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答百度贴吧“尝百草NO1”关于“阴阳”的几个问题

 寿世保元中医馆 2017-10-11

 

 

 

泸州市天泰中医药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吧网络截图



 

 

 

今日(10月11日),在《百度贴吧》看见中国中医科学院吧”,一位叫尝百草NO1”的朋友关于对传统中医“阴阳”感觉“迷乱”,想对“阴阳”问题作更多了解,也看得出这位朋友是在“用心”学习中医,故以本人对传统中医“阴阳”的理解作一些解答,如有不当之处,希望理解更深、更透的同仁们斧正!

尝百草NO1朋友你好!

看见你提出以下这四个关于阴阳的问题,根据我的理解,现答复如下:

传统中医的阴阳实在迷乱,有人能够回答最基本的阴阳四问吗?

1、中医八纲中的阴、阳,分别是什么?

答:首先需了解传统中医所说的阴、阳的来源

传统中医的阴、阳,来源于《易经》的阴、阳。《易经》的阴阳,来源于自然界、宇宙空间万事万物两种相互对立的物质的基本属性,是一种哲学范畴。简单地说,凡是阴暗的、低矮的、向下的……都属于阴,凡是明亮的、高亢的、向上的……都属于阳;如自然界的宇宙空间的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天为阳、地为阴;自然界的山为阳、水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头为阳、脚为阴,后背为阳,前腹为阴,手背为阳,手心为阴……

学中医,必须先学习和了解华夏文化之活水源头”——《易经》。

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序言: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世历三古,人经三圣(上古伏羲、中古文王、下古孔子)而成的《易经》说:一阴一阳谓之道。就是指出宇宙空间、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的基本属性均由阴阳构成。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药王孙思邈说: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医;

明朝医家张景岳《类经图翼·医易》言:乃知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原者,同此变化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而不知易乎?

学中医,想要学好中医,必须从源头《易经》开始!

2、中医四要素阴、阳、气、血中的阴、阳,分别是什么?

答:你这里阴、阳、气、血里的阴、阳,还是第一个问题所指的阴、阳。如果将气血分阴、阳,那气为阳、血为阴。

3、脏腑理论中的心阴心阳、肝阴肝阳、肾阴肾阳、脾阴脾阳、肺阴肺阳中的阴、阳,分别是什么?

答:现将你所提出的脏腑理论中的肝阴肝阳、肾阴肾阳、脾阴脾阳、肺阴肺阳中的阴、阳分别指什么简答如下:

心阴心阳,可以理解为:心脏的心血为心阴,心气(主要指助推心脏运动的能量)为心阳;

肝阴肝阳,可以理解为:肝脏的肝血为肝阴,肝气(主要指主导肝脏升发、疏泄功能的能量)为肝阳;

肾阴肾阳,可以理解为:肾内的阴液,即元阴、真水为肾阴,肾气(指主导温煦、生殖、气化等功能的能量)为肾阳;

脾阴脾阳,可以理解为:脾脏的阴液(津液、血液等)为脾阴,脾阳主要指主导发挥温煦、运化水谷精微物质功能的阳性能量;

肺阴肺阳,可以理解为:滋养肺脏的津液为肺阴,而主导肺脏宣发、升散、输布等功能的阳性物质为肺阳。

4、中医人常说的阴阳平衡,其中的阴、阳分别是什么?

答:我们中医常说的阴阳平衡,这里的,主要指人体内滋养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的津液(血液),而,主要指温煦、推动、升发人体脏腑组织正常发挥功能活动的能量。

说到这里,不知道能不能够理解?如还未完全理解,希望进一步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