学校采用了‘同单元指导’,即在一些学科里找一些类似的教学内容分别去教不同年级的学生。”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则规定,所有初等教育学校的一至四年级都要进行复式教学。在当地政府看来,复式教学是儿童教育的最好形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峡研究员2014年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组织的“加强复式教学,提高学习质量”研讨会后,还专门撰文推介了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复式教学,并介绍了尼泊尔师范类大学课程中包含了复式教学的相关内容——该校的在职教师培训,10个月中有2.5个月复式教学内容。


综合来看,我国个别地区将“复式教学”看作是教育落后的标志,这样的观点并不合适。笔者相信,随着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技术革命,学生的学习途径将更多元,个性化学习将更易实现,这也必将为不分级小学、复式教学提供更大的发展和研究空间。


结合当下我国农村的情况,在小规模学校实施不分级教学(新复式教学)是存在可能空间的。例如一年级学完拼音、养成了基本的学习习惯后可与二年级适当合班,二年级部分学生在学习部分内容时可与三年级合班……甚至可以允许提前学完特定年级(教学点的最高年级)相关核心知识的学生“升级”或转入区域中心完小。


华东师范大学学者杨小微、郑金洲在《学校改革与发展译丛》总序中指出,近些年来,“课程改革”“教育改革”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是“学校改革”并未形成研究热点。尽管课程改革是学校改革的核心性内容,但承载内容的形式、内容的管理方式等这些重要的学校职责,也是需要予以专门研究和探索的。由于农村教学点规模小、家长阻力小,因此拥有改革的天然基础和优势。


笔者在与部分教学点家长接触时发现,在偏远地区“新‘读书无用论’”抬头的当下,很多家长对类似教育变革的抵触并不大。近年来,不少农村地区进行的教育改革,比如浙江丽水探索的农村自然小班教学改革,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相比城市,农村学生接受校外教育的机会少得多,学校更应当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主动变革,服务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在需要。


更进一步说,为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的目标,学术界尤其是师范院校,应当加强针对信息时代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实施复式教学、不分级教学的研究,并适时提供有针对性的教研支持和管理创新扶持。


在这样一个信息“人人通”让个性化学习(尤其是淡化年级界限的复式教学)成为可能的时代,师生比优势为农村小规模学校提供了错位竞争、发展的着力点。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培育过程中,师范院校一方面要引导教师(含定向农村小学全科师范生)树立课程整合的意识,努力追求胜任多学科的教学;另一方面,也要帮助他们重新认识、创新使用复式教学,并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合作采取配套政策督促实施。


(※ 本文为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农村小学全科教师2+1+1 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