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麦田除草剂唑草酮的药害成因及解决方案

 agrobest 2017-10-12

唑草酮属于三唑啉酮类除草剂,茎叶处理除草剂,通过抑制原卟啉原氧化酶,破坏杂草细胞,使叶片迅速干枯死亡。唑草酮是触杀型除草剂,在植株体内无传导作用。唑草酮主要用于防除猪殃殃、播娘蒿、荠菜、麦家公、繁缕、婆婆纳、泽漆、野老鹳草等杂草,尤其对猪殃殃、播娘蒿等杂草效果具佳。正常施药后2-3天敏感杂草即可表现药害症状,症状主要是叶片上形成灼伤斑,见光情况下药效能充分发挥。唑草酮耐低温和雨水冲刷,气温在5℃以上就可以用药,也可在降雨频繁的春季抢雨隙用药,有效成分在土壤中能迅速降解,对后茬作物无影响。

近几年由于小麦田恶性杂草播娘蒿、猪殃殃等的蔓延危害对小麦产量造成严重影响。而唑草酮单剂及其与双氟磺草胺、苯磺隆、2甲4氯等除草剂的复配剂由于杀草谱宽、见效快、对后茬作物安全等优势,迅速在麦田推广应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唑草酮容易产生药害。因此,我们需要及时掌握唑草酮药害成因、规避药害。


唑草酮药害成因:

1、使用剂量过高:唑草酮每亩有效量高于1.5克容易产生药害,随着剂量的增加药害加重;

2、使用过程中配药方法不当:市面上的唑草酮单剂及复配剂绝大多数是固体粉剂或颗粒剂,使用时需要二次稀释。如未二次稀释或稀释不当,容易造成唑草酮在水中分散不均,施药后叶片部分区域着药过多,容易产生药害;

3、混用不当:唑草酮与乳油性质的制剂及有机硅助剂混用,会影响其在药液中的分散性,容易加重药害,混用需注意。此外,唑草酮与甲基二磺隆混用容易加重小麦药害,理论上不建议混用;

4、施药时药液浓度过高:春季化除时杂草生长量大、草龄大,农民在用药时常常会加量使用。使用唑草酮每亩用水量不低于30L,有农户常按15~20L每亩配置药液,造成药液浓度过高产生药害;

5、人为喷液方式不当:农户施药时常常存在一种思维惯性,草多的地方多喷药,草少的地方少喷药,这就容易造成多喷药的地方剂量高、浓度大产生药害。


唑草酮药害规避及解决措施:

1、不随意加大唑草酮施用剂量,实际应用中唑草酮有效用量一般在每亩1~1.2克之间,最高不高于1.5克;

2、严格按照二次稀释法配药,禁止与乳油性质的制剂(如膘马、使它隆等)及有机硅助剂等表面活性剂混用;

3、喷药时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施药,温度过高时禁止喷药否则容易产生灼伤斑,喷施药液时需注意不重喷、不露喷;

4、杂草发生量大、叶龄大需要适当增加施药量时,需注意必须增加用水量;

5、一般药害在施药后2~4天趋于稳定,此时可根据药害程度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果药害较轻,田间小麦群体充足,一般不需要采取特别的补救措施;如果药害较重,药害影响到小麦分蘖需增施氮肥,每亩尿素5~10公斤,促进麦苗分蘖,争取小分蘖成穗,到拔节孕穗期再根据苗情适当早施、重施拔节孕穗肥,减少产量损失。此外,药害初期喷施芸苔素、海岛素可促进麦苗恢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