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谱注载原吉安府有四坊,分别是东坊、南坊、西坊、北坊其中涉罗姓祖籍地名分别有东坊:东门街口(翔呜罗氏)、南坊城下罗家巷(罗氏)、北坊文江杰阁桥下(三宜董氏、追远罗氏)、的三坊有罗氏居住.三、有仁寿乡、永丰乡、折桂乡、同水乡共六十都, 其中乡有仁寿乡:管9都(1都至9都):即今县城;永丰县十都至十九都宋绍兴二十一年(即公元1151年)割隶永丰。折桂乡:(曾称“崇桂乡”)--管15都(20都至34都);同水乡:管七都(56都至62都)共六十二都 十都至十九都宋绍兴二十一年(即公元1151年)割隶永丰。(据1989年版《吉水县志》记载:北宋皇佑即公元1049年之前,吉水县置11乡,42里,123都。自至和元年即公元1054年始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即公元1151年止,先后划出云盖、龙云、兴平、明德、永丰、迁恩、报恩镇等6乡1镇置永丰县。至南宋时全县62都,其中10--19都割隶永丰。) 折桂乡(曾称“崇桂乡”)--管15都(20都至34都) 其中涉罗姓居住的祖籍地名分别有-姓独居及几姓混居形式:具体如下: 仁寿乡第三都:沙田(罗氏)、瀚溪(罗氏、孙氏)、 仁寿乡第四都:花坑(罗氏)、店下(邹氏、罗氏)、眼头(罗氏) 仁寿乡第五都:符口(一名符溪,王氏、罗氏)、灌港(罗氏)、枫溪(罗氏)、沙溪(罗氏)、 第六都:上白沙(李氏、王氏、文氏、罗氏、康氏、尹氏)、 第七都:曲岭(江氏、刘氏、罗氏、龙氏、邹氏、肖氏)、 第八都:黄狮坪、铜锣洲(罗氏)、罗塘(罗氏) 第二十都:店下(永远罗氏)、第二十一都:麻坑(国焕罗氏)、第二十二都:花桥、孤鸾(又名乌源)、西源、鳌头(光裕陈氏、盛德罗氏)、蕉源(务本罗氏、五瑞刘氏、叙伦李氏)、横源、戽水(永祥胡氏、三德钟氏、茂德罗氏)、第二十四都:坊头、铁炉、甑坑(彭氏、罗氏、王氏)、垭上、尧家长塘、鹅田(中和罗氏,店前(树德罗氏)、第二十五都:、朝家边(余庆罗氏)、第三十都:车上(罗氏)、世罗(尊三郭氏)、第三十二都:梓樾(怀本罗氏、齐芳罗氏)、第三十四都:、浴田(又名洛田,罗氏)、第三十五都:桥上(一名桥南,敦本罗氏)、淜(念“平”)滩(鄢氏、罗氏)、第四十一都:桂源坑(罗氏)、圆塘尾(罗氏)、田西(国理罗氏)。罗陂(永盛田氏)、第四十二都:西团(罗氏、曾氏、许氏、谢氏、张氏、吴氏)、大屋(罗氏)、藕塘(罗氏、杨氏)、井塘(罗氏)、琵琶仚(罗氏)、第四十三都:监铺岭(罗氏)、第四十四都:曾家车、牛门、赤田、董坑、滩头(李氏、罗氏)、罗源、第四十五都:檀柴坑(罗氏)、第四十八都:罗家埠、第四十九都:大湾(罗氏、匡氏)、西源(罗氏、易氏)、流文塘(罗氏)、第五十一都:石砻、徐家塘、大圆脑(罗氏)、第五十二都:白沙湾(罗氏、李氏、王氏)、庄头(罗氏)、第五十四都:饶坑光裕罗氏、江家、大麻石(罗氏、张氏)、雷溪、珠溪(罗氏)、坝溪(曾氏、罗氏、胡氏、周氏)、第五十五都:三曲滩(在街市,罗氏、柘口(旧志柘江,致和曾氏、旧草罗氏)、茶山(家政罗氏)、黄塘新居(罗氏)、枥头(曾氏、罗氏)、象岭(金榜罗氏)、第五十六都:山原(罗氏)、神冈墟(正测罗氏)、第五十七下半都:螺珠(世德皮氏、宣教罗氏、车田(文郁胡氏、忠恕曾氏、乐善罗氏、集庆罗氏、三省曾氏、集仁焦氏)第五十八都:桐木塘(罗氏)、、岭头、周桥(罗氏,迂塘先生故里)、陂田(黎氏、罗氏、李氏)、东坑、华山(罗氏)、富池、院背(刘氏、邓氏、尹氏、朱氏、罗氏)、帽岭(王氏、罗氏)、富田东溪(罗氏、刘氏)、富田巷口(罗氏)、枫江(汪氏、罗氏)、案下(仁寿罗氏)、、湖山(礼让罗氏)、米头(德元罗氏)、第五十九都上堡竹园(罗氏)、社下(刘氏、罗氏、肖氏)、南桥(罗氏)、塔溪(罗氏)、棚背(罗氏)。第五十九都中堡:邓塘(欧阳氏、邓氏、邱氏、肖氏、罗氏)、上杏塘(宋氏、罗氏、徐氏、孙氏、袁氏)、第六十都:黄金湖(树德陈氏、嘉会罗氏、追远欧阳氏)、水南(罗氏、李氏)、上坪(徐氏、彭氏、周氏、罗氏、陈氏、张氏、欧阳氏)、雷溪(罗氏)、官山(光裕罗氏、桂林李氏)、橘山(罗氏)、吉湖(世荣罗氏、立本邓氏、德庆李氏)、中屋(罗氏、刘氏)、李场庙前(罗氏)、龙山(刘氏、罗氏、周氏、邓氏)、 第三章 里社 永昌里(宋置今改为文昌乡)、万安里(在仁寿乡)、龙田里(内有十四社,属东坊)、新兴里(内有十三社,属西坊)、进善里(内有十三社,属南坊)、太平里、归仙里(内有二百七十四社,属仁寿乡)、彭城里、智平里、归化里、开宗里、明善里(内有三百一十八社,属折桂乡)、兴儒里、寿乡里、奉节里(内有二百四十社,属文昌乡)、归仁里、归德里、长乐里、新嘉里(内有二百七十二社,属中鹄乡)、归宗里(内有一百二十四社,属同水乡)、尚书里、臻善里(内有一百二十二社,属同水乡) 注:(明洪武十四年即公元1389年,定110户为一里,比宋时的范围缩小了,置于都之下。) 第四章 吉水县宋时行政区划对照 仁寿乡:辖1-9都、237村: 太平里、万安里、龙田里、新兴里、进善里、归仙里一部分。如今:醪桥镇、双村镇、水田乡、八都镇及县城 折桂乡:辖20-34都、438村: 彭城里、智平里、归化里、开平里、归仙里及明善里之一部分。如今:文峰镇、乌江镇、丁江镇、白水镇、冠山乡、螺田镇及白沙镇一部分 文昌乡:辖35-47都、325村: 永昌里、兴儒里、寿乡里以及奉节里之一部分。 如今:水南镇、白沙镇大部分及富滩镇一部分 中鹄乡:辖48—55都、331村: 归仁里、归德里、长乐里、新嘉里以及奉节里之一部分。 如今:富滩镇大部分,天玉镇、文峰镇一部分,原葛山乡和金滩镇一部分 同水乡:辖56-62都、337村: 尚书里、归宗里、臻善里。 如今:金滩镇一部分、黄桥镇、尚贤乡、枫江镇、盘谷镇、阜田镇 第五章 市墟 滩头市:在县西十里,中鹄乡五十五都 醪桥市:在县北二十里,仁寿乡二都 槎坪市:在县北二十五里,仁寿乡二都 符口市:在县北四十里,仁寿乡五都 住岐市:在县北七十里,仁寿乡六都 七里市:在县东七里,居民数十家 乌江市:在县东四十里,折桂乡二十一都 丁江市:在县东四十里,折桂乡二十五都 冠山市:在县东九十里,折桂乡二十九都 虎溪市:在文昌乡四十七都,距县四十里 水南市:在文昌乡四十三都,距县九十里 白沙市:在文昌乡,距县一百二十里 高村市:在县西一百一十里,同水乡五十九都 同江市:在县西六十里,同水乡六十一都 金牛脊墟:在仁寿乡七都,明洪武三十年兴,以二、四、七日交易,今废。 龙子冈墟:在仁寿乡八都,明永乐元年兴,双日为市。 张家渡墟:在中鹄乡四十九都,每年七月二十二日为市起,八月初一日止,道光年间奉文移县丞廨于此。 界山墟:在仁寿乡八都,明洪武二十七年兴,以旬中一、四、七日聚,新干、永丰、吉水三县人交易,今废。 神冈墟:在同水乡五十六都,永乐十三年兴,以旬中三、六、九日交易,今废。 枫子江墟:在同水乡五十八都,单日为市。 阜田墟:在同水乡六十都,永乐十一年兴,双日为市。 谷村墟:在同水乡六十一都,永乐十二兴,每日出为市,至食时而罢。 第六章 街巷 东门街:在县治东南一里,居民二百余户,两旁铺家交易成市。 麻石街:在县治东一里,居民数十家,街用麻石甃,故名。 西坊大街:一名横街,自县前至桥一里,居民二百余户,贸易业聚,路通文江门。 南门街:在县治南二百步,路通郡城。 新街:在县治西三十步,洪武九年,知县李恒甫因官道纾回,特开此路通四牌楼。 仓前街:在县治北二里,居民二百余户,贸迁货财聚焉,路通文江门。 七里街:在县东折桂乡二十三都,去县治七里,路通永丰。 醪桥街:在县北仁寿乡二都,距县治二十里,路通新干。 卢兜街:在县北仁寿乡二都,距县四十里,路通新干。 住岐街:在县北仁寿乡六都,距县七十里,路通峡江。 古城巷:在县东一里,有土城旧址,故名,路通鉴湖。 罗家巷:在县南一里,旧有罗氏居此,路通葛山。 寨巷:在县西一里。昔黄巢兵至,邑人解盛屯兵招义寨以拒之,故名。 蒋家巷:在县南二里,旧有蒋氏居此。 李家巷:在县南一里,旧有李氏居此。 周家巷:在县南二里,旧有周氏居此。 往通巷:在县东一里,路通东西。 庙巷:在县北一里,有龙王庙,故名,通州背河下。 黄竹巷:在县北,路通东门。 九曲巷:在县北二里,其巷纾同九曲,故名。 缘同巷:在县东二里,路通龙华寺。 火巷:在县北一里,旧时民居凑集开此巷,以防火患,故名。 第七章 牌坊 状元坊—— 胡广:坊在五十一都大洲上,知县钱本中立。 刘俨:坊在县治北八十步月洲桥下,又在四十二都,知府陈本深立。 彭教:坊在文江门外,知县吕炯立,又在四十六都。 罗洪先:坊在文江门外。 刘同升:坊在文江门外。 会元坊—— 在月舟桥左,知县章亮为夏积立。 解元坊—— 解缙:坊在傅溪桥。 黎德让:坊在玉笥山南。 刘观:坊在泮东门内。 刘子钦:坊在四都。 尹凤岐:坊在五都。 王鉴:坊在六都。 钱习礼:坊文昌乡。 王艮、王修:坊在四十六都。 郭缙光:坊在五十九都。 李庸修:坊在六 进士坊—— 刘观、周鲁:坊在城东。 李照违:坊在城西。 黄金华、周正:坊在城南。 刘祯:坊在二都。 周南巽、周忱、陈正伦、高安:坊在三都。 周璹、王佐、罗侨:坊在五都。 毛伯温、谢体升、谢善:坊在七都。 廖庄:坊在二十三都。 李世元:坊在二十三都金滩。 王相、王无将:坊在文昌乡。 邓贵:坊在白沙。都御史韩雍立。 张鸾:坊在四十九都。 肖宽、刘靖:坊在五十一都。 汤建:坊在大洲上。 湖濪:坊在五十三都。 |
|
来自: 家在远方p2wzle > 《罗氏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