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石:为什么长期四分五裂的德国,会在19世纪突然崛起?

 温柔开心手 2017-10-11

在世界众多民族中,德意志民族是独树一帜的。前文说过,德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一个十分奇特的国家,它承载着“神圣罗马帝国”的闪耀光芒,却在其诞生后的漫长岁月中一直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国家。当西欧各民族都在为固定的疆界而不断厮杀时,毫无国际地位的德意志就成为各种政治力量的角逐地,各个邦国被形成中的大国挑来捡去、任意分割。

三十年战争,摧毁了城市的生命力;各邦国高度独立的现状导致相互之间关卡林立,严重地阻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宗教改革运动不仅未能完成信仰统一,反而造就了人民信仰的分裂,从而引发人们精神生活的分裂;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德意志陷入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境地。

德意志民族的出路在哪里?

经历了长达数百年分裂的阵痛,德意志民族还能重获新生,赶上工业革命和全球化浪潮的末班车么?

答案是YES!

历史的车轮进入19世纪60年代,位于德意志北部的普鲁士迅速崛起,通过利用周边大国矛盾,在外交上纵横捭阖,积极塑造有利的国际环境,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取得胜利,打败了最大的敌手——奥地利,完成了德意志国家的统一。更不可思议的是,统一后的德国工业以巨人般的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体,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

我们不禁要反问一句,为什么德国为什么会在近代政治统一?

云石君认为,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分析:

第一,欧洲文明的整体进步,使得内部交流需求大增。

正如云石君多次强调过的,欧洲地缘结构四分五裂,缺乏一个强大到足以压制四方的本部核心板块。这种地缘结构的支离破碎,决定了任何一股政治势力,由于其所依托而生的地缘板块实力有限,无法对其他势力形成绝对优势,所以也难以整合四方,实现政治上的统一。

但是,大航海时代来临了。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和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真正走出了地中海的小圈子,并航向未知的大西洋,文明程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由于海外商路的拓展,欧洲从海外殖民地掠夺回来的资源大大增加,这种资源的增加,以及时代进步带来的技术成熟,使得欧洲有能力对本土进行大规模开发。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一种什么结果?就是欧洲的文明和技术水平有了一个整体性的提升。这种量变导致了文明形态的质变,进而催生了工业革命。由此,欧洲文明才一举超越华夏文明,登上了人类文明的中心舞台。

众所周知,中世纪以前,由于独特的地缘优势,地中海才是欧洲文明的核心,德意志地区受阿尔卑斯山脉的阻隔,实际上处于欧洲文明的边缘地带。大航海时代和新航路的开辟,带动了沿海西欧以及俄国的崛起,欧洲文明的范围扩大到整个欧洲。如此一来,德意志就从文明的边缘,摇身一变成了欧洲文明的中枢之地。而从地缘上来看,德国作为欧洲的中原,自然而然成为了欧洲内部商业和文化交流中枢,积蓄了大量的财富,有了抗拒外来压力资本,其表征之一就是,彼时的德意志已经孕育出了高度成熟发达的城市贸易。随着内外部文明和贸易交流的逐渐增多,德意志内部的统一倾向在不断增长。

第二,工业革命的来临,促进了德意志资源调配和整合的能力。 

18世纪末,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力的动力源泉,连亚当·斯密都没想到,技术革命有如此巨大的可能性和推动力,不仅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

眼看着这场工业革命把英国从欧洲的边缘带入世界的中心,把一个不起眼的阴暗、潮湿的小岛变成了日不落的帝国,沉浸在“神圣罗马帝国”光环下的德意志开始不淡定了。

首先,不同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工业革命是一场系统性的革命,它既是技术革命,又是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工业的产业链条较长,它需要跨区域的资源调配和整合,同时也需要广阔的内部市场来消化。德意志诸侯林立的格局,既不利于新技术的大规模普及和应用,也不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自然也就阻碍了德国的工业化。在这种情况下,德意志统一的呼声自然越来越高。

其次,全球化的扩张和建立殖民地掠夺财富,成为欧洲国家增强国家实力的重要途径,而这一切都有赖于一个强大的国家做后盾。反观德意志,长期的政治分裂使德意志无力开拓海外殖民地。分裂不仅使得国家的实力被严重分割,也增加了内耗,没有一个邦国有足够的实力去支撑海外扩张,只能在全球化殖民掠夺的浪潮中干瞪眼。在这种情况下,德意志政治整合为一体,以集中资源、形成竞争力,联合做大做强的需求在增长。基于这种对外扩张、开拓殖民的需求,社会各界尤其是各邦国对推动德意志国家统一的动能骤然提升!

第三,科技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各部紧密连接程度大大增加。

德国的地形变化多端,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高原台地,丘陵,有秀丽动人的湖畔,及辽阔宽广的平原。整个德国的地形可以分为五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部阿尔卑斯前沿地带和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

虽然德国内部山脉与河流纵横交错,但这些山脉和河流都不大,阻断的程度都相对较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进步,德国逐渐冲破了地缘屏障的梗阻,各区域之间的地缘关系较农耕时代大为紧密,地缘板块间的界限逐渐消融,交流和互动也日趋增强,构筑统一政治、经济、文化体系的条件自然也就越来越成熟。尤其是北方平原,随着工业的到来,开发程度大大提高,整合为一体的能力越来越强。

在德国工业革命中,以铁路建筑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革命处于领先地位。铁路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也是第一次科技革命的重要体现,而工业的发展和崛起反过来又促进了铁路建设的大规模发展。

铁路的便捷和优势有目共睹,一方面,稠密的铁路网络打破了各邦国互相隔绝独立的局面,相互之间的协作和联系得到了极大地增强,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减轻由于政治分裂造成的分离主义倾向,进而加快了德国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第四,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导致教权衰落,为世俗权力扫除了障碍。

中世纪时,天主教曾是欧洲精神领域的绝对主宰。教权的存在,虽然在有助于德国初级统一,但当德国想进一步政治整合时,又成为了阻碍。早起的教权和皇权相互依托,二者之间虽有矛盾,但是体现的多为合作的一面。随着政治整合程度的提高,世俗王权的力量也就更强大,当世俗权力强大到一定程度,自然不甘于受教权钳制,二者的矛盾逐渐公开化,这就对德国的进一步整合形成阻碍。历史上教权与治权也屡次斗争,但在中世纪时都治权都搞不定教权,反而导致了各邦国趁机坐大独立,成尾大不掉之势。

中世纪晚期,随着宗教改革运动和新教的兴起,天主教的铁幕逐渐松动,在随后与新教的纷争中丢盔弃甲,一路颓靡,全然不复当年之盛。在这种情况下,教权不得不放弃对世俗权力的干涉,重新阐释教义,以适应时代需要。毕竟,天主教廷说到底也只是个宗教首脑组织,天主教并非一个世俗强权,而仅仅是个精神领域的宗教体系而已。

随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兴起,一些新思维新观念逐渐在民众中普及开来,这些新的观念提倡解放思想、肯定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显然与教会的教义存在冲突;而天主教的极端封闭已远远不能继续控制欧洲人的精神世界,对宗教的质疑和反叛逐渐在民众中蔓延开来。

随着新教的崛起,天主教势力范围大幅萎缩;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潮的泛滥,更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教廷维持自身权威的意识形态基础。

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随着宗教神秘感的去除,民众对政教分离的认同度不断提高,教廷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大幅下降。这种情况下,教廷已难以钳制普鲁士、奥地利等强势世俗政权。随着普鲁士在十七世纪的逐渐崛起,在德意志各邦国之间形成了普鲁士与奥地利两强并立的格局,教廷已经很难凭借自身的力量,予以强势阻扰,只能靠边站。最终,普鲁士通过强力政治整合,直接推动了德意志的统一运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