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忻州农村做家醋的方法,你知道吗?

 莽林精灵夜巡行 2017-10-12

“山西人爱吃醋”这是事实。原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郝树侯(定襄人)认为:一是山西水土较硬,醋可以起到软化的作用;二是山西人喜欢吃各种面食,尤其各种杂粮面食,醋有帮助消化的作用。久而久之,醋成了山西人的必备食品,故人们戏称山西人为“山西老醯”。


山西人不仅爱吃醋,更会做醋,夸张点说,过去在民间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醋。

做家醋,在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据庄颁著的《物原类考》考证,认为“酱成于盐,同时有醋,一名苦酒,周时称醯(xi),汉时称醋。《礼仪》记载“大功之丧不食醯酱。”又云:“宋襄公葬夫人醯醢(hai肉酱)百瓮。”从这些记载看来,食醋业在周以及战国时期已经很发达,距今约有3000年的历史。

我在这里只介绍咱们忻州本地的做醋方法:

1、发曲


时间在清明前后,原料是麸子、磨碎的大麦和高梁,用开水和匀,拧成拳头大小的蛋,就做成了曲。

2、发酵子


把高梁煮熟,降温晾凉后,然后与粉碎烂的曲和在一起,放在室内的瓮里,用醋拐子拦,每天搅动一次,然后盖上被子,让其发酵。这样一连发20天至1个月,酵子发热、发酸并冒泡,酵子就发成了。

3、拦醋胚


将麸子和糠拌匀,放在室内的大瓮里,蒙上被子发热、发酵。两三天后,瓮已发热、发烫,用铁铲将醋胚反复搅拌,一天拌3次,一连拌35天,当闻到或尝到醋味浓了,温度也降下来,醋胚就成熟了。

4、晒醋


把醋胚挖到另一瓮里,用炒下的黑豆或小米,泡在刚煮好的稀饭里,泼到醋胚上面,并在太阳底下晒,每天用醋拐上下搅和一次,五六天后将面子拍好,暴晒,看到表面发黑发亮,并形成一层硬皮。

5、淋醋


将熟醋胚挖到一个特制的淋瓮里,在淋瓮里加水,这时从淋瓮底部渗出的黄色液体就是醋。

(配图均来自摄影师:候晋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