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诡辩雄战国(微国学34)故我在

 秦岭之尖 2017-10-13

故我在39期:微国学,每个人都能了解的国学

第三章 百家争鸣

三、名家

公孙龙的思想

公孙龙,战国时期著名的辩者,生活的时代比惠施略后一些。他的思想记录在《公孙龙子》中,先秦名家的著作,到现在基本都遗失了,而《公孙龙子》确保留了下来。《公孙龙子》共6篇,其中第一遍《迹府》不是公孙龙本人的著作,是后人对公孙龙事迹和言论的汇集。二至六篇《白马论》、《指物论》、《变通论》、《坚白论》、《名实论》汇集了公孙龙思想的精华。


指物论

公孙龙在《指物论》中论述的问题是很抽象的,但是它是公孙龙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一个物体,它本身并不是“指”,“指”是它的概念。其次,现实中的物体有一个名称,名称虽然沟通了具体物体和它的概念,但名称并不是“指”。

“指着,天下之所无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

“天下无指者,生于物之各有名,不为指也。”

通变论

《通变论》主要讨论的是“变”与“不变”的问题。在公孙龙看来,具体事物是可变的,而指称事物的抽象概念是不变的。

曰:二有一乎? 曰:二无一。

曰:二有右乎? 曰:二无右。

曰:二有左乎? 曰:二无左。

曰:右可谓二乎?曰:不可。

曰:左可谓二乎?曰:不可。

曰:左与右可谓二乎?曰:可。

曰:谓变非变,可乎?曰:可。

曰:右有与,可谓变乎?曰:可。

曰:变奚?曰:右。

曰:右苟变,安可谓右?曰:苟不变,安可谓变?

诡辩雄战国(微国学34)故我在

名实论

天地与其所产焉,物也。物以物其所物而不过焉,实也。实以实其所实 而不旷焉,位也。出其所位,非位,位其所位焉,正也。

以其所正,正其所不正;以其所不正,疑其所正。其正者,正其所实也 ;正其所实者,正其名也。

其名正则唯乎其彼此焉。谓彼而彼不唯乎彼,则彼谓不行;谓此而此不 唯乎此,则此谓不行。其以当不当也。不当而当,乱也。

故彼彼当乎彼,则唯乎彼,其谓行彼;此此当乎此,则唯乎此,其谓行 此。其以当而当也。以当而当,正也。

故彼彼止于彼,此此止于此,可。彼此而彼且此,此彼而此且彼,不可。

夫名,实谓也。知此之非此也,知此之不在此也,则不谓也;知彼之非 彼也,知彼之不在彼也,则不谓也。

至矣哉,古之明王。审其名实,慎其所谓。至矣哉,古之明王。

世界及其所产生的一切现象,都是来源于物质。

以概念来称谓事物而不超过事物的实际范围,只是概念的外延。以事物的本质属性来规定概念所表示的事物,使该事物充足具备而不欠缺其本质属性,这是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内涵不充足就是错误的概念;概念具备充足的内涵就是正确的概念。

以正确的概念来校正不正确的概念,又以不正确的概念的失误之处,反过来探究正确的概念之所以正确的所在。要使概念正确,就必须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而要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依靠正确的概念。

正确的概念必须是彼或此的概念相应于彼或此的事物。以彼名称呼彼物而无彼物与之相应,则彼名不适用于彼物;以此名称呼此物而无此物以之相应,则此名不适用于此物。这是因为充当事物的概念不正确,以不正确的概念来称呼事物,会引起逻辑混乱。

所以,彼名称呼彼物并且符合于彼物,就是于彼物相应,则称为适用于彼物的概念;以此名称呼此物并且符合于此物,就是与此物相应,则称为适用于此物的概念。这是因为充当事物的概念符合于事物,以与事物相符合的概念来称呼事物,便称为正确的概念。

所以,以彼名称呼彼物并且仅当称呼彼物,以此名称呼此物并且仅当称呼此物,这时正确的,即遵守了同一律。彼此不同的事物只能名称其彼此而不可称彼亦且是此;此彼不同的事物只能各称其此彼而不可称此亦是彼,这是违反排中律的。

概念是事物的称号。知道此物而非此物,知道此物已经变化而不是此物了,就是不可以此名来称呼此物;知道彼物而非彼物,知道彼物已经变化而不是彼物了,就不可以彼名来称呼必物。这就是要遵守不矛盾律。

古代英明的帝王无不关切名实治国的头等大事!必须详尽考察名实关系, 慎重而准确地给事物命名。古代英明的帝王无不关切名实治国的头等大事!

诡辩雄战国(微国学34)故我在


故我在,你想看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发什么

微国学:每个人都能看懂的国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