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意外去世,揭出生父竟是陌生人!小女孩抚养权该归谁

 牛人的尾巴 2017-10-12


(央视财经《经济与法》)夫妻离婚时会碰到很多实际的问题和障碍,其中,孩子的抚养权往往是争议的焦点。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案例当中,几位当事人就为了孩子的抚养权争得不可开交,连主审法官都觉得左右为难……

双方在庭上争执非常激烈,主审法官不得不暂时休庭。双方原本曾是一家人,都是亲戚,如今,他们不顾情面地对簿公堂,争得面红耳赤。都是为了一个12岁的女孩。那么,这双方和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是萍萍写给法院的一封信。发生在2012年的一场灾祸,彻底改变了这个孩子的人生轨迹。萍萍的母亲因为一场车祸,不幸去世。姥姥、姥爷将萍萍接回老家生活。但是回到姥姥、姥爷家之后,萍萍慢慢知道了一个让她感到震惊的真相。多年来,一直陪伴在妈妈身边的那个男人竟然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萍萍说,这个突然出现的亲生父亲从来没有联系、看望过自己,作为女儿,她对这个父亲没有任何记忆,更谈不上感情。

鉴于亲生父亲也没出过抚养费,也没说要养孩子这样的情况,萍萍的姥爷姥姥将萍萍的父亲,起诉至北京市门头沟人民法院,要求变更监护权。法官说,这类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判决很容易。但考虑到双方激烈的态度,即使判决了,可能也会存在履行的障碍,最终受伤的还是孩子。因此,本案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最适合孩子的解决办法。

萍萍的姥爷姥姥认为,孩子的这个亲生父亲不称职,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职责,孩子也长大了,和他也没有任何感情。而萍萍的父亲对此给出的理由是,并不是不想要这个孩子,而是到河北老家去接孩子时,老人比较抵触,导致见不到孩子,也接不了。一边是正在抚养孩子的姥爷姥姥,另一边是孩子的亲生父亲,中间是刚刚得知真相的孩子,一家人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呢?

法官在休庭后,亲自来到孩子生活的地方,河北易县的姥爷姥姥家进行了走访。在这个宁静的村庄尽头,我们找到了萍萍和姥爷姥姥一起生活的家。虽然吃喝不愁,但两位老人年事已高,抚养一个孩子对他们来说确实有些力不从心。

尽管能力有限,但姥爷姥姥对萍萍的爱却丝毫没有减少。不久后,萍萍就适应了农村的生活,学习成绩也不错,但老两口说,这些年的变故对萍萍还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交谈中,法官渐渐了解了整件事情的原委。萍萍的母亲名叫张静,是家里的长女。2001年,张静来到北京打工,在门头沟潭柘寺镇的平原村找到了一份看护老人的工作,并结识了萍萍的父亲。

萍萍的父亲说,和张静接触一段时间后,觉得两人比较合得来,就结了婚。可是好景不长,就在萍萍三岁的时候,他们的婚姻无法挽回地走到了尽头。

2010年7月8日,萍萍的父亲和母亲张静离了婚,萍萍由张静独自抚养。刚离婚,又因此和父母闹了矛盾,无依无靠的张静独自带着萍萍去了北京的顺义,不久后,她和当地一个姓申的男人结了婚,还生了一个男孩。

就这样,萍萍的父亲没有再见过女儿萍萍。几经辗转,易县的老两口和女儿张静又取得了联系。尽管日子并不宽裕,但在萍萍看来,他们一家四口生活在一起的时光,是那么的美好、温馨。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就在萍萍8岁上一年级的一天,母亲张静在去接萍萍放学的路上,遭遇了一场车祸。这个打击对萍萍,对孩子的姥爷姥姥都是难以承受的。

经法院判决,张静的直系亲属在这次交通事故中,均得到一定的赔偿。萍萍的父亲作为萍萍的第一监护人,也参加了这次诉讼,并代萍萍领取了九万余元的赔偿金。然而老人说,这笔钱他领完了,可自己的孩子却不管了。

母亲没有了,亲生父亲又是这样的态度,老两口不放心让孩子再单独跟着继父生活。于是,他们把萍萍接回了河北老家,并打算一直由自己抚养。一晃四年过去了,萍萍由一个几岁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十几岁的少年。

也正是因为萍萍长大了,姥爷也决定告诉萍萍她亲生父亲是颂振。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姥姥、姥爷对萍萍悉心照看着。而亲生父亲不仅将萍萍的抚养费领走,还对孩子不管不问。这样的态度让老两口终于忍无可忍。他们一直诉状把宋某告上了法庭,要求把萍萍父亲对萍萍的监护权变更给他们。

一个父亲,对自己的亲生女儿真能这样不闻不问,泯灭亲情吗?对此,法官也有所考虑。经过一番恳谈后,萍萍的父亲诉说了自己这些年来的无奈和苦衷。

萍萍的父亲说,离婚后不久,自己也再婚生子了。因为生活的忙碌加之当初的感情问题,自己没有更多的去联系前妻和女儿萍萍。

2012年,前妻车祸身亡后,因为赔偿金诉讼的官司,萍萍的父亲才和女儿萍萍以及易县的两位老人有了进一步联系,并有想把萍萍接回北京生活的打算。

将萍萍接回北京生活的事,两家人始终没有谈妥。并不是两位老人从中阻拦,不愿宋某接走萍萍。这一切都是萍萍自己的选择。

一边是父亲希望女儿回到身边,尽父亲的职责,弥补多年来对孩子的亏欠。一边是孩子决绝的选择,姥爷、姥姥坚持要将变更监护权的官司打到底。面对情与法的激烈冲突,本案的主审法官也很难下判决。考虑到双方都是孩子至亲的人,所以他们都会站在孩子的立场,为她做最好的打算,而这也是化解本案矛盾最大的突破口。经走访并和双方多次沟通后,法官想出了一个调解方案。

在法官的调解下,萍萍从河北老家来到了北京门头沟潭柘寺镇平原村,和父亲生活了在一起。经过一个月的接触,孩子的反应又是怎样的呢?当初对父亲的抵触,到现在的适应,萍萍的变化让法官很欣慰。可是,同样是亲人,对萍萍付出心血的姥爷、姥姥,能接受孩子这样的转变吗?

鉴于孩子现在的选择,双方的态度都缓和下来。而孩子的姥爷从河北老家来到法院,作出了撤诉的决定。两家人为了孩子,再次走到了一起。

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为了进一步了解孩子入学的情况,我们的记者来到了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平原村,并拨通了萍萍父亲的电话,他说孩子现在挺好,已经适应了北京的生活。

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我们找到了萍萍上学的学校。依山而建的校区宽敞明亮,阳光明媚,空气格外的清新。萍萍在这里已经迎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今晚20:00分播出的《经济与法》。

责任编辑:孙梦璠 UN88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