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5 1111 西敏寺(中)

 Xjason73 2017-10-12
从“忏悔者爱德华”开始到1760年下葬的乔治二世,一共有近20位英王葬在西敏寺,但亨利八世、查理一世等史上著名的英王并不在此列。后来因为西敏寺实在是人满为患拥挤不动了,从1820年去世的乔治三世开始,英王及其配偶都葬在温莎堡的圣乔治教堂或温莎堡以东不远的Frogmore皇家墓地里。
1.
西敏寺中有不少墓葬堪称艺术品,很多是意大利等国的著名雕刻家制作的
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2.
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1066年,西敏寺经历了“忏悔者爱德华”的下葬和威廉一世的加冕。从那时起,国家的改朝换代、王室的更名换姓都不曾动摇西敏寺见证王权正统性的权威地位。君主们在此登上权力巅峰,公主和王子们在此举行大婚典礼,青史留名的人物在此告别人世甚至长眠于此。其建筑样式、历史传承、使用功能都很庞杂。当然,官方史家大概会用“荟萃”这个词来形容。
从使用功能上看,西敏寺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它集巴黎圣母院、先贤祠、故宫、十三陵、八宝山……的功能于一身。这方面最近的例子就是戴安娜王妃的葬礼与其长子威廉的婚礼都在西敏寺举行,英国王室的喜怒哀乐可谓尽收此毂中。可以想象,这部石头史书将一直书写到为联合王国举行国葬典礼的那一天。
这人啊,一有空就想出去转转,过去旅游得到处跑,麻烦!现在好了,有了伦敦西敏寺,一地儿顶五地儿,方便!您看我,俩小时就看完了,不费劲。旅游就得认牌子,自打去了西敏寺,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连心脏都不跳了……真的,亨利四世就是在西敏寺中去世的。1413年3月20日,他在忏悔者爱德华墓前做祷告时突发中风。在主持牧师的房间里,短暂苏醒过来的亨利四世知道自己大限已到,因为之前有预言家告诉他,他将死在耶路撒冷,而建于14世纪的这个主持牧师房间就叫“耶路撒冷室”(Jerusalem
Chamber)。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亨利四世》曾提到这个史实,不过剧中的“耶路撒冷室”是他的寝宫。
3. 耶路撒冷室内景(网上图片)
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4.
耶路撒冷室内景(网上图片)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在没有大婚和葬仪的平常日子里,参观者在西敏寺中主要参观目标就是其中的一间间小礼拜堂和一座座墓地。900多年来,西敏寺中埋葬了超过3300人。虽然因为过度拥挤王室成员早已改葬他处,但西敏寺的常住人口数量并未停止增长。从20世纪初开始,埋棺材的土地彻底成为珍稀资源,1936年之后,教堂内外更是只能见缝插针地安放骨灰盒。但这也无法阻止世人永远定居西敏寺的梦想,因为这是一种至高的政治待遇。有些历史人物并未葬在西敏寺,但他们的牌位和塑像也被请进殿堂内陈列,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莎士比亚。无论生死,人都分三六九等,在这方面中西一理。
5.
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但凡事都有例外,西敏寺中也有被定居的情况,这个被定居者就是查尔斯·达尔文。从牛顿开始,西敏寺接纳了多位自然科学家。牛顿墓的位置、规模以及规格在西敏寺中都堪称一流,只有圣爱德华、亨利七世等少数英王之墓能与之匹敌。出于同样的敬仰之情,人们把达尔文葬在了靠近牛顿的地方,但其实这绝非达尔文的本意,也有违其家属的意愿。达尔文生前希望日后自己在长眠在居住了40年的达温庄园,但国家不答应!人民不答应!这样一位科学家,研究方法特别科学、成果特别突出、为人极其正派,社会影响力极大,不厚葬不足以孚民意……于是,英国议会在致哀之后通过决议,让达尔文和牛顿做邻居。与此同时,英国皇家学会主席也给西敏寺的主持牧师发电报提出:“我们杰出的同胞,达尔文,应该被安葬在西敏寺。”对此提议,主持牧师欣然同意。
6.这是站在西门口看到的本堂(Nave)内场景,迎面是被分为三格的圣坛屏,左边一格就是牛顿纪念碑,他的墓就在纪念碑前(网上图片)
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7.牛顿于1727年3月31日(儒略历1726年3月20日)去世,下葬前棺木停放在“耶路撒冷室”中。葬礼上六个抬棺者中为首的是负责保管国玺的英国大法官,另五个人包括两个公爵和三个伯爵。牛顿墓的墓志铭很简洁:“Here
lies that which was mortal of Isaac
Newton”。图中的牛顿纪念碑于1731年完工,(网上图片)
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8.牛顿纪念碑的拉丁文铭文。诗人亚历山大·蒲柏为牛顿撰写的华丽墓志铭最终未被西敏寺接纳:“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俺觉得可以译为:天不降牛顿,万古长如夜)(网上图片)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说起来,牛顿至少有第一推动力的思想基础,并且晚年醉心于神学研究,葬在西敏寺恰如其分。而早年曾在剑桥大学学习三年神学的达尔文直到逝世时都是一名彻底的唯物主义科学家,他尊重基督教,但并不认同其教义。同时,在达尔文生前,英国国教会乃至罗马教廷都曾组织人马对他的学说长期攻击甚至辱骂。最后将他葬在西敏寺,不能不说有些匪夷所思甚至滑稽。但有什么办法呢,说你行你就行,你说不行都没用。不过,从另一方面看,达尔文生前的著书立说以及进化派与神创派的激烈辩论都是公开进行的,再没有唯一权威之下的万马齐喑,也再没有布鲁诺般的悲壮和伽利略式的恐惧。在安葬达尔文这件事上,即便在宗教与科学还是那么水火不容的年代,善于妥协的英国人也同样地没有走极端。总之,根据俺比较成熟的判断,是达尔文为西敏寺增添了光彩,而不是相反,至少俺是在终于找到并瞻仰了他那朴实无华的墓碑之后才离开的。
9.
达尔文墓距离牛顿墓很近,这一带堪称群星荟萃——1是达尔文墓,2是天文学家、数学家、化学家、摄影术改进者约翰·赫歇尔的墓,3是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霍华德·沃尔特·弗洛里爵士的纪念牌,4是约翰·赫歇尔的父亲,著名文学家威廉·赫歇尔的纪念牌,5是电磁理论创始人麦克斯韦的纪念牌,6是物理学家法拉第的纪念牌,7是牛顿墓(网上图片)
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10.
达尔文的墓碑非常朴素,在左手边靠墙的架子上有其家属安放的达尔文胸像(网上图片)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11.
达尔文墓与约翰·赫歇尔墓紧紧地挨着,这其实也并非偶然(网上图片)
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12.达尔文与约翰·赫歇尔爵士(John
Herschel)是同时代的人,摄影术中的“正片”、“负片”等名词都是小赫歇尔发明的(网上图片)
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13.
为了编制南天星云星团表,约翰·赫歇尔(小赫歇尔)曾在荒凉的好望角呆了四年。在搭乘贝格尔好军舰环球旅行途中,达尔文第一次见到他。小赫歇尔的献身精神让年轻的达尔文非常感动,他后来在自传中写道:“赫歇尔爵士对自然科学的阐述燃起了我内心的渴望,我渴望今生能为构建自然科学的大厦做出哪怕最微不足道的贡献!”不过,据说小赫歇尔对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学说并不以为然(网上图片)
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14.小赫歇尔墓碑正上方有一个菱形纪念牌,那是为了纪念他的父亲威廉·赫歇尔
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15.威廉·赫歇尔爵士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古典作曲家、音乐家。他是制作天文望远镜的一代宗师,并用自制的大型反射式天文望远镜发现了天王星和它的两颗卫星以及土星的两颗卫星。纪念牌上的拉丁文意为:“He
broke through the confines of the heavens. Buried
elsewhere”(网上图片)
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16.威廉·赫歇尔(网上图片)他的妹妹卡罗琳·赫歇尔也是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磨制望远镜的铜制反射片时不能中途停工,于是她就负责给不停工作的哥哥喂饭。与此同时,她独立发现了14个星云、8颗彗星并为星表补充了561颗星,最终寿高98岁
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17.1781年3月13日,威廉·赫歇尔宣布发现了天王星。天王星位于双鱼座右侧,在夜空中非常暗淡,如今尚且得在特别晴朗的日子里用高感光度的单反相机才能拍到。所以说,在技术装备有限的18世纪能发现天王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更别说它的两颗卫星了
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决裂之后,为了打击罗马教会在英格兰的实力,他下令没收英格兰境内宣誓效忠于教皇的修道院的财产。作为天主教修道院,西敏寺也难逃此劫。为了对这个王室教堂网开一面,亨利八世玩了个文字游戏,他赐予西敏寺威斯敏斯特教区大教堂的地位。从abbey变成cathedral,西敏寺逃过了关张的危险,但在全国上下洗劫修道院的过程中依然被波及——连“忏悔者爱德华”的棺椁都被打开,他尸骨被扒出来草草埋在教堂一隅,随葬品也被抢掠一空,整个礼拜堂成了废墟。直到“血腥玛丽”登基之后,圣爱德华礼拜堂才又恢复原貌。
说你行你就行的危险之处就在于,说过的话可以不算,爱过的人可以再换,连圣爱德华这样身份高贵又无比虔诚的基督徒埋在西敏寺这神圣之地都不保险,世间又还有什么靠谱的事呢。没有规则,没有监督,没有问责,没有哪个都难免人亡政息、朝令夕改,这方面也是中西一理。
18.
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踏进西敏寺北侧入口,门外的喧嚣与光明霎时间没了踪影。殿堂内的世界自成一派,教堂十字剖面的一竖,中间是本堂,本堂左右两侧各有一道侧廊。本堂的宽度仅有不足12米,而拱顶距离地面却超过31米,悬殊的比例让置身其中的人时刻感到自己是多么渺小,那飞升而起的空间又给迷途者指引着灵魂归去的方向。
19.
威廉王子大婚直播现场给出的从拱顶俯瞰的画面(网上图片)
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20.(网上图片)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21.(网上图片)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圣爱德华的墓地赫然居于拱顶下方,亨利三世等后来君主的墓地也各自拥有一方不错的天地。余下王侯公卿们的待遇就没法提了,他们的石棺、塑像、纪念牌错落交替,密密匝匝,真可谓一奇景。早来者棺盖上的石头塑像已有些风化,色彩也淡去不少,而后继者又苦于找不到一席佳地,地面挤不下了,就向上发展,在墙上因地制宜寻个存身之所。侧廊本就低矮许多,彩色玻璃花窗投入的光线也有限,有些墓地似乎终年难见阳光。如果拍一部《西敏寺奇妙夜》的话,不难想象其中场景——当圣爱德华、亨利三世、爱德华一世等人围坐欢饮高谈阔论的时候,周围挤着一大帮盼着在镜头前露一小脸儿的人,越往后排越挤不动。站票没有了,就俩人之间蹲一个,蹲不下了,就两腿之间趴一个……
◇ 还有140多位在最后排一动不动。
◆ 人家那是不爱凑热闹。
◇挂墙上下不来了……
22.四个随从抬着主人的全套骑士甲胄(网上图片)
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23.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24.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25.精美的墓上雕像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26.这是西敏寺中一个著名的墓葬雕塑作品,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曾于19世纪上半叶造访西敏寺,在他的游记《威斯敏斯特教堂》(林杼译为《记惠斯敏司德大寺》)中就曾提及此墓。这个雕塑表现的是Joseph
Gascoigne先生正在与死神争夺妻子Elizabeth Nightingale的生命,由法国著名雕塑家Louis Francois
Roubiliac完成于1761年,这是他们夫妻二人的合葬墓
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那些配得上但又没刻意想着不朽的人,他们的功业永远留在了教堂之外的天地间。那些想不朽又有权力制造不朽的人,层层叠叠地挤在教堂里获得一个安慰。其实又有谁去注意呢,人们更多在意的是转身之间可别被石棺的棱角撞了腰。
27.为了避免视野内空旷凌乱,西敏寺中被人为分割出一个个空间,从圣坛屏中间的通道进去,就是教堂的唱经堂(Choir)(网上图片)
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28.唱经堂中两侧是唱诗班的席位,尽头是主祭坛,可以看到台阶上的地面上铺着地毯,地毯下是名为“柯斯马蒂路面”(Cosmati
Pavement)的马赛克地面(网上图片)
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29.
“柯斯马蒂路面”于1268年用数万片不同大小、形状和颜色的石片铺就,由于年代久远损毁严重,一直被铺上地毯加以保护。直到2010年5月,在美国财团和富商的资助下,“柯斯马蒂路面”才得以修复(网上图片)
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30.(网上图片)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31.(网上图片)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32.(网上图片)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33.
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才得以站在“柯斯马蒂路面”上交换誓言和戒指(网上图片)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34.正面看圣坛(网上图片)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35.
圣坛壁板上的画绘于1398年,是英格兰最早的一幅君主画像(网上图片)
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36.在圣坛回望西门方向(网上图片)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37.185wbr1111wbr西敏寺(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