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书狂人王铎:不狂不大家!

 萍聚堂 2017-10-11


他是“草书狂人”,

霸气、狠劲,粗拙,墨色飞扬。

这种狂,

融入了家国之恨,融入了平生执着。

他的粉丝遍布全球各地,

听闻他的展览在杭州举行,

海外书法爱好者打飞的都要来看展!

王铎(1592—1652),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有“神笔王铎”之誉。书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献之为主,广泛涉猎魏晋唐宋诸名家,对阁帖的研究最为深入,且临帖非常讲究,笔笔有来历,绝不妄为。


一六二七年,

王铎任福建考试官,沿运河到过杭州府;


一六四四年春,

王铎和梁羽明避难杭州,曾作书卷,后跋文“行舟雷锋四六桥前”等句;


其后一年,

王铎同清贝勒博洛至杭州;


如今,

浙江美术馆举办“健笔蟠龙——王铎作品展”,王铎与杭州又一次相遇。


主题:健笔蟠龙——王铎作品展

主办单位:浙江美术馆

时间:2017年9月2日—10月15日

展厅:7、8号厅


9月2日开展,现场人气爆棚,观众皆惊叹于王铎“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五十年终日矻矻而不缀止”的勤奋,又好奇他是如何把握“如灯取影,不失毫发”的入帖和“不规则摹拟“的出帖之间的平衡。



展览以“健笔蟠龙”为名,萃自吴昌硕跋文之“眼前突兀山险巇,文安健笔蟠蛟螭”句。此跋附于王铎所作草书卷后,已然点明王铎草书之“险”“健”势态。



展览共分三版块


一是王铎的临帖,有轴、卷、扇面形制;


二是王铎的创作,内容上涵盖了自作诗、他人诗、手札;


三是其绘画,山水、花卉等题材皆备。



王铎的临帖


从临帖来说,王铎的临摹带有一种炫耀性。我们今天所知的宋代以至明末清初的刻帖,王铎都曾学习过,此外还有大量的单刻帖。王铎临帖还很傲娇,他有他自己的原则:


这些名家,我不临


1624年与1651年临摹


王铎临“二王”、临张芝、临柳公权等,临了这么多书法家的作品,但这几位的作品他是不临的。


1646年八月初二日,十五帧


怀素


怀素是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王铎也擅长草书,可是他认为怀素坏了规矩,故不加临学。


王铎 临张芝《冠军帖》(1650)


在上海博物馆一件作品的题跋中,他说有人认为他学了怀素,于是连续写下了2个“不服”:


王铎 临张芝《冠军帖》(1649)


丙戌三月十五日,戏书于北畿,为天政贤坦。吾书学之四十年,颇有所从来,必有深于爱吾书者。不知者则谓为高闲、张旭、怀素野道,吾不服,不服。王铎五十五。


《冠军帖》(淳化阁帖游相本第二卷)


苏轼、黄庭坚


王铎不学怀素也许是大家熟知的,但有两位是大家想不到的:宋代的苏轼和黄庭坚在明代非常受追捧,但王铎的临摹作品中,我们真的一件临摹苏黄的都找不到。


王铎 临《汝帖》


这或许与王铎对苏黄的诗文不屑一顾有关。他认为宋元弱嫩,不敢宗法。又说“诗文不愿观苏轼”,“学诗誓不傍苏、黄”。


杜甫诗《空囊》  227cm×53.4cm  1650年  故宫博物院藏


这些字,我不临


看王铎临写作品时,作品旁边的诗文,你是不是常常会觉得读不懂?因为他多有割裂原帖的上下文,将诸帖杂糅,这是为什么?原因有二。


一、忌讳。


王铎割裂了部分原文


悲、哀、恸、痛、毒等字“不吉利”的字眼。王铎在立轴中是很避讳的,基本上就会跳开不写。因为这是一个立轴,立轴是要悬挂的,王羲之写的“坟墓”即使再好,应该也不会有人挂到家里,这是一般人的忌讳。


原帖第一句话是“献之死罪”,写信时的套语,接下来是悲、哀、恸、痛、毒等字,都是让人看了很难受的。当王铎发现帖中有这些字的时候,他一定把这些句子全部删掉。下面又遇到了“凶问”,这两个字在立轴中也消失了。



桺(柳)


(散)


飲(饮)






薛龙春教授曾对近300件王铎临作做过统计,发现凡是有这一类型的字,他的立轴临摹作品,就会将这个段落删除,这造成了文句的完全割裂。


王铎 临王羲之永嘉敬豫帖立轴


王铎一生临摹了那么多法帖,但王羲之《奄至帖》、《嫂弃背再周帖》、《兄灵柩帖》、谢安《每念帖》等忌讳字极多的法帖,在王铎的传世临摹作品中却从未出现过。 


二、背临时经常发生串记的情况。


比如他临摹褚遂良的帖,在“即日遂良”这个地方,突然串到下文的“即日蒙恩”。


《王铎临王羲之(小园子帖)》


另一件临作则因为都有“散骑”二字,便直接从王羲之《小园子帖》调到了王献之《阮新妇帖》。这件临作先后涉及王羲之《小园子帖》、《适太常司州帖》、《此诸贤帖》、王献之《阮新妇帖》,分别见《淳化阁帖》卷7、6 、6 、9,各帖不相连属,所临分别为18字、5字、3字与9字。这种情况必然在临时写字应酬,背临自己熟悉的法帖片段时才会发生。 


临帖出现错别字?那是在回归“正道”



看王铎临写作品时,作品旁边的诗文,你是不是常常会觉得读不懂?因为在我们的观念中,临帖尽管临的不完全像,但应当尽量像。


王铎  临阁帖


可王铎临摹的时候,往往连范本的字样都被改动了。字样就是一个字的基本结构,它的部首和搭配方式。以临摹《兰亭序》为例,在1620至30年代,王铎留下了四件临作,分别收藏于吉林、绍兴、东京与美国。 


字样比较


图示上面三排取自于刚才看到的临本,和最下面一排的完全不一样。王铎为什么要改呢?是因为他认为王羲之许多字都写错了。


在为篆刻家司马巍写的《释汉篆字画文》中,王铎讲道:“羲、献不过姿之秀婉耳,画不知古也,未之学也。”在一段临摹郗愔书法的题跋中,王铎也说:“书未宗晋,终入野道。必又参之篆籀隶书之法,正其讹画。”


临褚遂良书杜甫《曲江对雨》诗  17.5cm×52.5cm  1634年  天一阁博物馆藏


书法俨然已成为王铎生活的一部分,钻研书法可以让他忘却痛苦。加上他非常重视学习古人,在《琅华馆帖册》中,他认为“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如作诗文,有法而后合。所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也。如琴棋之有谱。然观诗之《风》、《雅》、《颂》,文之夏、商、周、秦、汉,亦可知矣。故善师古者不离古、不泥古。必置古不言者,不过文其不学耳。”



临王操之等帖  17cm×53cm  1650年  故宫博物院藏


王铎的创作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行草宗二王,正书师钟繇,亦多自出胸臆,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


王铎 自作文“吾洛与津为寇破”


如果说王铎早年的书法是飞腾跳踯,狂野自如。那么,降清后那段时间,王铎的书风更显成熟老辣,技法已开始出神入化。王铎在最失意时,每日以创作书画诗文来排遣,“字画诗文,吾辈之寄耶、爱耶、憎耶”。风驰电挚般书写草书,淋漓尽致的表达自我,气势磅礴、犹如滔滔江水停不下来。


杜甫诗《空囊》  227cm×53.4cm  1650年  故宫博物院藏


自作诗《送友》  180cm×58cm  1636年  故宫博物院藏


自作诗《问点平彭子作》  236.5cm×53cm  1651年  西泠印社藏


王铎 行书立轴 纸本 179×56.5cm 首都博物馆藏


王铎的绘画


王铎的绘画师承广泛,不专一家,而且鄙夷近世,上追宋元,面貌比较多样,又脱却时习,饶有古意。王铎的绘画作品传世甚少,然从中也可窥知其画风和特色之一斑,以山水和梅兰竹菊最为突出。较具代表性的有《设色山水图册》《山水图扇》《枯兰复花图》等。


1643年作 芝兰竹石图


王铎 《西山积翠图》


山水  189cm×53cm  1651年  故宫博物院藏  


仿董源山水  186.8cm×51.2cm  1651年  故宫博物院藏


1641年作 松鹿图


雪竹奇石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