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坛 | 中国电信张东:工业大数据实践与应用

 zspzd 2017-10-12


本文根据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产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中心主任,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张东在8月26日举行的2017中国两化融合大会'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创新应用专题论坛'上所做主题演讲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工业互联网从定义上讲有两个流派。最早讲平台的时候,是上面加载很多应用,承载很多应用的平台。从目前来看,行业的定义包括部里文件的定义,标准定义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强调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以数据为驱动的平台,采集很多数据,把数据汇聚在一起,再创新开发应用。

第一层面,有数据才谈得上大数据,大数据要有业务模型,一定要有人工智能迭代,不断地学习。行业里面大数据真正落地的并不多,现在大部分讲的只是可视化和数据分析。大家把这个概念炒热了是好事,资本市场往这边转也是好事,但是冷静看,我们和国外还有很大的距离,看国外的大数据,比如IBM大数据模型,我们的确需要加油。

我们第一个观点,整个工业数据平台,或者工业互联网平台,应该分四个层次。通过调研以后发现,目前卡在最底下这层,因为我们工业企业其实没多少数据,这是看到的最大问题。首先工业企业最关心的根本不是工厂数据,他们关心订单,对于工业企业来讲,我怎么生存下来,我怎么活下来是最关心的。我们95%以上工业企业自己做了产品买给了谁都不知道,当他卖给谁都不知道怎么谈服务呢?怎么谈生产线定单?怎么落到生产线那边去呢?所以,跟工业生产环境相关的数据采集层是很好的路径。但是工业企业转型智能化,他无法挣钱,生存问题就大了,所以我们认为,数据采集是从产品、从用户那端开始慢慢到生产线去,是一步一步来的

第二个观点,首先,在工业物联网定义上要提出标准。没有标准,每个企业都要花很大的成本做自己的一套,但是格式却有很大不同。第二是企业自己在用这些数据,也没有开发。我们看到,三一、树根网络这种创业是不错的,他们考虑了以后怎么把这些数据开放到行业中供别的上下游用户、供应商、甚至供应链的合作伙伴来用。为什么美国能够产生出来Predix,这不是偶然,一定是被逼得没办法了,他发现这里现金流比那里的现金流更容易赚钱。

第二层面,数据的物体标识层,区块链引入行业。政府已经在医疗行业开始应用起来,IBM一家公司做出了1400多应用,也在中国开始启动,中国也有自己区块链的一些开发平台。我们也看到三到四家公司已经拿到融资上市了,应该把每个上网的工业配件、零配件都要打上标签,只要他上网,就有身份,就跟我们人一模一样。这里会出现如何解决数据变通的问题,因为数据采上来以后根本通不了,读不懂,这就是数据解析层的问题。

第三层面,我们希望在这里做出自己的工作和文章,把数据汇聚好了给大家,找到适合这些应用的PaaS层平台。这里面难点就是我们对数据层的解析、封装、开放。我们认为,可以从美国的Predix到西门子等等学习一些东西。我们在数据采集上,完全可以做出规范,中国应该在这上面加把力。这是我的第三个观点,在数据层做好工作,数据存储都存储不好,怎么让人搬动?我们三年前做大数据工作,工业大数据都在做尝试,很多没有很成功,为什么?一,我们的数据量不够,样本量不够,大数据要跨部门,甚至要跨企业,谁愿意给你数据,这是一个问题。第二数据给你了以后,你要多少工程师放进去,仅仅数据清洗就费很长时间。

第四层面,28号文件里提出四个模块,每个机会都应该尝试,在设备基础管理,设施技术管理没有大数据这个概念,还需要产业链一起加油。

我们总结了一下,工业大数据从兴起到现在三年来,看到的问题第一是数据的样本量。第二个就是数据信噪比低,希望我们的数据噪音越来越小,越来越干净,越来越可用。而在设计上,企业无能为力,工业企业是不愿意投钱的,他不知道未来会产生多大效应,所以我们看到数据的信噪比这是目前很多工厂、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第三个分析难度太大,我们建模需要不是只对数学有感觉的人就行,他要对工艺等等方面都有了解。第四,数据之间的打通要和业务流程绑定,没有业务流程的绑定这件事情也做不来。所以,分析难度来、数据信噪和数据样本不足,这些都希望产业链一起努力突破这三座大山。

这是28号文里面的新四基,我们一直在强调一硬一网的问题没有突破,网络没有标准,真正具备数据采集的网络工厂不多,第二传感器这块儿会出现很大问题。中国确实有成千上万家公司在做一件事情,做协议解码和跨协议数据,但是都没有做成标准,希望中国能够有自主的标准和产品。


两个礼拜前,因为我们组织了大概31家工业网络企业一起研讨,希望把自动化的企业融到通信领域里面去。这里产生两种流派,一种用边缘计算能力先做进去,再把通信融合,这种思路冲击很大。第二种在目前通信模块里面加入自动化解析能力,这种是工业网关厂家愿意实现的,把他的能力再嵌进去,把智能网络连到机器上,可以跳到自动化模块。这两种流派我们认为都要尝试。

中国的工业连接应该含软件、应用。原来没有包含,所以我们参考了美国的Predix。现在我们的连接不但要含人、机器、企业,产品的连接还要含应用。既然做工业互联网平台,就让应用跟任何的对象一样永远存在,就是存在的客观对象,他也会产生很多平台化输送的数据。这就是工业连接,我们的公有云、私有云在这个平台上都看得出来。我们希望两朵云变成一朵云,但是要做很大的努力,首先网络连接上素材上要突破。第二物体的标识要加载进去,包括数据交换定义规则,第三个平台要融合。

第五层面,物体标识解析能力会成为企业愿意开放数据的催化剂。因为企业一直不愿意开放数据,我们希望物体标识解析来催化这件事情,需要先从溯源做起。我们推动的过程中发现物流先做起来了,因为物体要流通,他就要打标识。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工厂里原材料的流动,希望上下供应链都能打通,这样做螺丝钉不用再打一次码,二次打码太浪费了。我们希望整个供应链大家能够从物体标识开始做起分享出去,目标是企业之间能够互通起来。

我们在一年前就做了报告,分析以后觉得中国有一些产品出来,我们希望打磨中国的自主产品产生中国的Predix,希望他们更多参考一些数据处理模型和数据加工工具开放性。慢慢数据越来越多以后,希望有更多的软件工具把数据解读出来,可以看到PDC做的比Predix还优秀,他做出了自己的数据处理模型,才有可能产生叫微服务的概念。慢慢更多的服务产生,才有开放应用的可能性。然后真的落地更多的工业企业,解决目前工厂的问题、产品的问题。我们希望数据汇聚平台把这件事做好,作为第三方,为工业企业提供更多的数据存储基础,把这些做得扎实,通过天翼云3.0,把更多的工具加进来,有更多的平台发展机会,让他们发展的更好。

这是我们的自身定位,目前在数据汇集上,我们做标准,工业光纤已经30多个企业在用了,我相信后面的速度会更快。工厂里高速的网络,可靠的网络是关键点,可以把更多的数据采上来。很多工厂长时间做以后,会促使整个行业会发生很大变化。在工业汇聚里做的尝试中,在建筑新材料新模式上,可以做出模型的创新。

最后,我们做了开放实验室,希望行业专家一起进来。


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

合作共赢 各得其所

两化融合创新服务的领航者,新型工业化理论体系的探索者,数据驱动的系统解决方案推广者,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协同发展的践行者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和支持下,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为企业、行业和政府提供两化融合跟踪研判、专题研究、标准研制、评估诊断与咨询、贯标评定、试点示范、宣贯培训、解决方案、成果推广、会议交流、国际合作等服务。联盟热忱欢迎全社会积极投身于两化融合的业界同仁加入,凡拥护联盟章程的企、事业单位及社团组织,均可申请成为联盟会员。联盟不收取会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