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王朝和中国关系特殊,王室有座墓葬叫黄金之丘,黄金文物数不清

 moto9977 2017-10-13

1978年11月,原苏联和阿富汗学术考古调查团在阿富汗靠近苏联边境的西伯尔罕地区发掘了一处贵霜早期的墓葬。墓葬发掘地蒂拉丘地当地语的意思是"黄金之丘",出土了大量的黄金饰品,约计2万1千件。如此大量黄金的集中出土,加上黄金饰品做工之精美以及其丰富的文化意涵,实为世所罕见,是全球最重要的宝藏之一。随后,出土的黄金文物被称作"大夏金器",堪称"阿富汗镇国之宝"。而这背后体现的却是丝绸之路东西方交流的相互融合,以及中国文化在这一区域的广泛传播和影响。

黄金王冠

出土2万余件黄金文物含有大量中国元素

六座墓墓主人复原像

历史上,古丝绸之路创造了地区大发展大繁荣。西伯尔罕位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西北340公里,在其东北约5公里的棉花田中有一处贵霜早期的城址,遗址的周围分布着好几个山丘,其中一个直径约百米、高3米,当地人称之为"黄金之丘"。

1977年,原苏联和阿富汗学术考古调查团开始在这里试掘,首先发掘是一座神殿遗址,但除了一些陶片之外,并无太多收获。1978年10月,调查团开始发掘土丘本身,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发掘出7座"尽收天下宝物"的竖穴墓,也使传说中的"宝藏"重现天日。

金项饰

7座竖空墓,有1座是无葬墓,其余6座是典型游牧民族王室成员的墓葬,1男5女。男性墓主木棺覆盖着皮革,身上堆满了数不尽的金器。这些金器大多十分袖珍,可以看得出来,是墓主缝在衣服上饰品。而这明显具备东方游牧民族特征。

随后,大量的黄金饰物出土,它们都具有充满显著的"文化十字路口"杂糅的艺术特点。在2万1千件金器中,既有安息银币、罗马金币、西汉铜镜、饰以雅典娜像,还有希腊文铭记的金戒指、斯基泰式金剑鞘等,各种文化均汇注此处,集中国、希腊、波斯、印度,游牧文化于一体。

其中,一件名为"君主和龙"的头饰尤为让人印象深刻。它刻画了一位头戴王冠、身着游牧民族服装的男性,伸出双手握住两侧的龙。垂坠其下的宝石被锁链牢牢锁住,体现着贵霜人的野心和抱负(屈婷、施雨岑《"黄金之丘"和贵霜:惊人考古发现讲述的丝绸之路活力史》)。

"君主与龙"饰物

这件头饰出土于2号墓,也叫"双龙守护国王金头饰",在马鬃等部位装饰了绿松石、青金石,龙的臀部等处有眼形纹饰等,以红绿宝石镶嵌。苏州大学沈爱凤教授认为,其人物脸部特征具有蒙古特征,而龙的造型带角,飞翼可能受到格里芬(虚拟生物,出自希腊神话,是一种鹰头狮身有翅的怪兽)的影响。金头饰的整体造型和风格,与西亚、东地中海广泛流行的人物和对称双兽造型相一致。"更确切一些,这种龙神是双马神和中华龙的混合造型"。

铜镜

另外,"黄金之丘"还出土了一件"游龙饰牌",表现正在水中游动并张着嘴的龙,而龙的形状就是我们熟悉的中国龙,边上刻画有水波,其上镶嵌着的绿松石呈联珠纹排列。这和六号墓主人口中还含有金币,胸前放有中国铜镜,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入殓含贝的习俗(沈爱凤《从中亚和草原墓葬看中西丝绸文化交流 》)。

除了这些,"黄金之丘"的7座竖空墓又让人联想到中国北方草原民族曾经对于"7"这个数字的神秘崇拜。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当年处于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被称为"欧亚之心"的贵霜王朝,也让历史遥遥远远地回转到了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大月氏人的身上。

金镯

"黄金之丘"可能是大夏时代一个女王的墓葬

阿佛洛狄特

阿富汗作为文明的十字路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将西方的希腊波斯,南方的印度、北方的内亚草原、东方的中国联结交汇在一起。多元的文明,造就了这块神奇土地,让它具有莫大的诱惑力。

随后,这批文物常被叫做"大夏的宝藏",但有学者认为,以文物时代而言,为批宝藏应当被视为"大月氏-贵霜的宝藏"。

骑兽别针

《史记·大宛列传》中有关于大夏记载:"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馀里妫水南。其俗土著,有城屋,与大宛同俗。无大长,往往城邑置小长。其兵弱,畏战。善贾市。及大月氏西徙,攻败之,皆臣畜大夏。大夏民多,可百馀万。其都曰蓝市城,有市贩贾诸物。其东南有身毒国。"

(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余里的妫水南面。其地风俗是人们定居一处,有城镇和房屋。与大宛的风俗相同。没有大君长,往往是每个城镇设置小君长。这个国家的军队软弱,害怕打仗。人们善于做买卖。待到大月氏西迁时,打败了大夏,统治了整个大夏。大夏的民众很多,大约有一百多万。它的都城叫蓝市城。这里有贸易市场。贩卖各种物品。大夏东南有身毒国。)

在"黄金之丘"金光灿灿的文物里,历史将人们拉回到了数千年前。

大夏,中亚古地名和国名,古希腊人称为Bactria,古波斯人称为Bachrisch,汉译名为巴克特利亚。大夏的地望在阿姆河以南,兴都库什山以北地区,都城即今阿富汗的巴里黑。大夏王黑离欧克里(Heliocles)统治时期(前145年-前130年),大夏不断发生内乱,大部分国土被安息王国侵占,只剩下大夏本土和粟特南半部。在匈奴和乌孙的打击下,大月氏从伊犁河迁入中亚,首先占据河中地区,迫使当地斯基泰人南迁安息和大夏。

约在公元前140年至前130年之间,大月氏渡过阿姆河,征服大夏,"都妫水北为王庭"。大夏残余力量退到喀布尔河流域和南亚次大陆,分成几个小国。

公元前128年,张骞出使大夏时,大月氏人仍在阿姆河北岸,"以大夏为臣"。但张骞在大夏待了一年多,并未说服大月氏与汉朝合击匈奴,只能归国。张骞归国后不久,大月氏人就跨过阿姆河灭亡了大夏,进而占领阿富汗全境、印度河流域等地区,建立了贵霜帝国。

此后,西方人称大月氏人为"吐火罗人",并把他们居住的地方称为"吐火罗斯坦",但中国史书仍称为"大月氏"。

(《后汉书·西域传》:初,月氏为匈奴所灭,遂迁于大夏,分其国(大夏国)为休密、双靡、贵霜、肸顿、都密,凡五部翕候。后百余岁,贵霜翕候丘就却攻灭四翕候,自立为王,国号贵霜王。侵安息,取高附地。又灭濮达、罽宾,悉有其国。丘就却年八十余死,子阎膏珍代为王。复灭天竺,置将一人监领之。月氏自此之后,最为富盛,诸国称之皆曰贵霜王。汉本其故号,言大月氏云。)

这些历史的记述,让专家们将"黄金之丘"出土的包罗多国风格的黄金文物,归结入"大月氏文化圈"。大月氏这个民族最早生活在中国甘肃祁连山区,其后,受到强大起来的匈奴攻击,不得不一再西迁,来到中亚阿富汗阿姆河流域的北岸。

据此,有学者推测,"黄金之丘"可能是大夏时代一个女王的墓葬,墓中唯一的男性可能是女王的丈夫,其他女性为女王的姐妹。

大夏金器"失踪"二十多年后来中国展出

正当人们为大夏为他们一个王的出手大方而惊叹时,"黄金之丘"出土的黄金文物却神秘"失踪"了。很多"寻宝者"对此念念不忘,费尽心思,但知道其下落的人却守口如瓶、缄默而又缄默守护了秘密。为此,有人估计"大夏金器"可能被运到某处,或被高官据为己有,或被一些人销毁……一时间,众多的说法纷纭而起。

原来,在上世纪90年代初阿富汗内战期间,国家博物馆的馆员冒着巨大的风险把这批珍宝带到了国家银行的秘密金库,把它们锁起来,然后把锁塞住,这样谁也没法打开金库了。据说,该金库是一个被混凝土包裹着的秘密区域,厚重钢门上设有7道锁。直到2006年8月,它们才重见天日。

2017年3月17日至6月17日,阿富汗这批国宝受邀来到中国故宫博物院展出。北京青年报的报道说:"摇曳着金片的蒂拉丘地头冠、斯基泰草原艺匠与希腊古典写实风格结合的金制脊角山羊、镶嵌着绿松石和石榴子石的耳坠、精细繁复得让人难以看清其构造的黄金腰带,乃至数以千计的极为细碎的金片装饰品--这些饰片多缝缀于服装上,据考证至少有60种不同的造型--一组一组胪列于展柜之中,金光闪闪,极具视觉冲击力,美得不可方物,'叹为观止'四字不足以形容。"

但在展出之后,中国学者林梅村却发出了这样的叹息:"遗憾的是,这个与中国历史及古代艺术密切相关的重大考古发现没有引起中国考古界足够的重视。"而历史就是这样的一个谜局:我们从哪里来、到过哪里,有着怎样的经历,也许永远都是一个说不清的秘密。(文/路生)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欢迎关注作者更多原创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