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2日的市区教学视导活动中,共看罗汉小学语文学科4节课,三到六年级各一节。市区教研员分别与四位授课老师进行了议课交流。现将罗昆霞老师对于高段语文课堂教学的指导意见笔录整理如下。 对学校工作的评价。 他肯定学校在抓好教研工作的同时,促进了老师的专业成长。对于两位执教老师总的印象是他们能批判吸收个人对于阅读教学的五个观点,学校教研是开放的,老师教学是开放的,学习环境是开放的。 对课堂教学的指导。 五年级《索溪峪的“野”》:老师的教学遵循了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 一、特点:1.体现了整体观照与突出重点的教学流程。表现在a.开课时抓“野”突出了对象特征,也整体把握了文本;b.自读时给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整体地接触文本;c.对内容的梳理与概括也体现了整体的意识,同时又扣“野”展开细读。2.理解内容之外,“野”的几种美的层次部分注重了表达方法的学习。3.注重了课堂练习的完成。4.总分表达理论化的概述而后运用,作法较好。5.课堂提供了图片,运用较好。在图片的运用中应先让学生接触理解文字,再出示图片,尊重学生自主、个性化的阅读。6.对学生的“扶”细致、扎实。每个教学部分都提出了明确细致的要求,学生的达成目标是明晰的。 二、建议:1.高年级提出的教学问题过于细,就会显得过于简单。如“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野’”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没有思考的深度,可以换个提法“它是怎样表现索溪峪的‘野’”,再如仿写部分提示细了,填空式的完成降低了难度。2.生字词学习宜随文进行,高年级的则放在语言环境中,通过检验促进学习,课堂上学的是少量的易于认错的字词,或是与学文有勾连的词语,以刺激学生迫不及待地读课文。3.部分关系要从整体上来把握,高年级立足“篇章”。4.细读部分对于“野”的理解不够,学生的思维可以再走一步、再深一点,如感受具体语言描绘为什么能体现山的美。 六年级《海的颜色》:老师有很好的教学功底。 一、特点:1.视野开阔、恰当取舍做得好,课堂 上着重讲学两处,自主学习另两处。2.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处理得好,课堂 上关注的表达是对“篇”的学习,“提出问题”、“事实证明”、“得出结论”,适时小结。3.体现出指导学会和引导会学的课程价值,重视了学法的指导。4.能整体把握课文,体现了高年级的阅读教学重点。 二、建议:1.学习表达做好了的基础上还得做精,宜因材施教、因课制宜,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最突出的表达。如《海的颜色》这一课突出的表达是比较说明、因果表述,整篇都在比较。2.板书处理要像课文一样有明线有暗线,但暗线不可冲击了明线,内容呈现与学法小结不能搅合在一起,注意区分设置好主板与副板的内容。 (整理:刘玉珍) |
|
来自: 昵称47663313 > 《语文学习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