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战国——一段霸气的历史 第299节;迅读网手机版

 乐水无涯 2017-10-13

  战国



  赵国卷(29)


  王室内战

  姬猛在朝中结党,威胁了姬朝的安危,这事让周景王姬贵很是不满。他做出了一个相当荒唐的决定,就是自己以外出打猎为名,召集姬猛和刘氏、单氏将他们处死,然后确立姬朝为太子。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姬贵的计划还没有实行,他在打猎的途中忽然发心脏病死了。临死之前,姬贵交待身边一位叫宾起的大臣要立姬朝为君。可是宾起还没有把这个遗诏传出去,政变就发生了。

  原来,姬猛一党的人早就料到姬贵一死,姬朝定然会和自己争权。于是他们决定先下手为强,在姬贵去世的当晚,由单氏家族带头,发动兵变攻打行宫,将宾起杀死。然后,他们假传遗诏,让姬猛以太子身份名正言顺地登上了王位。姬猛便是周悼王。

  姬猛的抢先夺位激怒了姬朝,他立刻召集了自己的党羽,向姬猛发起了反攻。双方的人马相互攻伐了五个月之久。周王室因此分裂成了两派,一部分王子和大夫支持姬猛,另一部分则支持姬朝。内乱使八位王子死难,众多大夫被俘或者被杀。

  在姬朝的猛攻之下,姬猛终于支持不住,与刘氏、单氏逃亡到了靠近晋国的边境,向晋国请求了援助。

  晋国这一边,对于帮助姬朝还是姬猛,六卿们其实早就有了选择。姬猛是嫡子,姬朝毕竟是庶子,按照宗法制度,姬猛继任王位要比姬朝更符合规矩。所以,韩起收到姬猛的求援之后,立刻便决定派人干涉。

  派谁去呢?韩起那个时候没有考虑年轻没经验的赵鞅,而选择了赵鞅的上司——下军将智跞(luò)。

  智跞,我们这里要简略介绍一下他。他是当时智氏的宗主,也是智氏的中兴之主。正是在他的手中,智家从一个小家族发展成了一个强大的家族。

  智跞刚刚当上宗主时,智氏因为力量相对弱小,一度要被晋平公剥夺爵位。幸亏中行氏念及同宗之情,对智氏加以庇护,才使智跞没有失去贵族身份。

  智跞这个人平日里沉默寡言,低调内敛,很少参与到六卿的争斗之中。给人的感觉他就是一个中立分子。但实际上,智跞是一个非常有心机的人。他是考虑到自己家族的弱小,不适合与其他家族大张旗鼓地争斗,只能是在恰当的时机,比如其他的家族火并的时候获取渔翁之利,才是明智的选择。明白这一点,也就好理解智跞后来的一些行为了。

  公元前520年的农历十月,智跞率领少量晋军人马南下,将姬猛保护起来并将其护送往成周。姬朝的党羽不敢与晋军对抗,纷纷退缩。智跞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便将姬猛顺利地送到了成周,然后他就撤退回国了。

  智跞一撤退,姬朝就立刻发起了反扑。姬猛的人马再次战败,他本人也死于乱军之中。单氏和刘氏只得立姬猛的弟弟姬匄为新天子,是为周敬王。姬匄不敌姬猛的攻势,放弃了成周而躲避到了别处。

  得知消息的智跞再次出兵南下,将姬朝打败,帮助姬匄夺回成周。然而,等智跞撤退之后,姬朝又是一阵反攻,把姬匄打得落花流水。就这样,姬匄在晋国的帮助下反反复复地与姬朝拉锯了三年。为了安全,姬匄放弃了成周,迁都到了东方的狄泉。姬朝堂而皇之地在成周自立为王,与姬匄分庭抗礼。一时间,小小的王畿之地,东边一个王,西边一个王。

  这里,我们不免会有一个疑问。小小的一个姬朝,兵马又不多,晋国这样的超级大国还灭不了他吗?为什么智跞为姬匄奔波了三年多的时间,姬匄不仅仍旧和姬朝混战不息,而且还占据不了上风呢?

  这个问题就出在韩起和智跞身上了。

  韩起,虽然对年轻的赵鞅非常好,但是他不是一个称职的中军将。他对维护晋国的霸权,发展与诸侯间的关系没有太大的兴趣,而是一心想着如何利用正卿的权力积累财富。他主政晋国期间,大肆贪污受贿,向诸侯索取重赋。不过,韩起对财富的渴求也算“情有可原”。因为韩氏家族弱小,封地不多,存款自然要比其他家族少很多。韩起自己就曾经向自己好友抱怨,说自己简直是清贫度日,有正卿的名位,却没有正卿的财产,和其他卿大夫打交道都觉得不好意思。

  所以,韩起为了不让韩家在六卿争斗中落下风,是绞尽脑汁地去敛财。对于外交事务,他只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消极对待。而智跞这个人,老油条一个。你韩起对王室的事务都不关心,那我还瞎操心个什么劲。于是,智跞也对王室内乱敷衍了事,仅仅把姬朝打跑就回国了。斩草不除根,使得姬朝不断地发起反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