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青山依旧在,桃花复灼灼,人生一客,何不潇洒何不纵情?

 微风中的绿叶 2017-10-12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古风插图

初读时,浅尝少年意气、雄姿英发;再读后,品味浮生若梦、早生华发。原以为是一场逸怀浩气的情感抒发,又哪知,这怀旧背后的幽幽感慨。心至赤壁,苏轼曾畅想如周瑜般的意气风发,无奈身以衰翁,鬓飞霜雪。这首写于苏轼四十七岁时的名篇,在豪放之余,却是漫漫感慨。

在写就这首《念奴娇》之前,苏轼的人生可算得上一帆风顺。他二十一岁便考中进士,二十五岁成为了“制科考试”的百年第一,文采风流一时无两。早早进入官场的苏轼明白,汴京的花虽早已看遍,但官场的路却还要摸索。然而,越是在这“宦海”之中漂浮得久了,就越是明白“无风不起浪”的深意。曾经意气风发、气概豪迈的少年,却在晓行暮宿、宦海浮沉中消磨了壮志、熬成了衰翁。

古风插图

熙宁二年,积贫积弱的北宋终于迎来了声势浩大的社会变革,在新与旧之间,在保守与激进之中,苏轼站到了权利者的对立面。元丰二年,时任湖州知州的苏轼被御史台批准逮捕,只因别有用心者的三言两语,只因愚弄当朝、包藏祸心、不忠皇帝等欲加之罪。这场被后世称为“乌台诗案”的文字冤案,不仅改变了苏轼的官场之路,也成为了他一生的转折点。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古风插图

正因为他是苏轼,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无论置于怎样的境况都不能灭他蓬勃的精气。好的坏的,坦然面对,在你以为他被催逼得渐行渐远、踪迹杳然的时刻,他却只当作浇了一场无防备的雨,而后挥挥衣袖,浇灌一路花草而归。

政治上的失意并没有并没有令苏轼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即使偶有怀才不遇的喟叹,最后也只是用一杯酒来回忆。而后又放归于江山清风、山间明月,超然于物外。青山依旧在,桃花复灼灼,人生一客,何不潇洒何不纵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