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学者必犯的六个错误

 hercules028 2017-10-12

               

1.画面元素过多,需要化繁为简

相信很多人都在机身上挂着一枚广角变焦镜头当作挂机头,当看到好看的风景时,将变焦环拧到最广然后一通狂拍,恨不得将所有东西都装进画面里。当你面对一个非常大而且杂乱的场景时,化繁为简往往才是更好的方法。

这张图片拍摄于喀纳斯的卧龙湾,作者用广角镜头拍下了整个湖湾的大场景,但是画面中的元素太多而显得平庸,这只能算是一张合格的到此一游的作品。这个地方我也去过,用中长焦去捕捉细节拍摄局部才是更好的选择

上图是我的作品,我用长焦对湖中心的小岛的局部聚焦,让画面化繁为简,湖面彩林流离斑驳的倒影显的非常梦幻。

这张图拍摄于著名景点德天瀑布,作者为了兼顾天上的火烧云而用超广角拍摄下了这样一幅宏大的场景。殊不知这样的构图极大削弱了拍摄主体—德天瀑布。让人乍一眼一看还以为你在拍的是普通的山林和云霞。

这种情况下,就要对画面做个取舍了,到底是漫天的火烧云更重要还是你想要拍摄的主体目标更重要。

(图片来自摄影师—东门下雨)

显然,用长焦截取拍摄瀑布是更明智的做法,虽然少了火烧云的点缀,但是瀑布的秀丽以及气势却展露无遗。

 

2.照片处理时产生白边和光晕

这种白边,光晕一般都是在后期对画面的明暗进行局部处理时,潦草的运用蒙版和画笔在交界处产生的现象。以下的两图都属于此类的情况

可以看到图一的树林天空交界处,图二古塔天空交界处均存在比较明显的光晕和白边,这大大影响画面的美感。

釜底抽薪的方法当然是在当初处理时通过对画笔蒙版的仔细控制去避免出现白边。当然了,对这种已经存在白边光晕的图片还有亡羊补牢的计策。具体操作请大家看《不要让白边毁了你的风光大片》的一文。在视频教程中有详细的操作技巧。

3.色彩失真

色彩失真指的是画面中的某些色彩不符合当时肉眼所能看到的真实情况。这种问题甚至连精通ps后期处理的中高阶摄影爱好者也经常出现。修出来的成片的色彩如何能和谐和自然是需要漫长的摸索和练习的。

上图右侧天空部分作者做了光线的渲染,但是这种枚红色的光线是在自然界绝对不可能出现的,画蛇添足了。

我试着去掉光线的色彩,这样是不是看上去更加自然了呢?

还有下面这两张图,画面中加上了乱七八糟的非主流色调,让好端端的图片变得非常重口味

这种图我是没办法救了,希望作者能够幡然醒悟,自己拿原片再好好修一下。

 

4.滥用柔光效果

柔光效果,是一种制造梦幻光线效果的技术,通常作用于高光处,来增强光线的魅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柔光效果被滥用在各种场景,各种光线条件的图片上。全局性的使用柔光效果让图片的对比度变的非常奇怪。

上图也是全局性的运用了柔光的效果。好的图片讲究的是虚实结合,而全区域的柔化将原本需要体现细节的比如石头的纹理,树干的细节都抹平了,这样这张图看起来就会显的很肉。正确的做法是在画面的局部使用柔化的效果,比如被光照射到的树叶以及溪流处。而湖边的石头,树干这些暗部的细节则需要保留甚至加强。

这张也是一样,这类太阳已经落下后的漫反射条件的图片,根本不需要做柔光效果,柔化的效果反而破坏了岩石的纹理细节,削弱了气势,让照片变得软绵绵的。

所以,这类柔光的技术一定要配合蒙版有区域的使用,切不可全图都应用。

5.夸张的饱和度和对比度

这个问题常常出现在摄影后期初学者中。我现在回头看一看当初在ps初学阶段修出来的照片,色彩和对比度都非常的夸张和重口味,简直是不堪入目。这是很多人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平时多看看优秀的作品以及后期,就会耳濡目染慢慢提高

上图的这几张也都是典型的案例,高饱和的色彩搭配上高对比度,让原本优秀的作品不忍直视,还不如原片直出。

这张是第十一期的极影评片——《我的后期流程》中我修的一张新西兰的照片。下图是网友修的重口味图片

一样的场景,相似的构图和光影。图一明显比图二舒服很多也更接近肉眼看到的样子。

一张优秀的风光照片,不是对比度有多强,色彩多艳丽,而恰恰是色彩更平和,更接近真实的反而让人更加舒服。

6.画面影调不自然

一张照片是由高光,中间调和阴影组成。一张优秀后期的照片这三个元素一定是达到了一个相对的平衡。

比如这张照片,虽然从直方图来看,可能是很完美的,高光不过曝,暗部也没溢出。虽然这样的图细节很丰富,但是给人的观感却是比较闷,不通透。原因恰恰是因为高光的亮度太低,不符合实际。导致高光区域丧失绝大部分变成了中间调。这样照片就会变得很沉闷

上图是我加强高光亮度以后的效果,虽然高光过曝了,但是图片至少不会那么死气沉沉,因为太阳冲破云层的那一瞬一定是光芒耀眼的,这样的处理也更符合实际。

我们要相信直方图,因为那是科学,但我们更要依赖我们的眼睛去做出判断,因为修片也需要感性。

而上图则恰恰相反,大面积过曝的云层破坏了画面的气氛,云层的受光面毫无细节,这样的后期处理只会让你显的业余。 

所以到底欠曝还是过曝,不仅要根据不同照片去区分对待,还需要一个良好的审美让你做出判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