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勮《游烂柯山》赏析

 微风中的绿叶 2017-10-12

《游烂柯山》赏析

谢燕颉

在浩瀚的《全唐诗》诗海中,谢姓诗人只有四位,其中之一是谢。关于谢,除了知道他生活在唐朝大历年间外,其他的一切均无人知晓,就象谜一样隐秘在其诗作《游烂柯山》之中:

独凌清景出,下视众山中。云日遥相对,川原无不通。自致高标末,何心待驭风?

宛演横半规,穹崇翠微上。云扃掩苔石,千古无人赏。宁知后贤心,登此共来往。

仙弈示樵夫,能言忘归路。因看斧柯烂,孙子发已素。孰云遗迹久,举意如旦暮。

仙僧会真要,应物常渊默。惟将无住理,转与信人说。月影清江中,可观不可得。

可见诸《全唐诗》卷31210,实出自于衢州《信安志》。信安郡,南朝陈永定三年(559)置,治信安县(衢州市区),领信安、定阳二县,隶缙州。隋大业三年(607)废,

此诗为六句五言古诗,共四首,分别为《最高顶》、《石桥》、《仙人棋》、《石室二禅师》,为继刘迥、李幼卿、羊滔、李深、薛戎之后同题所作,同时被《全唐诗》收集。  

刘迥,字口卿,徐州彭城人,唐史学家、学者刘知几第六子,约开元二十四年前后(736)在世,以刚直称,第进士,历殿中侍御史,佐江淮转运使。时新遭安、史乱,馈运财赋,尽力于职。大历初(766),任吉州刺史,治行尤异,累迁给事中。著有文集五卷,《新唐书志》及《旧唐书本传》行于世。

李幼卿,字长夫,陇西人,唐大历中,以太子右庶子领滁州刺史,滁州有庶子泉,以李幼卿而得名。大历六年(771)春,命法琛法师为住持,在琅琊山中兴建寺院,自作五言诗刻石传世。绘图上呈唐代宗,得御赐“宝应寺”额。

羊滔,泰山人,唐大历中,以博学宏词及第,获得任职资格,经过吏部的铨选考试,可释褐当官。

李深,字士达,官兵部郎中、衢州刺史,有诗四首。

薛戎,字元夫,河中宝鼎人,少有学术,不求闻达,居于毗陵之阳羡山,年余四十,不易其操,江西观察使李衡辟为从事,使者三返方应,故相齐映代衡,又留署职,府罢归山,福建观察使柳冕表为从事,累月,转殿中侍御史,会泉州阙刺史,柳冕署薛戎权领州事。

烂柯山,又名石室山、石桥山,位于浙江省衢州市东南十公里处石室村东,西临乌溪江,海拔一百六十四米,东西长四公里,南北宽二公里。

这里山明水秀,风景优美。群山盘回,源远流长。传说炎帝的雨师赤松子与其小女儿少姜,即在室石中修炼。春秋时期,被称为室石山、空石山、空洞山,为姑篾国一大胜地。

这里黛峰翠嶂,景色幽邃。是乃浙江省重点名胜风景区,被誉为“围棋仙地”。围棋源于中国,相传围棋之根则在烂柯山。

远眺烂柯主峰,如一座巨大的石桥,鬼斧神工,蔚为奇观。石梁下主洞高十米,东西宽三十米,南北深二十米,即晋虞喜《志林》曰:“信安山有石室”之谓。

六朝梁任昉《述异记》载:“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与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持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

意思是说,信安郡的石室山。晋朝时有名叫王质的人伐木来到此山,看见童子下棋而唱歌,王质因而聆听之。童子给一犹如枣核的食物与王质,王质一含在口中,就不再觉得饥饿,过了一会儿,童子对他说:“你为何还不离开回去?”王质拿起斧头来一看,柄已经烂没了。既回到家里,发现家乡已没有当代的人了。

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云:“《东阳记》云:信安县有悬室坂。晋中朝时,有民王质,伐木至石室中,见童子四人,弹琴而歌。质因留,倚柯听之。童子以一物如枣核与质,质含之,便不复饥。俄顷,童子曰:其归。承声而去,斧柯漼然烂尽。既归,质去家已数十年,亲情凋落,无复向时比矣。”

于是烂柯山即由此而得名。北魏时期,此山改称“悬室坂”。唐初,称为“石桥山”;唐朝宪宗元和初(约806),始被称作“烂柯山”,为道教列为“第卅福地”。

(二)

远眺烂柯主峰,如一座巨大的石桥。鬼斧神工,蔚为奇观。石梁下主洞高10米,东西宽30米,南北深20米。《游烂柯山》《最高顶》就是描写此处。

刘迥《最高顶》云:“白云引策杖,苔径谁往还?渐见松树偃,时闻鸟声闲。豁然喧氛尽,独对万重山。”

意思是,白云引导着手里持的拐杖,苔藓路径上有谁在往返?逐渐看见松树仰面倒下,时常听见鸟鸣悠闲。人间气氛豁然开朗,喧闹彻底消失,唯独面对的只有万重山峦。

山岚氤氲,苔藓满地。老态龙钟,苍松古树。空山鸟语,万籁俱寂。层峦叠嶂,人间仙境。

李幼卿《最高顶》云:“拂雾理孤策,薄霄眺层岑。迥升烟雾外,豁见天地心。物象不可及,迟回空咏吟。”

意思是,拂去迷雾,清理出孤独的拐杖,接近碧霄,远眺层层小而高的山峰。在遥远升起的烟雾之外,豁然开朗,可看见天地的中心。外界的事物,可望而不可及,迟疑之间,凭空曼咏低吟。

独持手杖,拨开迷雾。身近霄汉,一览众山。烟雾弥漫,天地有心。格物赏心,可望可及。

羊滔《最高顶》云:“步登春岩里,更上最远山。聊见宇宙阔,遂令身世闲。清辉赏不尽,高驾何时还。”

意思是,一步一步,攀缘在高峻青翠的山岩里,目标是更登上最远的山峰。已勉强可以看见宇宙的广阔,却让人感到人生的境遇是多么平常。日月的光辉观赏不尽,那高大的车驾何时回还。

春意盎然,好高骛远。天高地迥,日月双辉。人生苦短。西王母寿。

李深《最高顶》云:“寻源路不迷,绝顶与云齐。坐引群峰小,平看万木低。双林春色上,正有子规啼。”

意思是,寻找源流,路长不迷,高山绝顶,与云等高。或跪或坐,导引有感,群山皆小,一眼平视,万树低矮。寺院春色上空,正有杜鹃在啼鸣。

目标明确不迷路,平步青云因山高。登高一览众山小,平视一木障万树。杜鹃叫落桃花月,青灯古佛显春光。

薛戎《最高顶》云:“登岩已寂历,绝顶更岧峣。想象如天近,窥临与世遥。悠然畅心目,万虑一时销。”

意思是,攀登高峻的山崖,这里已是凋零疏落,高山绝顶,更加险峻。想象之中,犹如天堂更近了,偷偷光临,似与尘世更遥远。悠然畅开心怀和双眼,一切忧虑都在同一时间化解。

登峰造极,万物远离。孤立无援,身临绝境。天堂已近,凡尘即远。心灵目明,无忧无虑。

谢勮《最高顶》诗云:

独凌清景出,下视众山中。云日遥相对,川原无不通。自致高标末,何心待驭风?

其意思是,独立凌空,清晰景致出现,瞰视众山,一切尽收眼中。白云赤日,遥遥相对,山川平原,无不相通。凭主观努力已到达高树的末梢,却为何心里头还在等待着乘风飞升?

谢勮的组诗为殿后之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虽然没有到过烂柯山,但是他的《望岳》名句,却与此《最高顶》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站得越高,看得越远。一览众山,一切望中。日月山河,浑然一统。天宫瑶池,一步之遥。

(三)

走近烂柯山,很远就可以看到一座雄伟奇特的石桥,横卧于山顶之上,这就是“青霞景化洞天”的天生桥。石梁上有一隙缝,人称“一线天”,形势十分险峻。

刘迥《石桥》:“石桥架绝壑,苍翠横鸟道。凭槛云脚下,颓阳日犹蚤。霓裳倘一遇,千载长不老。”

意思是,石桥悬架深谷之间,苍翠的树木堵塞狭窄陡峻的山间小道。凭着槛杆张望,白云就在自己的脚下,夕阳西下却日色显得尚早。仙人的霓裳彩衣倘若能遇上一次,将会千年长生不老。

石桥飞架,人迹罕见。足下白云,夕阳初升。有缘遇仙,延寿千年。

李幼卿《石桥》:“巨石何崔嵬?横桥架山顶。傍通日月过,仰望虹霓迥。圣者开津梁,谁能度兹岭?”

意思是,巨大的岩石为何如此的高大而雄伟,横跨的石桥架设在山顶之上。傍晚通行可看见日月经过,抬头仰望虹霓又是那么遥远。没有圣人开拓开设渡口和桥梁,那谁能翻过这座山岭?

天公造物,自然生成。日月身边过,虹霓却遥远。如无圣贤,那能有路。者为发挥无遗漏的智慧而且验证正理的人。

羊滔《石桥》:“石梁耸千尽,高盼出林□(坰)。亘壑蹑丹虹,排云弄清影。路期访道客,游衍空井井。”

意思是,石桥梁高高地耸立在千寻的尽头,仰望它淡出树林之外。绵亘沟壑跟随着彩虹,排开云层显示清晰的影子。路上期望着有访仙得道的人,恣意游逛者却又显得有条。

石桥千寻,淡出树林。沟壑如虹,影出云层。慕道成仙,结队成群。

李深《石桥》:“嵌空横洞天,磅礴倚崖巘。宛如虹势出,可赏不可转。真兴得津梁,抽簪永游衍。”

意思是,石桥横嵌在空中,形成洞天福地,气势磅礴倚仗高崖险峰。宛如彩虹,形势险出,可观赏,不可扭转。真如兴起渡口桥梁,只好抽簪引退,永久恣意游逛。

横空一石桥,内外二洞天。你看我得道,我看你成仙。可望不可即,望洋而兴叹。

薛戎《石桥》:“圣游本无迹,留此示津梁。架险知何适,遗名但不亡。只今成佛宇,化度果难量。”

意思是,神仙圣人游乐,本来就没有一定的踪迹,却在此留下如此显要的渡口和桥梁。架设如此险要应知何等适合,留下名声但愿不要消亡。只是如今成就的佛家天地,感化救度,果然难以度量。

仙踪无影,造物天然。天险在望,留名千古。佛寺巍峨,普度众生。

谢勮《石桥》诗云:

宛演横半规,穹崇翠微上。云扃掩苔石,千古无人赏。宁知后贤心,登此共来往。

其意思是,宛如横跨的半圆,高高隆起在山光水色的青翠缥缈之上。云雾关闭了盖满藓苔的山石,千年来无人去观赏。宁愿知道后世贤人的心思,攀登到此共相来往。

谢勮认为,既然石桥造出了一番新的天地,那么后世必定有人开拓。半圆洞门,半球苍穹。云锁苔遮,人迹罕见。后世有人,往返不断。

(四)

刘迥《仙人棋》:“灵境偶一寻,洞天碧云上。烂柯有遗迹,羽客何由访?日暮怅欲还,晴烟满千嶂。”

意思是,灵异的仙境偶而有一次找寻到此,洞天福地处于碧空白云之上。烂掉斧柄之事有遗留的踪迹,但是仙人羽客有何原由可相访?太阳西下时怅然欲回还,万里晴空的烟云弥漫万水千山。

天缘有份,偶尔遇仙。斧存柄烂,仙人杳然。山中一日,世上千年。

李幼卿《仙人棋》:“二仙自围棋,偶与樵夫会。仙家异人代,俄顷千年外。笙鹤何时还?仪形尚相对。”

意思是,二个仙人自由自在在下围棋,与一个樵夫偶然相会。仙人之家有异于人世,顷刻之间就到了千年之外。王子晋何时能吹笙乘鹤还回?仪态形象还能与现在对得上。

仙人围棋,樵夫观奕。仙凡相隔,此刻相通。天高地远,乘鹤吹笙。

羊滔《仙人棋》:“采薪穷冥搜,深路转清映。安知洞天里,偶坐得棋圣。至今追灵迹,可用陶静性。”

意思是,砍柴时在漫山遍野寻找搜集,深山小路尽头转出了一派清新的景象。怎知在洞天世界里,偶然坐坐就遇见围棋圣手。至今追寻神灵踪迹,可以用来陶冶清静性情。

山穷水尽,柳暗花明。壶天镜地,仙人奕棋。人生有望,陶冶情操。

李深《仙人棋》:“羽客无姓名,仙棋但闻见。行看负薪客,坐使桑田变。怀古正怡然,前山早莺啭。”

意思是,羽客没有留下姓名,仙人奕棋但确是所见所闻。且看砍柴采薪的人,以致坐使沧海桑田巨变。追念古代的事情,正好怡然自乐,眼前的山上早已有黄莺在宛啭鸣叫。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黄鹤一去,永不回返。沧海桑田,古往今来。

薛戎《仙人棋》:“二仙行自适,日月徒迁徙。不语寄手谈,无心引樵子。蒙分一丸药,相偶穷年祀。”

意思是,二个仙人的行止悠然清闲而舒适,日月在白白地流逝。不言不语只寄意于围棋对局,也无心引度那个突然到来的樵夫。承蒙能分给一粒长生不老药丸,偶然相遇各自度过年年岁岁。

怡然自得,怡然自乐。相对无言,棋局互动。仙药不老,时光永恒。

谢勮《仙人棋》诗云:

仙弈示樵夫,能言忘归路。因看斧柯烂,孙子发已素。孰云遗迹久?举意如旦暮。

其意思是,仙人弈棋让樵夫看见,能说是已忘却回家之路。因为观看奕棋而让斧柄腐烂了,此时的孙子其头发却已经白了。只能说遗失的踪迹已经久远,但是念头一动却犹如早晚之间。

谢勮认为,一念之差,古往今来。樵夫观奕,留恋忘返。柄烂斧存,子孙绵亘。旦夕之间,瞬间即逝。

(五)

刘迥《石室二禅师》:“绳床宴坐久,石窟绝行迹。能在人代中,遂将人代隔。白云风飏飞,非欲待归客。”

意思是,坐在椅子上静静修行已经很久,岩洞断绝了行动的踪迹。能够生活在人世之中,于是就将人世隔绝。象白云在随风飞扬,也不是想招待从旅居外地返回家的人。

面壁修行,深藏不露。远离尘世,修真养性。我行我素,旁若无人。

李幼卿《石室二禅师》:“石室过云外,二僧俨禅寂。不语对空山,无心向来客。作礼未及终,忘循旧形迹。”

意思是,岩洞之外白云飘过,二个僧人俨然参禅而思虑静寂。既不对空旷的山野说话,也无心问讯来访的客人。相见之礼尚未完毕,就忘了回避之前的形迹。

高天流云,高山流水。一心参禅,一尘不染。礼尚往来,得意忘形。

羊滔《石室二禅师》:“沙门何处人?携手俱灭迹。深入不动境,乃知真圆寂。有时归罗浮,白日见飞锡。”

意思是,和尚是何处人?携手消失了行迹。深入到没有动静的境地,才知道真正的圆寂。有时回归到罗浮山,白日还可看见他们手执锡杖在飞空。

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涅盘超脱,苦尽甘来。罗浮山静,南海水净。

李深《石室二禅师》:“稽首期发蒙,吾师岂无说。安禅即方丈,演法皆寂灭。鸣磬雨花香,斋堂饭松屑。”

意思是,跪在地下拱手叩头至地,期望着启发蒙昧,我的师傅岂能没有个说法。学习禅理即在住持的居处方丈里,宣讲教义均为涅槃——即超脱生死的理想境界。敲击钟磬时只见雨花飞芳香,在设斋诵经的斋堂吃的只是松子。

叩头下跪,异常虔诚。万法归宗,寻师访友。云光说法,天花乱坠。

薛戎《石室二禅师》:“仙山习禅处,了知通李释。昔作异时人,今成相对寂。便是不二门,自生瞻仰意。”

意思是,在仙山学习禅理之处,了解知晓又精通了道教和释佛。往昔就作了不同时代的人,今天成为相对的寂静。这便是不二法门,自然心生瞻仰的敬意。

修真养性,由道入释。观音慈航,佛道相通。不二法门,大彻大悟。

谢勮《石室二禅师》诗云:

仙僧会真要,应物常渊默。惟将无住理,转与信人说。月影清江中,可观不可得。

意思是,神仙圣僧能领会真谛要义,顺应事物的本性常常因深沉而不乱说话。只将无住实相之理,转而与有信仰的人倾说。犹如月亮沉影在清澈的江中,可观看而不可获得。

无住,为实相的别名,大乘教的经典皆以此为主旨。一切法本来没有自性,自性为空,所以没有所住,一切法皆是因缘相合而生。并且无住为一切法的根本,是般若实相。

仙佛有别,信仰自由。哲理禅机,高深莫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六)

在这六人中,刘迥为吉州刺史,李幼卿以太子右庶子领滁州刺史,李深为衢州刺史,薛戎权领泉州刺史,羊滔以博学宏词及第,可能也是刺史,那么谢勮只能另当别论。

刘迥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李幼卿陇西(今属陕西定西)人,羊滔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薛戎河中宝鼎(今山西万荣)人,李深、谢勮籍贯,待考。

谢勮在《最高顶》中说:“自致高标末,何心待驭风?”意思是说,已经到了高山极顶,可以一步登天,不必驾长风扶摇直上。

在《石桥》中说:“宁知后贤心,登此共来往。”意思是说,但愿这座通往天堂的桥梁永远畅通无阻,世代往来不断。

在《仙人棋》说:“孰云遗迹久,举意如旦暮。”意思是说,山中方一日,世上已沧桑。

在《石室二禅师》说:“月影清江中,可观不可得。”意思是说,月亮的倒影在清澈的江水中,可望而不可及。

影射破壁光线在,看似有时摸却无。谢勮的诗不仅文采绚丽,而且饱含哲理玄机,犹如其人隐形于山岚迷雾之中,或者藏身高天云霓之间,是仙是佛,不得而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