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震撼新题材!物联网之芯eSIM版块的崛起!

 黑白马2010 2017-10-12

       
       
       
         1.        科技改变世界!
       
               5G 的时代的来临,势不可挡!
       
               万物互联时代正式开启区!
       
              物联网的应用推广正在逐步加速,
       

       
             而NB-IoT技术的突破更是为物联网快速发展注入新动力,且提出了小型化、低成本等新的连接模块要求。
       

       
          传统SIM卡由于其使用寿命短、操作环境要求苛刻、运营商绑定等特点,无法满足物联网各种极端条件下的通信要求。
       
       eSIM卡应运而生,eSIM内置于设备中而是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 上,实现SIM卡的各项基本功能。
       这一发展符合SIM卡由大变小、由实变虚的趋势,将满足物联网百亿设备的连接需求。和传统SIM卡不同,eSIM卡不再做为
       
       独立的可移除的零部件插入设备中,而是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实现SIM卡的各项基本功能。
       
        2.未来消费 电子、车联网 、公共设施将是esim的三大应用方向:
       
  
 在安全方面:

            eSIM通过架构设计提高了身份验证的安全性,eSIM可以更安全地保证用户的数据安全。同时由于其远程的配置管
       
       理,用户数据的灵活备份及远程删除形成了更好的数据防护机制。eSIM可以实现卡片失窃时的定位和找回,并避免卡片
       
       
       被强制破解的威胁。
       
        3.三大运营商加快布局物联网的增量空间!
 4、海外应用遍地开花,eSIM发展进入快车道
       
          海外市场eSIM步入商用,各国企业纷纷布局随着eSIM标准的逐渐形成,国际上各大厂商都开始积极布局eSIM的相关
       
       应用。苹果在2011年开始就eSIM相关技术申请了专利,2014年起eSIM的商业进程也在全球范围内开启。
       

        
  
  
  
  
  
  
                4、次新 股性活,智能卡 概念股:澄天伟业  美格智能



相关股票: sz002017  sz002104  sz300689  AAPL  sz002881  

关联标签:消费 智能卡 车联网 芯片 5G 物联网 

相关报告:

  • 这些跟帖被点赞了
【 · 原创: 追牛上股   2017-10-12 16:32只看该作者(-1)】

普及一下esim卡,请点亮,大家学习学习!
       
       
       提到 SIM(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卡,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
       
       移动互联时代,一张 SIM 卡就等于一个手机号。因此 SIM 卡也叫用户身份识别卡,
       
       是通信运营商用来识别用户身份的芯片 
       
       但是,在即将到来的物联网 时代,也许过不了几年,SIM 卡就将不复存在了。(2020年就可以实现)
       
       根据 GSMA 预测,2020 年,全球移动互联设备将达到 105 亿台,远远超过全球人口总数。未来,在如此海量的联网设备中,
       
       起到识别设备关键作用的芯片将不再是 SIM 卡,而是 eSIM。
       
       SIM 卡的终结者,eSIM 究竟是何方神圣?
       
       
       细心的消费 者一定发现了,随着智能手机 的普及,这些年 SIM 卡的个头正在越变越小。SIM 卡经历了从普通 SIM 卡到 Micro 
       
       SIM 卡,再到 Nano SIM 卡的演化进程。然而无论体积如何变化,但 SIM 卡的本质并没有变,都需要将 SIM 卡插进以手机为
       
       主的移动设备的 SIM 卡卡槽内,实现信息读取。 
       
       esim卡是什么?看图直观!
       
        

 优势一:无实体、省空间   优势二:低成本、低功耗  优势三:高安全、高可靠
       
       未来,芯片的趋势是嵌入式和软件定义,eSIM 将消灭实体 SIM 卡,
       
       汽车 到工厂,eSIM 已成为物联网设备的中枢神经
       

       目前,eSIM 已经应用到了车联网 、共享单车和消费级电子设备等众多领域。
       
       摩拜单车最新的智能锁就是基于 eSIM 芯片设计,实现了更省电、终生免维护,且防盗能力强。
       
       联想、小米 等厂商推出的 4G  笔记本,以及三星  Gear S2 智能手表 上也都集成了 eSIM 芯片。
       
       

       作为物联网中一个核心的领域,车联网在世界各国都被积极部署中。
       
       欧盟规定 2018 年所有新车都必须配备车载 紧急呼叫系统(eCall),
       
       而芯片则是 eCall 系统的核心元器件 
       
       但是,传统 SIM 卡同样面临着卡片被盗、卡片体积过大、通信率低、管理成本高等问题
       
       比如由于车体震动可能造成芯片接触不良、无法通信的情况。
       

       那么,eSIM 是如何赋能车联网的呢?这里不得不提一家最早布局 eSIM 领域的业界先驱英飞凌。早在 
       
       

       2008 年,英飞凌就启动了首个 eSIM 项目,开始供应嵌入式 SIM 卡用高质量安全控制器。目前,英飞凌
       
       

       旗下的 eSIM 产品线已经非常完善,面向三大领域,分别为:SLE97 系列(消费电子级)、SLM97 系列
       
       

       (工业级)和 SLI 97 系列(汽车级),其完全支持 eUICC 标准的硬件要求。
       
       

       

       现在,全球主要汽车制造 商都已使用了英飞凌的 eSIM 安全控制器,用于实现紧急呼叫(eCall)功能和
       
       其他车辆互联解决方案。专门为汽车级市场研发的高端控制器 SLI 97 系列,曾获得汽车质量标准认证
       
       (AEC-Q100),能大幅提升汽车 OEM 评估产品特性的能力,同时延长了全生命周期应用中常用产品的寿
       
       命。[b]
       

       
       另外,面向工业级的 SLM 97 系列安全控制器,能够和工业应用的全面产品组合,让工业设备同步享有 
       
       eSIM 技术带来的小空间、低功耗、高安全。同时,英飞凌也在加大面向消费电子市场的 SLE 97 系列的
       
       应用和布局。
       
       仅 1 毫米宽,全球最小巧的 eSIM 卡横空出世
       
       凭借嵌入式和小型化,eSIM 完胜了前辈 SIM 卡。但是,不断小型化却是物联网设备对芯片的永恒刚需。
       
       所以,eSIM 自诞生之日起就走上了 " 不求最小,但求更小 " 的不断精进之路。
       
       在 2017 世界移动大会上,英飞凌突破性地展示了" 全球尺寸最小的 eSIM 卡 ",其尺寸仅有 1.5 mm x 
       
       1.1 mm x 0.37 mm。该芯片采用领先的 40nm 芯片生产技术和定制封装技术。
       
       因为,对于空间十分有限的小型化可穿戴 设备,比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以及越来越薄的智能手机,芯
       

       
       片小型化是必然发展方向。
       
       对于这些设备而言,eSIM 通常焊接在设备 PCB 上,而每个组件在 PCB 上则要占据尽可能少的空间。如
       
       果 eSIM 可以小一点再小一点,就节省更多 PCB 布板面积,为其余功能器件的设计留出更多空间。
       [/b]
       物联网时代,eSIM 这颗 " 芯 " 已经成为万物互联的硬件载体和安全信任根。目前,英飞凌已在全球交
       
       

       付超过 1 亿颗安全控制器。加入 GSMA 后,英飞凌将助推新一代 eSIM 标准制定,并持续在汽车级、工
       
       

       业级、消费电子级,让全球数十亿消费者享受万物物联的智能体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