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理国高氏家族

 君子养源 2017-10-11
曾长期执掌大理国朝政的高氏家族,根深叶茂,人才辈出,是云南历史上世代显赫而又极具西南边疆历史文化特色的传奇家族,也是中国各民族血脉融合、文化融合最有典型性,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家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部云南高氏家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文化融合、民族融合历史的缩影。

■ 高世祥 文·图

源自江西 盛于西南

多位历史学家依据历史文献和家族谱牒资料研究,均认为云南高氏家族的祖籍为江西吉安卢陵县,始祖名为高定。《三国志》《华阳国志》中记载的高定,被认为是永胜、姚安、鹤庆等地高氏家谱中的一世祖。

永胜、姚安两地高氏家谱皆言,高定随诸葛武侯征南中(即今云南),因战功卓著被封为益州太守。而史书记载的高定实为越嶲郡叟帅。高定与益州大姓雍闿、朱提大姓朱褒据地称雄,联合反对刘备的蜀汉政权。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高定战败被诸葛亮斩杀,其子孙迁徙流落到今昭通、曲靖一带,随后又向滇西洱海地区迁移。历史学家认为高氏后人在编修家谱时将高定写为“随诸葛武侯南征,因功封益州太守”,一种可能是为攀附诸葛亮的大名和视汉文化为正统而歪曲历史;另一种可能是因为修谱者获得的历史资料有限而杜撰的结果。历史学家认为,高氏先祖早在三国以前就已从江西迁入西南,被西南地区的土著民族同化,到三国时期已经发展成为雄霸一方的南中大姓,其代表人物即是诸葛亮南征时,与诸葛亮对抗,战败被杀的越雋郡叟帅高定。

根据权威历史学家的研究,汉民族进入西南地区始于秦代。秦代的李冰父子、常頞开通了经四川宜宾经石门关到昭通、曲靖的五尺道。公元前280年楚国派将军庄蹻率500多士兵进入滇池地区,攻打古滇国。司马迁的《汉书·西南夷列传》记载了这一事件,称“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循江而上,略巴、蜀、黔中以西。蹻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秦中郡,道塞不通,因不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这段不长的话,把中原士兵到西南,与当地土著融合的原因经过说得一清二楚。所谓变服从其俗以长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同化了并当了首领。庄蹻率领的士兵都是男人,回不去了自然要娶当地土著女人为妻,这就是与当地土著的血脉融合。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楚国先进的农耕技术,作物种子和先进的文化,极大地加速了这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西汉时期,唐蒙、司马相如续修五尺道,滇东地区与内陆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为降服西南夷,在都城长安仿滇池开挖昆明池,让士兵练习水战。昆明大观楼长联所言“汉习楼船”说的就是这件事。汉武帝派将军郭昌、卫广征服西南夷后,在滇设置郡县,赐“滇王王印”,让滇王“复长其民”。古滇国纳入汉王朝版图后,汉民族进一步向滇南、滇西地区迁移。

秦汉时期进入滇池地区的中原人士,由于数量上的劣势,加之与当地土著通婚,基本被同化融入了当地民族。

自庄蹻入滇,汉武帝征西南,到诸葛亮南征,时间已经过了500年。庄蹻入滇、汉武帝征西南的士兵虽然人数上不占优势,但由于文化发达,技术先进,军事强大,虽然习俗上被当地民族同化,但政治上却居于强势地位。后来发展成南中大姓的人基本上是随庄蹻入滇和两汉时期进入滇池地区,被当地土著民族同化了的中原汉人。蜀汉时期与诸葛亮对抗,南诏国时期在今永胜一带再度崛起,并兴盛了几百年的云南高氏家族也是其中的一员。

再起永胜 执掌大理

西南地区虽然汉代即已纳入中央王朝版图,但因山水阻隔,路途遥远,实质性的管理是相对松散的。当时的永胜一带属越嶲郡姑复县,越嶲郡的治所在今天的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地区,姑复县的治所在今天的永胜一带。

到了唐朝时期,唐王朝为了防止逐渐兴起的吐蕃势力南进威胁中央王朝,扶持了洱海地区的南诏国。

现在的丽江巿永胜、华坪、宁蒗三县地域,在当时为南诏国属下的善巨郡。

自诸葛亮诛杀高定,高氏族人流落于西南各地,几百年后,又岀了担任善巨郡太守的高方。

善巨郡位于今云南西北部。特殊的区位,使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重地。从南诏国前期以来,吐蕃势力迅速崛起,对中原王朝的威胁日趋明显。善巨郡(永胜)作为两大政治势力的接壤地带,军事战略地位更加突出。由于这个原因,历朝历代均派军事强人率重兵把守。南诏末期的善巨郡太守高方,便是南诏府郡中最有军事实力和指挥才干的郡守。

南诏末年,政权频繁更替,短短三十年,出现了四个短命朝代。先是南诏宰相郑买嗣推翻南诏国,建立大长和国。随后杨干珍和赵善政联手推翻郑买嗣建立大天兴国,几个月后,杨干珍又杀害赵善政,建立大义宁国。时任通海节度使的段思平,因对杨干珍不满而被追杀。时为善巨郡守的高方也对杨干珍弄权反叛不满,加之平素与段思平交往甚好,于是依靠自己的军事实力,并联合滇东三十七蛮部,一举推翻杨干珍的大义宁国,支持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国。段思平封董迦罗为国相,封高方为岳侯。由于高方在争夺政权的战争中功勋卓著,段思平将永胜以外的姚安、昆明、曲靖、玉溪等滇中地区分封给高方作为世袭领地,并任命高方子孙世袭善阐侯管辖滇中地区。

方国瑜、林超民两位历史学家根据高氏取名法,并结合高氏家谱和其他史料研究认为:高氏家谱记载的高氏二十四世祖高君辅即是高方。高氏传至二十九代高智升时,因善阐侯高智升在平息大理国诸侯杨允贤叛乱中立下大功,被任命为大理国宰相,同时任命其子高升泰继任善阐侯管理滇中地区。过了几年,杨氏家族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杨义珍又发动政变,弑大理国国王段廉义自立为王,自称广安皇帝。当时的高智升年岁已高,遂令其子高升泰自善阐(今昆明)率军前往大理勤王,推翻了杨义珍的政变政权,扶持段廉义的侄子段寿辉为大理国王,高升泰做了宰相,执掌实权,并由高升泰的弟弟高升祥继任善阐侯。几年后段寿辉又将皇位传给段正明。

自杨允贤、杨义珍之乱,段氏走向衰弱。方国瑜先生考证文称:

正明为君不振,人心归高氏。甲戌岁(1094年)段主禅位为僧。群臣皆曰:杨义珍之篡,段氏亡矣,国固高氏之国也。今段氏微君,已委蜕而去,非高氏为主,人心其安归乎!由于段正明一心向佛,无心国事,朝政皆由高升泰处置。《三迤随笔》有联称:正明不振,身为帝王,大好江山臣治理;升泰高升,清平宰相,才华盖世占鳌头。

到公元1095年,段正明禅位给高升泰,段正明出家为僧,高升泰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大中国,改元上治。在位两年后,高升泰中风卧床,临终前召集其子高泰明及诸大臣,遗命还位于段氏,言:我高氏立国,以段氏之弱,国人推我,不得已而从之。今其弟已长,必以国还段氏,慎勿背我,后人勿效尤也。高升泰卒后谥为富有圣德表正皇帝,其子高泰明遵父命还帝位于段正明之弟段正淳,称后理国,高泰明任宰相,称中国公,段氏得以复兴,高氏世袭担任宰相,掌握实权。史称:赏罚号令,皆出其门,段氏拥虚位而已。(未完待续) 

(作者系丽江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