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第一石之争

 欣然书斋 2017-10-12

1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灵璧石和太湖石可谓分庭抗礼。

卧虎

石种:灵璧石

规格:150cm×48cm×80cm

收藏:淮北市·朱子厚VS

遍地桃花始盛开

石种:太湖水石

规格:90cm×57cm×27cm

收藏:苏州市·顾建华

论造型,太湖石的丰富多变不输灵璧,而且略胜一筹,四面可观;论颜色,灵璧石黑亮如玉,但太湖石的青灰典雅,其实也自有风格;论名气,灵璧石的名声可远溯《禹贡》,太湖石也有白居易、宋徽宗等大批忠实粉丝。两大名石势均力敌,但不管怎么样,谈起“天下第一石”,人们总认为应由灵璧夺魁。

其中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因素,就是灵璧石的质感够好。

石种:灵璧石

蚌埠市观赏石协会“第一届灵璧石雅集展作品”

2

在很多古代诗文中,谈到灵璧石,常常用到“清”或者“润”这两个字。如《太平御览》:“光彩朗润……是浮磬之精也”。曾几《吴甥遗灵璧石以诗还之》:“铿锵发金声,温润见语塞”。戴复古《灵璧石歌为方岩侍郎作》:“声如青铜色碧玉,秀润四时岚翠湿”。王褒《咏宝晋斋研山》:“色润袅书几”。王世贞《题灵璧石》:“雨垂青欲滴”等等。

汗血

石种:灵璧石

规格: 180cm×128cm×50cm

收藏:合肥市·邱德昌

谈到“润”字,最容易联想起来的就是“玉”。古语说玉有五德,排在首的就是“润泽以温”。直到现代,人们鉴定美玉时,在科学检测之外,仍依赖“润度”这种纯体验式的鉴赏标准。可见“润” 在中国的审美传统中何其重要。

龙云峰

石种:灵璧石

规格: 76cm×118cm×48cm

收藏:合肥市·邱德昌

中国人眼中的“润”,是一种只可意会、难以量化的感觉:有点水莹莹,有点清凉,很光滑,这是外表的要求。但更要紧的还是一种内在气质,像儒雅的君子一样,让人看到就觉得安宁,急躁不起来。这样的东西,才能被称为润。

3

润,存于内,现于外。因此往往跟石皮颜色息息相关。譬如古代也有用太湖石染色冒充灵璧石的。但染的色哪怕再黑再均匀,和灵璧石的色还是有区别:那就是骨子里透出来的润度。

天鹅

石种:灵璧石

规格: 13cm×6.5cm×3cm

收藏:合肥市·王金山

润,意味着去掉了火气。而火气往往是一种生涩、不够圆满的表象。就像新挖出来的灵璧,哪怕造型变化再好,但往真正的“头皮石”面前一摆,还是燥、涩、底气不足。

4

是的,石头也有不同的气场。不是什么样的东西,都有资格摆在厅堂里。能担起这个尊位的物件, 风格可以千姿百态,但最终一定要有精气神。

石种:灵璧纹石

规格: 50cm×20cm×18cm

收藏:徐州市·小雅山房

这意味着不是面目模糊、虚张声势的。而要有鉴定的质感、气质、态度。这样的石头,富贵,它担得起;贫困,它立得定。所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要紧的不是闲,而是底气。

石种:灵璧石

蚌埠市观赏石协会“第一届灵璧石雅集展作品”

如果要类比的话:光滑是属于表象的,那么温润就是属于底气的。区别就在于:底气有根,从内向外透出来。譬如灵璧头皮石的“润”,让人有脂肪饱满的印象。它很光滑,但灯光打在上面,并不会成为一个紧缩、刺目的亮点,而是晕成一团,有着瓜熟蒂落的宝气,让人感觉到优游不迫、雍容大度。

5

“润”不单是灵璧石特有的属性,它也是宋代品鉴石种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跟我们今天的形、质、色、纹、韵的五大指标一样。

那么或许你要问,“润”作为指标来使用时,到底是在说颜色,还是在说质地?是视觉的,还是触觉的?

答案是都有关系。

大麒麟

石种:灵璧石

规格:200cm×130cm×80cm

收藏:深圳市·董助才

因为当代赏石借鉴了西方的逻辑思维,把石头拆分成形、质、色、纹、韵五个平行指标,加权求和得到总分数。但古代赏石有一些东方的思维在里面,偏混沌,要求综合理解、完整体验。因此,润是质地的,也是颜色的。

它就像核心人格一样,白净的外表、端庄的举止、和蔼的风度都可以是这个人格的某种投射,但最要紧的,还是通过这些外表综合感受到的人格气质。

6

用古代的思想把握“润”,重要的就是“由内而外”四个字。

这也是传统石道的意义。

石种:灵璧石

蚌埠市观赏石协会“第一届灵璧石雅集展作品”

它启示我们:人与石头一样,没有就是没有,伪装的东西终不可靠。所以择石、做人都不必矫饰, 甚至也不必刻意标榜。只要内在确实有,就会自自然然、舒舒服服地透露出来。让人于不经意时自觉发现,最终叹息折服,这才是君子气象。

7

石种:灵璧石

蚌埠市观赏石协会“第一届灵璧石雅集展作品”

元代《研北杂志》说“观古铜器,及太湖、灵璧等石,先看皮毛”。就像玩古铜器一样,所谓外在光色,实际是要体会它质地精良纯粹、赏玩的传承绵远。因此,先查皮毛,但醉翁之意不在皮毛,切记!

净空

石种:灵璧石

规格: 24cm×45cm×20cm

收藏:蚌埠市·知磬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