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战国——一段霸气的历史 第113节;迅读网手机版

 乐水无涯 2017-10-13

  春秋
  
  一鸣惊人楚庄王(6)
  
  力挽狂澜
  
   熊侣这个时候出山行动,也是形势所迫。当时的楚国,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公元前611年,熊侣即位的第三年。楚国发生了大饥荒,粮食绝收,饥民遍野。恰恰在这个关头,楚国西部的庸国人联合楚国境内的蛮族人发起叛乱,在楚国的西南部烧杀掳掠。楚国北方的百濮人(分散在楚国北方的濮族人总称)又和麇国人勾结在了一起,趁火打劫,向郢城发动了进攻。楚国顿时陷入巨大的灾难之中。
  楚国的大臣们一时间束手无策,因为国家的最高决策者——熊侣在忙着喝酒听歌。因此才有了伍举和苏从两人冒死进谏的事情。
  熊侣认识到自己不能再这么混下去,国家正处在危急关头,需要他这位国君承担责任来。所以他临朝听政,开始着手处理眼前的危机。
  为了能够专心平定国内的叛军,防止北方的诸侯国入侵。熊侣下的第一条命令就是关闭楚国北部边界上的所有关卡,申息两座大城市的北门也不予开放。
  随后,熊侣召集大臣们廷议商量平叛的对策。当时的情况已经比较危急了,百濮人的叛军已经逼近了郢城,随时都有可能攻进来。大伙儿都是忧心忡忡。有许多人提出,郢城都快要成前线了,应该迁都避避风头。
  在这里,大家不要轻率地认为迁都都是胆怯的行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迁都实际上是保存实力最好的方法。
  不过,蒍贾却提出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楚国没有必要迁都,因为现在局势太乱,去哪儿都不安全。而且,这些异族的叛军根本不值得畏惧。百濮人组织松散,只是趁楚国内乱捞一把而已。如果派出楚军向他们猛攻,百濮人必然会害怕而逃走,郢城就能安全了。接下来,楚军再集中力量,并向秦国和巴国请求援兵,对蛮族人和庸国人前后夹击,必能将他们打败。
  蒍贾的策略比较有可行性,熊侣便听从了他的意见,首先派兵向逼近郢城的百濮人发起反攻。百濮人的胆子果然是很小,面对楚军的进攻居然不敢出战,才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就被楚军逼退到了自己老窝。百濮人只好和楚军停战言和,保证不再捣乱。楚国北方的局势很快就稳定了。
  楚军紧接着转向西南方,去平定蛮族人和庸国人的叛军。然而在这个大饥荒的时刻,部队的军粮也开始捉襟见肘,许多楚军士兵都是空着肚子在行军。为了能鼓舞士气,熊侣下令放开庐城的粮仓,把国家的储备粮拿出来犒赏楚军的将士们,而且要求无论官兵都吃同样的食物。这招温暖的举动,立刻令楚军的士气大振,大家都在奋勇前进,势要一举打败蛮族人的进攻。
  然而,蛮族人要凶悍多了,他们不像百濮人那样只会欺软怕硬。楚军的前锋戢梨率部攻打庸国的方城,没想到遭到了大批庸军和蛮族人的袭击。戢梨损失了大半的兵马,连自己的副官都被俘虏了,他只好连忙逃回了楚军的本部。
  出师不利,有人就提出再调动其他地方的部队来增援,在人数上压倒庸军和蛮族人,这样比较保险。但又一个叫潘尪(wāng)的人出了一个计谋,认为可以不用援军就可以打赢敌人。
  潘尪的计策实际上是骄敌之计。他认为,方城一战大胜楚军,庸国人必然是欣喜若狂,十分骄傲。楚军可以再故意打几场败仗给他们,他们就会更加骄傲轻敌,认为楚军的战斗力不过如此。到了他们松懈的时候,楚军再分兵左右夹击,让对方猝不及防,必能将庸军和蛮族人全部歼灭。
  熊侣采纳了潘尪的这条计谋。于是他下令,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只需失败不许成功。这败仗一打就是连续七场,庸国人感觉自己的军队简直就是神勇,连战连捷,打得楚国人夹着尾巴逃走了。于是他们就放松了警惕,进军的速度大为下降。只剩下不懂事的蛮族人还在继续冒进,各部之间距离越拉越大,几乎成了互不联系的个体,很容易被各个击破。
  熊侣见时机成熟,立即兵分两路,袭击庸国,端了庸军的大本营。攻打庸国的战斗异常激烈,楚军自东部进攻,秦国和巴国的援军从西部进攻。在三国联军的合围之下,庸国最终被攻陷灭亡。那些深入楚国境内的庸军失去了根据地,就溃散掉了。蛮族人见势不妙,只好宣布投降。熊侣与蛮族各部落的首领举行了会盟,放他们回到了自己居住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