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8国考申论热点:节令食品日报制
2017-10-11 | 阅:  转:  |  分享 
  
2018国考申论热点:节令食品日报制背景链接国庆中秋两节将至,北京市食药监局针对北京53家月饼生产企业开展了全覆盖式抽检,同时还将对节后过期
月饼馅料处置情况进行检查。此外,今年北京试点实施“节令食品日报制度”,即自月饼生产之日起,生产企业每日向当地食药监管部门报告月饼产
量、销量、退货量等信息,掌握月饼生产、销售、退货及回收处置情况。综合分析月饼等节令食品有其特殊性,只在某个时间节点是畅销货,过了特
定的节点,这些食品就少有人问津。这也就对节令食品安全监管提出了相应要求。比如,一些厂家为了一己之利,将卖剩下的月饼在第二年进行“再
加工”,无疑会埋下诸多食品安全隐患。因此,对这些节令食品安全监管须臾不能放松且需要更加灵活的手段。北京市将以通州区试点,由通州区的
月饼生产企业将相关信息每日反馈至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监管部门对企业动态的把握,通过信息交互沟通,督促企业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监管部门通过对企业生产销量、退货量等信息的精准把握,有利于实现全流程监管,也就是“闭环”监管。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幸福和生命健康
,既需要企业恪守行业底线,依法依规生产经营,也需要职能部门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可以说,“节令食品日报制度”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有益探索和
创新,具有推广价值。参考对策中公教育总结,落实好“节令食品日报制度”,企业当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比如,产量和销量信息如何报,企业有自
主权。保障这些数字真实且有效主要依赖于企业自身。这考验着企业生产经营者的诚信指数,也未尝不是对企业良知的“开卷考试”。制度成效如何
,不仅关乎着消费者的权益,更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理当警醒并按要求报告。对于监管部门而言,有了“节令食品日报制度”并不意味
着可以高枕无忧。一则对企业上报的信息和数据应加强研判,以提高监管的针对性;二则也应避免过度依赖“节令食品日报制度”,相应的日常监管
依旧不能松懈。比如要多采取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的飞行检查模式等以实现监管日常化。同时,在落实“节令食品日报制度”等措施的基
础上,应充分发挥好公众的力量,一方面要让公众养成理性的节令食品消费习惯以确保食用安全;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
性,消费者对一些违规生产经营食品商家要敢于说不,甚至是举报。此外,对于网售的“私房月饼”,也有必要纳入监管之列,而网民的力量同样不
可或缺。资料来源:法制日报:节令食品日报制值得推广(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献花(0)
+1
(本文系河源中公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