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卵巢黄素化囊肿的超声诊断

 影像自由人 2017-10-13


卵巢黄素化囊肿又称为卵巢高反应性黄素化,为一种少见的卵巢良性瘤样病变,多为双侧卵巢的多囊样增大表现。

黄素化囊肿即卵泡膜黄素囊肿。由于滋养细胞显著增生,产生大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刺激卵巢卵泡内膜细胞,使发生黄素化而形成囊肿,称为黄素化囊肿。 早期妊娠常可合并黄体囊肿,一般无自觉症状,多在常规妇科检查时发现。不要误诊为卵巢囊腺瘤而切除。在非妊娠期,由于黄体囊肿的内分泌活动可引起月经周期延迟,继而出现持续或不规则的子宫出血。未出血前刮宫,子宫内膜有时呈蜕膜样变。有时患侧下腹部稍有隐痛。   



病因及病理

 可见促排卵治疗时出现的卵巢过度刺激征患者及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患者,如长期或大量应用诱导排卵药物如克罗米芬引起黄素囊肿、滋养细胞产生大量HCG,从而引起卵巢卵泡囊肿的高度黄素化反应等,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停用促排卵药后囊肿可缩小,症状亦会逐渐消失,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化疗后HCG水平下降,囊肿也会逐渐缩小;黄素化囊肿常为双侧性,系多囊性囊肿,故表面呈分叶状,囊壁薄,内含清澈或琥泊色液体。大小差异极为显著,小型者仅稍大于正常卵巢,大型者可充满整个盆腔,一般为8-10厘米直径大小,最大者可达20-25厘米。

病因

1)胎盘促性腺激素的影响,大约有50%的黄素囊肿患者伴有水泡状胎块及绒毛膜癌,少数患者有双胎。这些患者的滋养细胞产生大量HCG,从而引起卵巢卵泡囊肿的高度黄素化反应。

2)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降低,性腺的反馈作用受阻,垂体分泌过多的促黄体分泌激素,促使卵泡增大和黄素化,分泌大量液体而形成囊肿。

3)长期或大量应用诱导排卵药物如克罗米芬引起黄素囊肿。 

临床症状

卵巢黄素化囊肿一般不产生症状,偶因急性扭转而致急性腹痛发生蒂扭转或破裂可引起盆腔内出血,一般出血量不多。黄素化囊肿在清除胎块后,随着HCG水平下降,于7个月内自趋消退。黄素化囊肿常为双侧性,也可能独立存在于一侧卵巢中,大小差异悬殊,较小的囊肿直径3cm,较大的囊肿直径往往可达15~20cm。多囊性分隔,表面凹凸不平,分叶状,壁薄,内含清亮液体。由于壁薄,稍加压力就可能破裂。切面囊肿为房性,腔内常充满清色到淡黄色到褐色液体,囊内常附有一层黄色胶冻样物质。 
白体囊肿无激素功能,一般不引起症状,都能自行消失。卵泡膜黄素化囊肿并发于葡萄胎的多能自行消退。正常妊娠者分娩后,侵蚀性葡萄胎或绒癌治愈后也自然消失。 

 

超声表现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双侧卵巢可呈对称性或不对称性增大,其内可见多个卵泡回声,卵泡的回声可较正常卵泡增大,内见分隔,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黄素化囊肿可出现于单侧卵巢,囊肿数目通常较前者少,内壁光滑,囊内透声好,彩色多普勒可显示少量细条状血流信号分布于囊斑间隔上,容易记录动脉性频谱,RI多在0.400.50之间。

超声鉴别诊断

        此类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声像图的特点,多数情况下容易鉴别,如为黄体囊肿时,囊肿多不超过4cm,囊壁较厚,回声可稍增强,囊内透声性较差,可表现为网状回声,也可见不规则的絮状回声团,CDFI囊腔内无血流信号,囊壁上有时可见类小乳头样突起,CDFI囊壁上可没有明显血流信号,也可见丰富环状血流信号,若囊腔内积液或者积血量大时,囊肿的体积也会很大,若发生囊壁破裂时,囊肿表面及周围常可见凝血块形成的不规则不均质低回声包块;而黄素化囊肿则双侧卵巢均明显增大,卵巢内可见大量圆形或卵圆形小囊腔,内壁光滑,囊腔内透声性好,若合并卵巢蒂扭转时,卵巢可有压痛。


 

 

 

 

超声笔记每天分享,赞赏是正能量的动力。





敬请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