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成语88:抱残守缺

 陆一2 2017-10-11


  成语抱残守缺

  今天要和您分享的成语是“抱残守缺”

  出自《汉书·刘歆传》

  刘歆是西汉时期著名学者刘向的儿子,他曾和自己的父亲一起负责勘校文史典籍。当然,能做这样的工作,那无疑是知识极其渊博的。作为儒学史上一个颇为重要的人物,刘歆在校勘学、天文历法、史学和诗文方面,那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家。

  在做校勘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刘歆发现了一本名叫《春秋左氏传》的书籍。在阅读了几遍之后,这刘歆是爱不释手,认定这是一本极为珍贵的史料文献,于是建议为《春秋左氏传》立学官,也就是培养专门的讲师。


  ∆ 春秋左氏传

  当汉哀帝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便命令刘歆和五经博士一起讨论这本《左传》。但诸博士都不同意立学官这回事。这让刘歆是非常地气愤,于是他就给这群博士的上司太常写了一篇公文,专门批评这件事情。这篇公文也就是汉代经学史上的名篇《移让太常博士书》。

  在这篇文章当中,刘歆指责这些博士“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这意思啊就是说,这些人啊太自私了,明明看见了现在学问体系当中是有残缺的,却生怕自己的地位不保,而不敢去革新,这种情况那实在是令人太气愤了。

  这样的一封信那自然引起了博士们的愤怒,但因为刘歆和王莽的关系很好,在王莽逐渐得势的过程当中,这刘歆的官啊,也是越做越大。只是后来因为与王莽的意见不和,自请外任小官。再后来我们就都知道了,这王莽篡汉,刘歆则是密谋诛杀王莽,结果事情败露,自杀而亡。

  《左传》这本书,在汉代时期引起的争议是非常大的,两汉今古文经学之间的四次交锋,都有《左传》的影子。而刘歆的这篇《移让太常博士书》,就是吹响了第一次今古文经学的争论号角。


  ∆ 禅意

  其实,“抱残守缺”的现象在历史上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我们在谈到战国的时候,每次讲到变法,那后面必然会伴随着改革派和守旧派之间的斗争。

  而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抱残守缺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这很多人在面对大好机会的时候,本应该发奋进取,开创革新。结果呢,却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阻挠,最终放弃了行动,宁愿留下遗憾也要求一个“稳”字,这样做,未免有些怯懦了。

  《易经》中有这样一段话,“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既然这时运来了,那大丈夫还是应该敢作敢为才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