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玄学?

 我是皓春夏秋冬 2017-10-12

这种哲学思想,开始于曹魏正始年间,创始人是何晏、王弼;发展于西晋元康年间,代表人物是嵇康、阮籍;最后完成于永嘉年间,代表人物是向秀、郭象。这些人生活于魏晋之间,他们的思想代表着当时的主要思潮,因而“玄学”又往往称为“魏晋玄学”。

东汉风行一时的“谶纬之学”,以谶纬来解释儒学。朝廷提倡的经学,也已经发展成为僵化的章句之学。有时五字之文,注说要写二三万言。不少学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时间一久,人们便厌烦了这种繁琐经学。于是,坐谈玄理的“玄学”便应运而兴了。所谓玄学,就是玄虚之学。它以精神性的“无”,作为核心,强调“以无为本”。玄学家们认为,万事万物这些实际存在的“有”,都产生于“无”。这个“无”很神秘,看不见也摸不着,“道之而无语,名之而无名,视之而无形,听之而无声”。但是“无”又神通广大,能“开物成务”,能产生一切,又主宰一切。

“贵无”论主张“无为”,或曰“自然”。玄学家们认为,上者要无为而治,下者也要无为而处。汉初黄老思想也讲“无为”,着重讲统治术。此时玄学所说的“无为”重点却在讲处世术,玄学家们想要寻求一条顺时应变的处世之道,在乱世之中,保全自己,当然也要保全门阀。

玄学家们说“名教出于自然”,或“名教即自然”。就是说,礼制的尊卑、上下关系,合乎自然,生而固有,不能否定。这个论点,把儒家“名教”与道家“自然”结合一体,反映出魏晋晋玄学的特点,正是揉合儒道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思想体系。

玄学家推重“三玄”,指的是《老子》、《庄子》和《周易》,也是儒道之说并蓄。魏晋更迭,那些世家大族为了明哲保身,逃避现实,走向坐而论道,整日谈说玄理。于是,玄学就具有了“清谈”的特色。一般谈玄之士,口锋犀利,滔滔不绝,但是内容玄而又玄,不着边际,极力不涉人事。司马昭论到玄学家阮籍,说他是“天下之至慎”,“吾每与之言,言及玄远,而未尝评论时事,臧否人物”。其实,这正是世家大族所需要的全身之道。于是,清谈之风,便弥漫于上层之间,越来越厉害。

这些人倡导“无为”,标榜“清高”,以参与俗务为耻,无所事事为荣。向秀、郭象说“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既享有庙堂之上的尊荣,又有山林隐士的美名,才是他们心目中的“圣人”。在这种情况下,有些玄学名流,更以“旷达”为名,走向放荡无羁。如刘伶,喜欢“级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客人来访,也不遮避。别人讥笑他,他满不在乎地说:我以天地为房屋,以居室为衣裤,“诸君何为入我裈”。长醉不醒,裸体为乐。

玄学和清谈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魏晋时期之所以盛行不衰,这跟门阀贵族在乱世明哲保身的处事原则有关。一旦政治走向稳定,国家实现统一,经学就会再次取代玄学和清谈,再次登上历史舞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