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病看中医?什么病看西医?

 渐近故乡时 2017-10-11

本公共号由协和医学院博士创建,与一群志同道合医生共同打造!旨在普及医学知识,传播健康理念!追求卓越,铸造精品!还原医生真实形象,传递正能量。



中医药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而西医仅有几百年。从鲁迅到方舟子,很多人均不同程度的批判中医,更有甚者说中医是骗人的,这些观点有失偏颇,甚至是荒谬的。不可否认的是中医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且现在的中药已从纯天然变成大规模种植养殖,药效药性已发生很大改变,甚至曝出其农药残留及重金属超标,怪不得有人说中医毁于中药。特别是近代以来,面对西医的快速发展,中医似乎显得力不从心。


更让人气愤的是,中医里的一些庸医滥竽充数,耽误了患者的病情,不少人因此而恨上了中医。还有很多骗子打着“中医养生”的幌子,大卖所谓治病防病的保健品,不明真相的人纷纷上当。这都严重损害了中医的声誉,当然这错不在中医,而在于利用中医去敛财的人。


客观来讲,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虽然存在不足,但瑕不掩瑜,中医为人类的健康和福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它所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人,甚至影响力整个东南亚地区及欧洲地区。

中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那么什么病适合看西医,什么病看中医更好呢?总的来说,对于急重性疾病,或者见效快的疾病,首选西医毋容置疑,然而在慢性病的调理方面,中医更胜一筹。那么具体我们如何选择?

适合西医的疾病

急性疾病


心脑血管


冠心病,心力衰竭,动脉夹层破裂,高血压病。急性脑梗塞,脑血管意外(脑出血),癫痫等

呼吸系统


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哮喘发作,肺结核,呼吸衰竭

消化系统


急性胃肠炎,消化道出血,急性肝炎,病毒活跃的肝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等

泌尿系统


血尿、输尿管结石、急性泌尿道感染、尿道阻塞、尿毒症等急性或亚急性疾病。

内分泌系统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各种激素代谢异常

传染性疾病

艾滋病、梅毒、肝炎类,肺结核重症肺炎、禽流感等


重症疾病


一切病重及危及生命的相关疾病。这些急重症(包括儿科)适宜选择西医治疗,切勿耽误治疗。


适合中医的疾病

亚健康

首选中医。亚健康的特点是患者有多种异常表现和体征,而通过常规的物理、化学检查方法不能检出阳性结果,难以做出疾病的诊断。亚健康状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身心上不适应的感觉所反映出来的种种症状,在相当时期内往往难以确诊的状况;


②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如已有心脑血管、呼吸、消化系统和某些代谢性疾病的症状,而未形成确凿的病例改变;


③一时难以明确其临床病理意义的“症”,如疲劳、神经衰弱、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④某些重病、慢性病已经临床治愈进入恢复期,而表现为虚弱及种种不适;


⑤在人体生命周期中,衰老临期的组织结构老化与生理机能减退所出现的虚脱症状。这些都可通过中医进行调理。

疑难杂病及慢性病

对于一些疑难杂症和慢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椎炎、慢性肾炎、风湿及类风湿病等,西医可能会采取激素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通过辨证而施治,或以汤药或针灸、刮痧等,效果不错,对肝肾功能的损害也小,肿瘤患者配合内服中药还可以缓解化疗的毒副作用。

非器质性疾病

通过检查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后的一些非器质性疾病,首选中医。如:


1) 偏头痛:大多病因不明,属于功能性紊乱;有些人平时容易出现疲劳乏力、精力不足、头晕目眩、心情烦躁等症状,虽然精神上很不舒服,但经西医化验、拍片等检查却发现不了明显的器质性异常。这些也是中医擅长的领域,可以针对这些症状选药,辅以针灸等,往往效果比较显著。


2) 失眠:失眠也多属于功能性紊乱;中医可从气血、阴阳等角度辨证治疗,有较好的疗效。镇静安眠类的西药容易导致依赖,只能短时间服用。


3) 便秘:西药对便秘的治疗较为短效,只能作为应急措施。过多服用泻药可产生一定的药物依赖。而中医治疗便秘先辨虚实寒热,或泻热通便,或补虚润便,因人而异,灵活应用 。

颈肩腰腿疼

中医理疗,如针灸、拔罐、刮痧、推拿等是治疗该病种的一大特色,配合中药调养,更有优势。西医主要是口服止疼药物对症治疗为主,而在疾病晚期西医手术治疗方面有优势。

消化系统慢性疾病

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结肠炎、胆结石、胆囊炎等,一般病程较长,机理比较复杂。西药多为单成分,不如中药个体化治疗(一人一方)更容易贴近病情。

过敏性疾病

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属于免疫功能紊乱。由于免疫系统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用西药很难找到针对性,往往只能抑制免疫功能,停药后容易反复。而中医是跳出局部从整体来调节,认为过敏是由于正气相对不足,邪气入侵造成的,治疗无非是辅助正气,排出邪气,简单治疗即收到良好的效果。

特发性脱发、斑秃

这类疾病一般病因不明,西医不易治疗。中医从气血不足、脏腑虚损、痰湿瘀热等角度出发辨证治疗,有一定疗效。

妇科

1) 感染类疾病:如盆腔炎、阴道炎等。对于急性发作期、采用西药抗感染治疗见效快。中药和中医理疗则对一些慢性反复发作性炎症中医从湿从瘀论治疗效更好。


2) 不孕:根据病因;首先应该仔细查找病因,再确定找中医还是西医。属于输卵管阻塞等有明确器质性病变的,西医治疗较好,但大多数功能性病变引起者,中医药具有优势。同样对于不育,中医药调理也有独到之处。


3) 原发性痛经:西医对原发性痛经治疗效果不佳,多属对症治疗。中医辨证施治效果较好,推荐中医。对于继发性痛经,还是由西医去除病因为佳。


4) 月经失调:妇科疾病常属于激素分泌紊乱,如果单纯调节某种激素,不但不好掌控剂量,还容易引发体内一系列激素变化。中医从整体调节妇科也是一门强项。中医认为,妇科疾病大多是体内有瘀滞或血虚或者宫寒等等,采取疏肝补肾、养血活血等方法治疗,效果很好。


5) 产后病:妇女产后多虚多瘀,常见缺乳、便秘、产褥感染、恶露不尽等等,这些病西医没有太好的办法,中医很有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

从以上的例子中,大家不难看出,其实很多疾病都可以选择中医或者西医治疗,只是不同疾病的不同时期选择哪个治疗为佳而已。


就拿脑血管疾病来说,最佳方案就是先西后中;如:中风、脑梗死等。西医在急性发作时迅速控制症状有优势。但急性期过后,中风后遗症的偏瘫、失语等,西医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中医药加针灸理疗,疗效更确切。


再比如皮肤病:(1)青春痘:西药副作用相当大,不宜久用;中医从全身调理,作用缓和但持久。(2)白癜风:为难治性疾病,治疗需要持续。西药主要在局部用药、激光治疗方面有特色;中医依靠辨证论治,进行全身调养。



看中医六大注意事项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但很多人去看中医前,经常因忽视了一些细节,而影响了中医师对病人气色、舌脉的观察,进而影响对病情的诊断。所以看中医时一定要做到 六个“不”:


1

不化妆

“望诊”对诊断非常重要,一定要让中医师看到你的“庐山真面目”。

2

不吃易染舌苔的食物/药物

牛奶、花生等含脂肪多的食品容易使你的舌苔变得白腻;杨梅、乌梅等,容易使舌苔变黑;咖啡、橘子以及维生素B2等,可能使舌苔变黄;就诊前刚喝热饮,可使舌质变红。以上会明显影响观察舌苔的情况。

3

不使用/食用气味浓烈的东西

不要使用气味浓烈的香水或护肤品;不要吃气味浓烈的食物,如葱、蒜等,以免影响闻诊的准确性。

4

不做剧烈运动

脉诊是中医诊病的重要手段,就诊前应尽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情绪急躁和剧烈运动等因素,对诊断造成影响。

5

不频繁更换医生

很多疾病的治疗需要一定时间,特别是中医,而频繁更换医生只会造成治疗的重复。一般的慢性疾病,如果治疗1个月后仍无明显效果,可以考虑另选大夫,但一定要将以往的病历或处方保存好,以便让医生了解您的治疗情况。

6

不沿用过去的/别人的处方

有些人认为,这次病好了,可以把方子留着,以备将来症状再次出现时使用,或者看到别人跟自己的病情类似,便将别人的处方拿来自己用,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同一个疾病的同一个症状有虚实之分,阴阳之别,讲究“辨证施治”,一个药方不适合所有人。


温馨提示

  1. 看病治病请一定去正规正规、正规的医院就诊,不要相信医院里主动搭讪的“好心人”建议,以免中了“医托”的圈套;谨记医院门口卖中药材的都是骗人的,围着买的都是托,细心的一看就发现,那些人只挑不买。参考可点击:《北京著名三甲医院挂号宝典

  2. 不要相信电视台和网络上的各种广告。当出现不舒服的症状时,不要去网上搜索而自己诊断,也不要相信那些微信朋友圈里的医生。参考:我们为什么拒绝微信看病

  3. 网络或朋友圈充斥着一些医学科普文章,文章内容含有包治一种病的“中药方”,题目常常包含终生、一辈子不得哪种病等,为了点击率而不择手段,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害人不浅!因为同一个药方不适合所有人,这样的文章可信度不高。参考:《识别虚假宣传和健康谣言的独家秘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