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元流通纪念币上的西班牙

 昵称73575260 2021-01-28

从2002年1月1日起,欧洲诸国包括西班牙在内开始启用地球上最年轻的世界性货币——欧元。如今欧元已经成为欧盟28个成员国中19个国家的法定流通货币,也是非欧盟成员“微型国家”安道尔、摩纳哥、梵蒂冈和圣马力诺的法定流通货币,以及巴尔干地区黑山和科索沃的主要流通货币。[i]

欧元分为硬币和纸币两种材质不一样的货币类型,其具备相同的流通功能和不同的分工用途:纸币面额大适用于金额较大的交易;硬币面额较小可以作为辅币进行金额较小如日常买卖的交易活动。针对历史上第一次多国大规模发行统一货币的情况,在欧元发行之初,欧洲理事会和欧洲央行对欧元,尤其是对欧元的设计和铸造有着极其复杂和严苛的规定。然而欧元区各国在具体执行方面由于没有历史经验和缺乏相互沟通以及对文件的理解偏差,铸造出来的硬币也差强人意,并不完全的符合当初统一制定的规定,仅仅是达到了各国硬币正面设计不可更改,背面统一使用欧元面值和欧洲地图的规定。[ii]经过1年多的大规模流通,根据各国流通程度和市场接受程度的反馈经验,欧洲理事会和欧洲央行认为可以在一定程度放松欧元区各国对欧元硬币设计的限制,同时在图案设计上逐年标准化和规范化最终达到各国标准统一。2003年下半年出台的一系列针对欧元硬币铸造的新规定中,其中有一条就是:允许各国更改硬币正面设计,但只能作为纪念某一重大事件而发行的纪念币,且每个国家每年只能发行一枚纪念币,该纪念币面值2欧作为法定流通货币与普通欧元货币一道可以在整个欧元区内承担相同的流通支付功能[iii]根据这个新的规定意大利、希腊和圣马力诺等国在2004年发行了欧元区第一批流通纪念币。而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国和欧元区主要经济体的西班牙,于2005年签发皇家法令,批准在当年铸造并于4月发行西班牙历史上第一枚2欧元纪念币。[iv]从此,西班牙开启了2欧元流通纪念币的时代。

从2005年至今,西班牙总共发行了13枚2欧元流通纪念币。[v]2012年之后,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同意让每个国家每年所发行的2欧元流通纪念币增至2两枚。此外欧元区统一发行的2欧元主题纪念币不在此数量限制之内。[vi]同样地,西班牙在2012年第一次在一年之内发行了2枚2欧元流通纪念币,其中包括一枚当年欧元区统一发行的纪念欧元流通十周年纪念币。

本文根据西班牙历年发行的2欧元流通纪念币的内容主题,分为三个部分:

1
重要历史事件

2005年纪念《堂吉诃德》出版400周年

该书创作于西班牙文学的黄金时期,被视为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和西班牙乃至整个欧洲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伟大的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用其精妙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塑造了在早已没有骑士的时代还幻想自己是骑士的陈旧过时的主人公——吉诃德。书中所描写的骑士大战风车这一经典讽刺场景广为人知,也成了该硬币设计的灵感来源。硬币正面图案中吉诃德身着中世纪盔甲手持长枪立于硬币右面,左面远处便矗立着巨大的磨坊风车。2005年是《堂吉诃德》第一部分出版400周年,在西班牙乃至整个世界都举行了形式多样化的纪念活动,发行这枚硬币也是属于其中之一的纪念活动。

2014年纪念国王费利佩六世登基

在登基39年后,2014年6月2日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宣布退位,根据宪法其子王储费利佩于当年6月19日宣布登基成为费利佩六世国王。出生于1938年的胡安·卡洛斯是前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孙。阿方索十三世被共和势力推翻之后,整个王室流亡海外。佛朗哥将军掌权之后重新将王室迎回国内,并培养胡安·卡洛斯作为接班人。1975年登基后,便着手开始西班牙民主化进程,建立现代文明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受到广大西班牙人民的拥戴。费利佩六世是胡安·卡洛斯一世的长子,出生于1968年,是西班牙首位战后出生的国王,也是现在欧洲在位最年轻的国王。硬币正面便是两位国王面向左侧的侧面像,该设计重新启用了之前比塞塔时代对君主头像经典的扁平化设计。

2
欧元区统一发行主题币

自欧元流通纪念币诞生以来,整个欧元区国家统一发行过四次主题币:2007年纪念《罗马条约》签署50周年,2009年纪念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成立10周年,2012年纪念欧元发行10周年和2015年纪念欧共体采用欧洲旗30周年。

2007年纪念《罗马条约》签署50周年

2007年欧元区内国家第一次共同发行同一主题的流通纪念币——纪念《罗马条约》签署50周年。1957年西欧六国法国、德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在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基础上在罗马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后人把两份条约合称“罗马条约”。该条约签署后8年也就是1967年,所有缔约国同意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者合并,组建欧洲共同体,开启欧洲一体化进程也是如今欧洲联盟的前身。1986年西班牙加入欧共体。硬币正中是创始国签署的条约书,背景则为条约书签约地——位于罗马的卡比托利欧广场。

2009年纪念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成立10周年

随着欧共体的扩大和发展,欧洲各国对进一步加强欧洲政治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产生了强烈愿望。1989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欧共体首脑峰会上通过了由时任欧共体主席德诺尔提出的《欧洲共同体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报告》,该报告又称“德诺尔计划”将欧洲经济一体化落实为三步走方案。1991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政治联盟条约》和《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有了欧共体各成员国的政治保障之后,欧盟(1993年之后欧洲共同体正式更名为欧洲联盟)开始在此前欧洲支付同盟和欧洲货币联盟的基础上探索欧洲统一货币的可能性,以便利于欧盟单一市场下贯彻统一经济政策的执行。硬币正面便是欧元标志拟人化的符号,一是象征欧洲货币一体化,二是欧盟各国人民的团结。

2012年纪念欧元流通10周年

2012年是欧元流通10周年周年纪念,欧元区再次集体发行流通纪念币来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欧元”这个名词是在1995年,这一年欧盟首脑峰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会议正式确定欧洲统一货币名称为欧元。西班牙也在1998年被确定为11个欧元区创始国之一,同年西班牙银行公布欧元兑换本国货币比塞塔汇率为1欧元兑166.667比塞塔,并于次年在虚拟结算和银行支付领域引入欧元。2002年1月1日,在使用了133年本国货币比塞塔之后,西班牙正式进入欧元时代,同时停止使用比塞塔作为法定流通货币。西班牙银行同时承诺至2020年,凡持有比塞塔货币者,均可以按照此前所公布的汇率进行兑换。硬币中央是一个巨大的欧元符号,欧元符号一圈设计有风力电车(新能源)、工厂(工业)、房屋(不动产)、人(居民)、船只(物流运输)、高楼大厦(金融),意味着欧元已经成为欧盟各个领域的金融流通媒介,支持欧盟各项事务的发展,不仅仅是对欧洲也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5年纪念欧共体采用欧洲旗30周年

尽管最早设计于1955年用于欧洲委员会的象征,但直到1985年欧共体提议采用深蓝色底色正中十二颗金色五星环绕成圈的旗帜作为欧洲的象征。从此,欧盟各成员国政府机关除了悬挂本国国旗之外,还同时悬挂欧洲旗以此表明该机构隶属于欧盟官方机构。以西班牙为例,旗帜悬挂按照省份省旗-大区区旗-西班牙国旗-欧洲旗的顺序悬挂。这个顺序源于西班牙《国旗法》中省旗-区旗-国旗按从小到大方式悬挂,但对于欧洲旗没有明文规定。[vii]各西班牙政府机关一般沿用这个规范,悬挂欧洲旗。 硬币中12个小人手牵手围绕着欧洲旗,象征着欧洲各国在欧洲一统的理念下人民携手共进。

3
西班牙世界遗产系列

截止2016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数据,西班牙拥有45项世界遗产,其中包括40项文化遗产、3项自然遗产和2项双遗产,拥有世界遗产的数目仅次于意大利和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单中排名第三。[viii]西班牙作为旅游大国,这些世界遗产为其带来了极高的声誉和无数的游客。为了进一步吸引国际游客和提高西班牙的旅游声誉,西班牙政府决定发行“西班牙世界遗产”系列欧元流通纪念币,于2010年发行了第一枚纪念币,随后每年按照收录的先后顺序发行一枚“世界遗产”系列纪念币。[ix]

2010年科尔多瓦历史文化中心

早在前罗马时代,精于航海的迦太基人沿着瓜达基维尔河逆流而上直至与中部高原分界线莫雷纳山脉脚下的科尔多瓦,在这里建立了贸易点。罗马人进入伊比利亚半岛之后,将这些定居点和贸易点逐渐城镇化,并在瓜达基维尔河上建起了雄伟的石桥。由于这里的气候条件良好又紧邻河流,除了作为军事战略基地之外,这里也成为农作物种植基地。几个世纪后,北非信仰伊斯兰教的摩尔人入侵西班牙,科尔多瓦迎来最繁荣的历史阶段。世界三大清真寺之一的科尔多瓦大清真寺便是修建于这个时期,穆斯林哈里发王朝在这里定都,成为当时整个西班牙的中心。也是西欧最大的城市之一,其繁荣程度也只有东方的长安相媲美[x]。由于不同政权都先后统治过这里,加之各个民族在这里融合,造成了科尔多瓦既有罗马人留下的石桥,也有摩尔人留下的清真寺,既有犹太人留下的百花巷,又有天主教王国光复西班牙后留下的皇家花园。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大清真寺连同科尔多瓦老城区及其周边的历史遗迹共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硬币中出现的阿拉伯式半圆拱廊柱便是大清真寺里面标志的建筑风格。

2011年格拉纳达的阿尔汉布拉宫、赫内拉利费宫和阿尔拜辛区

摩尔人对西班牙的入侵早就半岛灿烂的多民族文化繁荣,除了科尔多瓦之外,安达卢西亚另一个哈里发王朝重镇便是格拉纳达。自从11世纪科尔多瓦哈里发王朝内乱之后,格拉纳达便成为独立的苏丹王国。也是从这个世纪开始,统治格拉纳达的纳萨里王朝开始修建闻名于世的阿尔汉布拉宫。1492年,当“天主教双王”伊莎贝尔女王和费尔南多国王的联军兵临格拉纳达城下,纳萨里王朝最后一代苏丹穆罕穆德十二世被迫签署投降协议,自此结束了长达八百年“收复失地运动”。格拉纳达王国加入西班牙王国,以石榴花(格拉纳达在西班牙语中有“石榴”的意思)为标志出现在如今的西班牙国徽中。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苏丹王宫阿尔汉布拉宫和苏丹夏宫赫内拉利费宫连同普通摩尔人聚居区阿尔拜辛区作为摩尔艺术瑰宝共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硬币中的摩尔式花园庭院便是阿尔汉布拉宫中标志性的狮子庭院。

2012年布尔戈斯大教堂

公元931年,卡斯蒂利亚伯爵费尔南·冈萨雷斯联合附近几个王国将摩尔人赶出了布尔戈斯,将这座城市重新纳入天主教势力范围之内,同时也令这座城市成为卡斯蒂利亚地区的中心城市。到了1221年,天主教势力已经牢牢掌控了这座城市,成为卡斯蒂利亚王国的首都,国王费尔南多三世下令修建新的教堂来作为该教区的主座教堂。修建这座教堂用时约两个世纪,在采用了不少哥特式的风格设计外,也受到摩尔风格的影响,造就了一种独特的穆德哈尔风格。该教堂是西班牙第三大教堂,仅次于塞维利亚大教堂和托雷多大教堂,也是西班牙唯一一座单独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教堂。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硬币中的图案便是布尔戈斯大教堂标志性的哥特式尖塔外观。

2013年圣洛伦佐的埃斯科里亚尔皇家修道院

始建于1563年的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位于马德里西北50公里处,该建筑名为修道院实为集修道院、宫殿、陵墓、教堂、图书馆和神学院为一体的建筑群落集合体。费利佩二世统治下的王国其疆域达到了西班牙历史的巅峰,遍及欧洲和南美新大陆,其世俗权力也达到了巅峰。这位虔诚的天主教国王为了加强世俗权力和笼络宗教权力,下令在马德里市郊建造为纪念殉道圣徒圣洛伦佐的修道院。这座皇家修道院历史21年建成,建成之后费利佩二世大部分时间都驻留于此。基于当时强大的国力,国王请来最优秀的工匠和画家来建设这座修道院,宏伟的建筑设计和内部精美的宗教装饰令人赞叹。修道院收藏了大量名家画作和珍贵的历史古籍,包括最早的拉丁文版圣经。除此之外,在修道院地下还安葬着从16世纪到19世纪大部分西班牙国王及王室重要成员的棺椁。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外世界文化遗产。硬币图案便是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的外墙和大教堂圆塔以及三个尖塔,墙外是修道院广场花园所栽种的数目。

2014年奎尔公园

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西班牙巴塞罗那圣家族大教堂、奎尔公园、米拉之家和巴特罗之家等巴塞罗那市内和近郊7处安东尼·高迪所设计的建筑以“高迪的作品”为名共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出生于1852年的西班牙建筑师高迪受到加泰罗尼亚当地大亨埃乌塞比·奎尔的邀请,为其在巴塞罗那近郊新购之地设计一个住宅小区,这个住宅小区便是奎尔公园前身。遗憾的是,直到1926年高迪逝世这个项目也只完成了一部分。1922年巴塞罗那政府将这个项目收购,将其辟为公共公园对公众开放,成为了如今的奎尔公园。高迪崇尚自然和传统,采用了大量马赛克式装饰风格,建筑设计也融合现代与古典的,既有经典的罗马式也有西班牙独特的穆德哈尔式,将奎尔公园打造成一个结合建筑设计和园林规划的艺术品。硬币中的图案便是公园内蜥蜴形状的“伏龙阶梯”和其身后类似火焰一般的雕塑。

2015年阿尔塔米拉洞穴

阿尔塔米拉洞穴位于西班牙北部城市桑坦德西部约30公里处,该洞穴由一系列溶洞群组成,受喀斯特作用而成。洞穴中岩壁上有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壁画,距今至少有两万年,属于人类史前文明遗迹。这些壁画被西班牙业余考古历史学家马塞利诺·德·桑图奥拉于1879年第一次发现,经过考古学家多年的研究证实这是现代考古学上第一次发现史前人类可以运用天然矿物颜料和岩壁本身的自然轮廓来创作当时野生动物在野外生活的壁画。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该洞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硬币上的图案便是阿尔塔米拉岩洞壁画最经典的“受伤的野牛”,这头受伤的野牛便是已经灭绝的西伯利亚野牛。

2016年塞哥维亚输水渠

塞哥维亚是古罗马入侵伊比利亚半岛之后所建造的第一批城市之一,此地位于平原和山地的交界之处,附近河流沟壑纵横,具有极高的军事战略价值。古罗马人于公元2世纪开始修建这条输水渠,将临近的河水引入城市中心,已解决塞哥维亚的用水问题。建造这条水渠用巨大的土黄色花岗岩堆砌而成,石块与石块之间并未注入任何粘合剂,依靠精巧的建筑设计利用水流和石料自身重力巩固输水渠本身的稳定性。自建成之日起,水渠历经罗马时代、摩尔人时代和后来的天主教君主时代,不但没有倒塌如今仍然还可以正常使用。这条水渠对这座城市的繁荣自然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塞哥维亚曾在过去好几个世纪作为西班牙的古都,修建了诸如阿尔卡萨城堡、塞哥维亚大教堂以及塞哥维亚皇家造币厂。也这是这个原因,塞哥维亚市民将水渠作为城市的标志用于市旗和市徽,甚至连硬币上塞哥维亚造币厂用使用水渠形象作为厂标。1985年塞哥维亚古罗马输水渠连同老城区的诸多古代遗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硬币中的图案便是塞哥维亚输水渠的外部构造。

 2017纳兰科的圣玛利亚教堂

纳兰科的圣玛利亚教堂是阿斯图里亚斯地区典型的“拉米罗式”建筑。842年拉米罗一世即位,成为阿斯图里亚斯王国的国王。阿斯图里亚斯王国是摩尔人入侵之后,西哥特王国残余贵族在西班牙东北群山中建立的第一个天主教王国,成为日后“收复失地运动”的发源。在拉米罗一世国王统治期间,修建了这些所谓的“拉米罗式”的建筑,这种建筑风格既保留了西哥特的特点,又受到部分拜占庭的影响,成为了一种新的建筑模式。这种西班牙独有的建筑模式,填补了西班牙建筑从西哥特到罗曼式转变时期的空白。受半岛摩尔人入侵战争的影响,很多西哥特建筑都被毁于一旦。这座原本修建为拉米罗一世的宫殿因地处半岛西北群山中,幸免于战火得以保存。现在所保留的建筑主体是经历过多次按历史文献重新修葺的,王国的宫殿也变成了礼拜的教堂。连同其它得以保存至今的阿斯图里亚斯的拉米罗建筑,纳兰科的圣玛利亚教堂于1985年以奥维耶多的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建筑的名义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硬币中的图案便是纳兰科的圣玛利亚教堂建筑外观。


结     语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老百姓也越来越多的走出国门,钱币不再局限流通支付,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钱币收藏,尤其是对外国钱币的收藏成为了老百姓认识一个国家的新渠道,不仅能够在收藏中获取钱币升值的经济收益,同时通过收藏也能更好的了解这个国家的人文历史,收获精神上的财富,而且对增进国家民众的相互认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西班牙正是秉承了这个理念,将自身最宝贵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通过铸造欧元流通纪念币的方式向人们宣传这个国家。从国家宣传和旅游推介的角度看,这种做法无疑是非常先进和有效的,也值得我们有关部门学习和借鉴。

*  规格和材质与普通两欧流通硬币一致:直径25.75毫米,厚度2.20毫米,8.5克,94.35%钢,5.65%铜。

** 发行量包括普通材质、卡册套币和精制硬币

***图片来源:西班牙皇家造币厂官方网站:http://www./productos-y-servicios/moneda-y-billetes/moneda-circulante/emisiones-de-2-euros

注释:


[i]]BCE, Introducción, El Euro (西班牙文), 2017,https://www.ecb./euro/intro/html/index.es.html(查阅: 01/31/2017)[ii]BCE, Moneda, El Euro (西班牙文), 2017,

https://www.ecb./euro/intro/html/index.es.html(查阅: 01/31/2017)

[iii]European Commission, 2003,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on the recommendation of 29 September 2003 concerning a common practice for changes to the design of national obverse sides of euro circulation coins,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C 247 (英文), 15/10/2003, P.0005 - 0006,

http://eur-lex./legal-content/EN/TXT/?uri=uriserv:OJ.C_.2003.247.01.0005.01.ENG(查阅: 01/31/2017)

[iv] Ministerio de Economia y Hacienda, 2005, ORDEN EHA/1246/2005, de 27 de abril, por la que se acuerda la emisión, acuñación y puesta en circulación de monedas de 2 euro conmemorativas del IV Centenario de la primera edición de «El Quijote», BOE(西班牙文), núm. 111, de 10 de mayo de 2005, páginas 15782 a 15783http://www./boe/dias/2005/05/10/pdfs/A15782-15783.pdf(查阅: 02/02/2017)

[v]Real Casa de la Moneda Fábrica Nacional de Moneda y Timbre, 2016, Emisiones de 2 Euros,

http://www./productos-y-servicios/moneda-y-billetes/moneda-circulante/emisiones-de-2-euros(查阅: 01/31/2017)

[vi]European Parliament &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12, Regulation (EU) No 651/2012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4 July 2012 on the issuance of euro coins,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C 201/135 (英文), 27/07/2012, P.135–137,

http://eur-lex./legal-content/EN/TXT/?uri=uriserv:OJ.L_.2012.201.01.0135.01.ENG(查阅: 01/31/2017)

[vii]Jefactura del Estado, 1981, Ley 39/1981, de 28 de octubre, por la que se regula el uso de la bandera de España y el de otras banderas y enseñas, BOE(西班牙文), núm. 271, de 12/11/1981, páginas 26494 a 26495,

http://www./boe/dias/1981/11/12/pdfs/A26494-26495.pdf(查阅: 02/02/2017)

[viii] UNESCO, 2017, Spain, UNESCO Culture World Heritage Centre About World Heritage The States Parties(英文),

http://whc./en/statesparties/es(查阅: 02/02/2017)

[ix] Ministerio de Economia y Hacienda, 2009, Orden EHA/3423/2009, de 9 de diciembre, por la que se acuerda la emisión, acuñación y puesta en circulación de monedas de 2 euro conmemorativas del centro histórico de Córdoba, BOE(西班牙文) núm. 306, de 21 de diciembre de 2009, páginas 107553 a 107556,https://www./boe/dias/2009/12/21/pdfs/BOE-A-2009-20495.pdf(查阅: 03/02/2017)

[x] 陈晓丹, 2015,世界文化博览(第二册),中国戏剧出版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