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篆书到草书的演变(微国学39)故我在

 秦岭之尖 2017-10-13

故我在46期:微国学,每个人都能了解的国学

第三章 书法

二、秦汉时期

篆书

广义的篆书,包括甲骨文及金文,狭义的篆书是指大篆和小篆。

大篆为周宣王太史籀所作。大篆字体比金文端整,结构较小篆复杂。传世之作极少,一般以石鼓文为代表

小篆是秦统一后的一种书体。秦代将各国大篆字体进行整理和简化形成小篆。字体由方变为长方,讲究的是笔画首尾粗细一致、形态左右对称及重心平衡。

小篆传世的作品多为碑刻,如《泰山刻石》等。相传出自秦丞相李斯之手,为小篆正宗。

从篆书到草书的演变(微国学39)故我在

《泰山刻石》

隶书

1973年在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量帛书表明隶书在西汉中期已经成熟。

隶书与篆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字的结构上,隶书用笔画符号破坏象形字的结构。二是在笔法变化方面的区别,篆书用笔迂回盘曲,圆整周到,隶书化圆为方,变弧线为直线,用笔随意提按。

隶变,不论在文字史上还是书法史上都有划时代的意义。从字形上说,隶书摆脱了早期篆书体系中以象形构成方式为主的束缚,以完全抽象的线来组合字形。中国文字的外形发展至此告一段落。由于“线”特别是提按顿挫、起伏有致的线条,已郑重走向了历史舞台,因此他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隶书的确立,也将汉字的空间造型由长方变为扁方。

从篆书到草书的演变(微国学39)故我在

《韩敕碑》

草书

秦汉的草书是中国草书发展史中的章草时期。汉代早期的草书,是隶书的简易、急速的写法。虽然多数字为隶书的草写,但少数字已经出现了完全的草书形态,正如“隶变”初期保留很多篆书的形态一样,隶书的草化也孕育了新的字体。

从篆书到草书的演变(微国学39)故我在

秦代书法

小篆是秦代的官方文字。小篆形体长方,用笔圆转,结构匀称,笔势瘦劲。主要用于官方文字的书写。秦代书法家有李斯、赵高等。秦代民间普遍流行的是隶书。秦代的隶书经过不断的发展在汉成了一种主要的字体。

汉代书法

汉代通行的文字约有三种:

篆书,用于刻石、刻符以及高级的官方文书和重要仪典的书写。

隶书,多用于中级的官方文书和经籍的书写。

草书,用于低级的官方文书和一般的奏牍草稿。

西汉碑刻篆书较少,东汉立碑之风兴起,形制多样,风格也有多种。

汉代著名的书法家有史游、曹喜、王次仲、张芝等。张芝草书的意义在于创立了草书文人传统,并初步建立起草书的法度规范,这对同时代及后世的书法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隶变趋于完结,书体进化也达到了高峰,行书、草书、楷书都相继产生并且日趋成熟。


故我在,你想看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发什么

微国学:每个人都能看懂的国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